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懶用戶模型
編輯懶用戶模型(LUM)是Tétard和Collan提出的信息系統模型,該模型試圖解釋一個人如何從一組可能的解決方案選擇中選擇一種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LUM希望根據解決方案需要用戶付出的努力,從一組可用的解決方案中選擇一種解決方案–應該讓用戶選擇花費最少精力的解決方案。該模型適用于許多不同類型的情況,但可以說與技術接受模型密切相關。
該模型借鑒了較早的工作,即最小的努力如何影響信息搜索和語言擴展方面的人類行為。
信息系統學科中的早期研究,特別是在技術接受和技術采用的主題中,與懶惰用戶模型密切相關。
模型結構
編輯該模型從觀察到存在“?用戶需求?”開始,即期望存在用戶想要滿足的“明確可定義,完全可滿足的需求”(也可以說用戶有一個問題/她想解決)。因此,有解決方案,產品或服務的地方。
用戶需求定義滿足用戶需求的一組可能的解決方案(產品、服務等)。基本模型為簡單起見考慮了100%可滿足的需求和100%滿足需求的服務。這意味著只有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案才有意義。從邏輯上講,這意味著需求定義了可能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一套可以全部滿足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許多不同的產品/服務)。LUM不僅限于單獨考慮一種解決方案。
集合中滿足需求的所有解決方案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些是對用戶良好且合適的,而另一些則不合適且不能接受的,例如,如果用戶在火車上并想知道網球比賽的結果是什么,則他/她可能僅使用解決方案的類型他/她可以解決的問題。“用戶狀態”為用戶確定了一組可用/合適的解決方案,從而限制了(可用)一組可能的解決方案來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狀態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它是需要時的用戶特征。用戶狀態包括,例如,年齡、財富、位置……確定滿足用戶需求的可能解決方案集合中與解決方案相關的用戶狀態的所有內容。
該模型假定,在用戶需求定義了滿足用戶需求的可能解決方案集合之后,并且用戶狀態將集合限制為滿足用戶需求的可用的可行解決方案,用戶將從該集合中“選擇”解決方案。滿足需求。顯然,如果集合為空,則用戶將無法滿足需要。惰性用戶模型假定用戶將基于最低工作量從有限的集合中進行選擇。努力被理解為貨幣成本+所需時間+所需體力/智力的總和。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0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