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黃鐵礦
編輯黃鐵礦,是一種硫化鐵與化學式的FeS?2(鐵(II)二硫化物)。黃鐵礦被認為是最常見的硫化物礦物形式。
黃鐵礦的金屬光澤和淺黃銅黃色的色調使它與黃金表面上相似,因此是傻瓜黃金的綽號。顏色也導致了黃銅,銅管和巴西的昵稱,主要用來指煤炭中發現的黃鐵礦。
黃鐵礦這個名字源自希臘語?πυρ?τη?λ?θο?(pyritēslithos),“石頭或礦物著火”,[8]依次取自π?ρ(pyr),“火”。在古羅馬時代,這個名稱用于幾種類型的石頭,當它們與鋼鐵碰撞時會產生火花;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將其中之一描述為黃銅色,幾乎可以肯定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黃鐵礦。
在喬治·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的時代c。?1550年,該術語已成為所有硫化物礦物的通用術語。
黃鐵礦通常在石英脈,沉積巖和變質巖,煤層中以及化石中的替代礦物中與其他硫化物或氧化物相關聯,但在鱗腳腹足綱動物的鞏膜中也發現了黃鐵礦。盡管黃鐵礦被昵稱為傻瓜的黃金,但有時會與少量的黃金結合發現。金的很大一部分是摻入黃鐵礦中的“無形金”。有人提出,金和砷的存在是一種情況。?偶合替代,但到1997年,金的化學狀態仍存在爭議。
使用
編輯黃鐵礦在16世紀和17世紀短暫流行,是早期槍支的點火源,最著名的是輪鎖,在那里將黃鐵礦樣品放在圓形銼刀上,以擊打開火所需的火花。
硫鐵礦自古以來就被用于制造銅鹽(硫酸鐵(II))。將黃鐵礦堆積起來并使其風化(一種早期形式的堆浸形式)。然后將堆中的酸性徑流與鐵煮沸,生成硫酸鐵。在15世紀,這種浸出的新方法開始取代燃燒硫作為硫酸的來源。到19世紀,它已成為主要方法。
硫鐵礦仍在商業用途中用于生產二氧化硫,用于造紙工業等領域以及用于硫酸的生產。黃鐵礦在540°C(1,004°F)的溫度下開始熱分解為FeS(硫化鐵(II))和元素硫。在約700°C(1,292°F)下,p?S?2約為1 atm。
黃鐵礦的一種較新的商業用途是作為Energizer品牌不可充電鋰電池的正極材料。
黃鐵礦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具有帶隙?0.95?電子伏特。純黃鐵礦自然呈晶體和薄膜形式的n型,可能是由于黃鐵礦晶體結構中的硫空位充當了n型摻雜劑。
在早期世紀20年代的,黃鐵礦用作礦物檢測器在無線電接收器,并且仍然在使用由結晶無線電愛好者。在真空管成熟之前,晶體檢測器是最靈敏,最可靠的檢測器?-礦物類型之間的差異很大,甚至是特定礦物類型中的單個樣品也是如此。硫鐵礦探測器占據了方鉛礦探測器和機械上較復雜的perikon礦物對之間的中點。硫鐵礦探測器可以像現代的1N34A鍺二極管探測器一樣靈敏。
硫鐵礦已被提出為低成本光伏太陽能電池板中的一種豐富、無毒、廉價的材料。合成的硫化鐵與硫化銅一起使用來創建光伏材料。最近的努力正在致力于完全由黃鐵礦制成的薄膜太陽能電池。
硫鐵礦用于制造菱鎂礦首飾。由通常刻在銀上的小面狀黃鐵礦制成的鎂鐵質珠寶自古以來就廣為人知,并在維多利亞時代流行。當該術語在珠寶制作中變得普遍時,“鎂鐵礦”是指所有硫化鐵,包括黃鐵礦,而不是正交晶系的FeS?2礦物鎂鐵礦。顏色較淺,易碎且化學性質不穩定,因此不適用于珠寶制作。菱鐵礦珠寶實際上不包含礦質菱鐵礦。黃鐵礦的標本,當它看起來是高質量的晶體時,用于裝飾。它們在礦物采集中也很受歡迎。在提供最佳標本的地點中,重點介紹了在拉里奧哈(西班牙)納瓦金(Navajún)進行的開采。
中國是主要進口國,進口量約為37.6萬噸,占全球進口總量的45%。就未經焙燒的黃鐵礦進口而言,中國也是增長最快的國家,從2007年到201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7.8%。按價值計算,中國(4700萬美元)是全球未經焙燒的黃鐵礦進口的xxx市場,占65占全球進口的百分比。
品種
編輯鈣鐵礦(Co?S?2)和鈣鈦礦(Ni?S?2)的結構相似,也屬于黃鐵礦類。
黃銅礦是一種含鎳鈷的黃鐵礦,其中黃鐵礦中的Ni?2+替代Fe?2+的?50%以上。Bravoite不是正式認可的礦物,并以秘魯科學家Jose J. Bravo(1874-1928)的名字命名。
區分類似礦物
編輯它與天然金的區別在于其硬度,脆性和晶體形式。天然金傾向于呈反面(不規則形狀),而黃鐵礦則以立方體或多面晶體的形式出現。硫鐵礦通常可以通過在許多情況下可以在其表面看到的條紋來區分。黃銅礦在潮濕時呈黃色、呈綠色、較軟(在莫氏硬度下為3.5–4)。毒砂為銀白色,潮濕時不會變黃。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0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