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列車
編輯磁浮列車,又稱磁懸浮列車(英語:Maglev,字源來自magnetic levitation的簡寫),是一種靠磁力(即磁鐵的排斥力和吸引力)來推動的列車。由于其軌道的磁力使之懸浮在空中,行進時不需接觸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氣的阻力。磁浮列車的最高時速理論上可達600公里每小時以上,比較輪軌高速列車的最高時速574.8公里更快。日本東海旅客鐵路公司最新型L0系高速列車是當前全球最快的列車,在山梨磁浮實驗鐵路試行時,達到時速603公里的超高速。另外,盡管磁浮在一般人印象中是高速列車的象征,但除高速磁浮列車外,還有中低速磁浮列車,行駛時速約100公里左右,主要應用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或機場聯絡軌道系統上,具有安靜、加速線性、爬坡能力佳、回轉半徑小、相對(保養)成本較低等優點。
磁浮技術的研究源于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請了磁浮列車的專利權。1970年代以后,隨著世界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國家相繼開始籌劃進行磁浮運輸系統的開發。而美國和蘇聯則分別在1970年代、1980年代放棄了這項研究計劃,目前只有德國、日本等國仍在繼續進行磁浮系統的研究,并均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進展,也將使地面交通發生xxx性的變化。它速度快,運行安全、平穩舒適、低噪聲,可以實現全自動化運行。
世界上首條商業營運的磁浮列車線路是1984年英國伯明翰磁浮,但是速度不快,已經于2003年拆除,更換為纜索式系統后重新營運,第二條德國柏林的M-Bahn高速磁懸浮則是體驗之用。而當前xxx上海市的上海磁浮示范運營線是世界上xxx一條商業營運的高速磁浮列車線路(通常指時速大于250公里)、也是第三條磁浮列車線路(2002年),目前處于營運中的五條商業磁浮列車線路之一,不過另三者為中低速磁浮列車,分別為日本愛知縣的東部丘陵線、韓國仁川廣域市的仁川機場磁浮線。
分類及運作原理
編輯依據xxx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目前磁浮也分為這兩類:
- 相吸型:為EMS(電磁力懸浮或常導型懸浮)技術,借由磁鐵吸引力使車輛浮起來,使用“T”形導軌,外表類似單軌鐵路。車輛的兩側下部向導軌的兩邊環抱,內翻部分裝有磁力強大的電磁鐵,導軌底部設有鋼板。鋼板在上,電磁鐵在下。所謂電磁鐵,就是一個金屬線圈,當電流流經線圈時,能產生磁力吸引鋼板,因而車輛被向上抬舉。當吸引力與車輛重力平衡,車輛就可懸浮在導軌上方的一定高度上。改變電流,也就改變磁感應強度,使懸浮的高度得到調整。德國Transrapid即是屬于此類型,稱做常導體磁浮列車。
- 相斥型:為EDS(電動力懸浮或超導型懸浮)技術,借由磁鐵排斥力使車輛浮起來,使用“U”形導軌,外表類似一般高速鐵路。當列車向前進時,車輛下面的電磁鐵就使埋在軌道內的線圈中感應出電流,使軌道內線圈也變成了電磁鐵,而且它與車輛下的磁鐵產生相斥的磁力,把車輛向上推離軌道。一旦發動很快就可以加速到時速50公里,行駛50至60公里的距離后就會在軌道上浮起來。沿著地面越“跑”越快,目前最高時速可達603公里(理論上還可以繼續超越下去)。日本JR磁浮即是屬于此類型,稱做超導體磁浮列車。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1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