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望遠鏡
編輯南極望遠鏡是南極建設已經孔10米在射電望遠鏡是。SPT協作將由九所北美大學和研究機構運營。
南極內陸由于海拔高和溫度低而極為干燥。另外,由于半年之內太陽不升起,所以隨著溫度的變化,大氣條件的變化很小。因此,這里是適合觀察電磁波的地方,該電磁波很容易被地球大氣中的水蒸氣吸收。1995年,在Amundsen-Scott基地建造了直徑為1.7m?的AST / RO(南極亞毫米望遠鏡和遙測天文臺)射電望遠鏡,并在亞毫米波段進行了星際分子觀測。
南極望遠鏡的建設始于2004年。2006年,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進行了初步的組裝和運行測試,以促進南極洲惡劣環境下的建筑工作。然后拆開望遠鏡,然后在南極洲重新組裝,于2007年2月16日到達xxx道曙光。該地點位于黑暗部門實驗室的一角,距Amundsen-Scott基地約1公里,海拔約2800m。
南極望遠鏡目的
編輯南極望遠鏡的觀測對象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測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幾乎從各個方向均勻地入射,但是如果在中間存在一個星系團,它就會被散射并且其能量分布會發生變化(Suniyaev Zeldovich效應)。通過在寬廣的區域上觀察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可以檢測到距離其能量分布略有波動的銀河星團。如此遙遠的星系是宇宙早期形成的結果,因此人們可以通過研究這些星團來闡明暗能量在早期宇宙中的作用。
SPT協作
編輯以下大學和研究機構參加了SPT合作組織,該組織運營南極望遠鏡。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0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