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共聚焦電子顯微鏡
編輯掃描共聚焦電子顯微鏡(SCEM)是類似于掃描共聚焦光學顯微鏡(SCOM)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該技術中,與其他掃描顯微鏡技術(例如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或掃描電子顯微鏡)一樣,被聚焦的電子束照射被研究的樣品。但是,在SCEM中,收集光學器件與照明光學器件對稱排列,以僅收集通過束焦點的電子。這導致成像的出色的深度分辨率。該技術是相對較新的,并且正在積極開發中。
歷史
編輯SCEM的思想在邏輯上是從SCOM繼承的,因此相當古老。然而,掃描共聚焦電子顯微鏡的實用設計和構造是Nestor J. Zaluzec首先解決的一個復雜問題。他的xxx臺掃描共聚焦電子顯微鏡展示了SCEM的3D特性,但尚未實現高能電子可實現的亞納米級橫向空間分辨率(橫向分辨率僅為?80 nm已被證明)。目前有幾個小組正在研究原子分辨率SCEM。特別是,已經獲得了原子分辨的SCEM圖像。
操作
編輯樣品被聚焦的電子束照亮,并且束重新聚焦在檢測器上,從而僅收集通過聚焦的電子。為了產生圖像,應該對光束進行橫向掃描。在原始設計中,這是通過放置同步掃描和反掃描偏轉器來實現的。這樣的設計很復雜,僅存在一些定制的設置。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固定照明和收集,但是通過使用高精度壓電控制的夾具移動樣品來執行掃描。這樣的支架很容易獲得,可以安裝在大多數商用電子顯微鏡中,從而實現SCEM模式。作為實際演示,已記錄了原子分辨的SCEM圖像。
掃描共聚焦電子顯微鏡的優勢
編輯與SCOM相比,入射粒子的高能量(200 keV電子對2 eV光子)導致SCEM的空間分辨率高得多(橫向分辨率<1 nm對> 400 nm)。
與常規電子顯微鏡(TEM、STEMSEM)相比,SCEM提供3維成像。從SCEM的共焦幾何中可以預期在SCEM中進行3D成像,并且最近已通過理論建模得到了證實。特別是,據預測,可以在深度約為10 nm的輕質基質(鋁)中識別出重層(金);這種深度分辨率受電子束會聚角的限制,在配備兩個五階球面像差校正器的下一代電子顯微鏡中,其深度分辨率可以提高到幾納米。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1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