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哆咪育兒易錯育兒知識疾病篇:
新生兒常見疾病:(15)
1.如果孩子幾天不排大便,哭鬧,嘔吐,腹部高度膨脹,腹部皮膚發亮,腹壁可見腸形,則高度懷疑巨結腸,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2.如果出生后48小時內沒有排出大便,或第一天內沒有排出小便,需要重視,需要醫生幫助排除是否疾患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警惕先天畸形的問題。
3.孩子大小便后建議及時給孩子清洗小屁股,因為尿中的氨和大便中的污穢物很容易污染孩子的外生殖器及嬌嫩的皮膚,從而發生臀紅和尿布皮疹。
4. 部分新生兒生后3~5天尿液會呈現紅色,剛出生時吃得比較少,尿也少,同時出生后白細胞分解較多,尿酸鹽排泄增多,就會出現紅色的尿。以上原因引起的紅尿,無須處理,過幾天就會消失。
5.新生兒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也有可能是某種疾病的嚴重表現,嚴重的黃疸可以引起腦部的傷害。如果寶寶在黃疸發生后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或易激惹、吮奶無力、肌張力減低、前囟緊張、嘔吐、不吃奶以及各種生理反射比較弱等癥狀,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必須盡快接受專業治療。
6.寶寶的頭上常會出現“頭皮屑”,十分難清洗。這些類似“頭皮屑”的物質名為乳痂,是小月齡寶寶十分常見的一種頭皮脂溢性皮炎。可涂抹適量礦物油或凡士林,輕輕按摩,并保持寶寶的頭皮涼爽、干燥。
7.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長在寶寶口腔及胃腸道里的白色乳酪狀斑點。鵝口瘡一般不會影響吃奶,輕微的鵝口瘡可以自行消退,如果口腔內因鵝口瘡出現破損,寶寶感覺疼痛影響正常進食,就需要即時就醫。
8.新生寶寶吐奶大多屬于正常的生理性溢奶,家長不必驚慌。寶寶吐奶是因為寶寶的胃是橫著的,而且食管下部括約肌松弛,幽門括約肌發達。避免寶寶吐奶可以在喂奶后即時拍嗝,避免頻繁的喂奶,讓寶寶側臥或者豎抱寶寶。
9.寶寶患濕疹,最主要的原因是皮膚發育不夠成熟或過敏反應。出生后1-3個月是濕疹的高發期,6個月以后逐漸減輕,1-2歲以后大部分寶寶就不會長濕疹了。護理濕疹,最主要的工作是止癢、消炎抗感染和保濕。
10.部分新生兒生后4~7天有乳房腫大現象,有的可見到乳暈,分泌白色液體。這是由于母體中雌激素通過胎盤殘留在孩子體內影響所致。有的地方有擠乳頭的習慣,這是陋習要絕對禁止。
11.寶寶出生后幾天,就會出現脫皮,通常持續2-3周。之所以會脫皮,是因為寶寶出生后,脫離了溫暖的子宮,環境的變化刺激皮膚,使其變得干燥。可為寶寶圖上嬰兒潤膚油,保持皮膚濕潤,避免強行將脫皮搓掉。
12.新生寶寶頻繁哭鬧或腸脹氣較嚴重,由于腹壓的增加,肚臍部位便容易出現呈圓形或卵圓形的腫塊或軟囊,也就是新生兒臍疝。患臍疝的寶寶一般不會感到疼痛,只有個別寶寶會因局部局部膨脹而有不適感。隨著寶寶長大,臍疝大多會自行消失。
13.痱子也叫汗疹,多因為天氣濕熱,汗腺管梗阻或斷裂導致汗液滯留導致的,大約4%的新生兒有痱子。治療痱子,保持涼爽即可,如果是膿痱,可外用抗生素涂抹,例如紅霉素軟膏。
14.新生兒痤瘡一般不需要治療,等雄激素下降后,自己會消退,每天清水洗臉,不要使用其他洗劑或油劑。
15.新生兒粟丘疹約40%的新生兒出生后就有。在前額、面頰,下頜表現為直徑1-2mm的白色丘疹,沒有紅暈基底。原因是真皮上部的淺表性上皮囊腫,內充滿角蛋白。粟丘疹多在數周內消退,對孩子沒什么影響,無需治療。
該詞條內容由%zhuti%撰寫提供,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zhuti%承諾不作虛假宣傳,并愿意承擔由此內容產生的一切法律責任。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