自動點唱機
編輯自動點唱機的自動售貨機是自動服務機的一種,原本放在一個專賣店,點唱機內部的記錄大量(從幾十至約2000張)的曲目,(如分外CD)這是一種為消費者賺錢的機器,可以插入硬幣來演奏和欣賞任何歌曲。
在自動點唱機中,壁盒類型是最賺錢的。當客戶選擇座位上裝有設備的歌曲時,安裝在墻上的自動點唱機將開始遠程播放。例如,出現在1949年的Seeburg 3W1使用的M100A型自動點唱機可以容納100首歌曲。在1960年代,立體聲音響成為了主流,這個時代的壁箱在客戶座位的座椅上都裝有內置揚聲器,因此可以聽到樣品。順帶一提,當時制作的單曲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專門為自動點唱機制作的名為“小LP”的唱片。它的大小與單板相同,但是只有33圈,可以在當時的自動點唱機機制中使用。
自動點唱機的外觀
編輯直到1930年代初,自動點唱機在木箱中只有幾個投幣口和紐扣,但逐漸地,裝飾和照明逐漸變得浮華。1941年的Wurlitzer 850孔雀是一塊漂亮的塑料,可以通過多彩的燈光改變顏色。但是,當美國參戰時,軍事需要金屬和塑料,直到1946年,自動唱片點唱機才被制造出來。1942年的Wurlitzer 950具有木制硬幣投幣口,可以節省金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自動點唱機的設計體現了當時的氛圍。戰后由AMI最初制造的Model A被稱為“塑料之母”,其外部使用了乳白色塑料和彩色玻璃球。
Wurlitzer 1015 Bubbleer是最常用的自動點唱機。這種自動點唱機在1950年代經常出現,盡管在1940年代進行了設計,但在1950年代卻經常與流行文化有關。設計它的保羅·富勒(Paul Fuller)只是在設計,因為他在xxx期間被工廠租用作軍事用途時失去了工作。這導致創造了一種象征流行文化的設計。
之后,自動點唱機的設計開始具有“高科技”的感覺,并且與經典的完全不同。另外,由于可以建立的記錄數量增加,僅布置歌曲名稱和歌曲選擇按鈕就需要相當大的表面積,并且減少了可用于裝飾的部分。副本數量的增加歸因于技術進步,也歸因于記錄本身從SP版本變小到單一版本。
由于大量使用黃色塑料,因此1940年代的點唱機被稱為黃金時代,而由于其鍍鉻外觀,1950年代的點唱機被稱為銀時代。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0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