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線電池
編輯使用的納米線,以增加其一個或兩個的表面面積的電極。鋰離子電池的某些設計(硅、鍺和過渡金屬氧化物)已經發布,但都沒有市售。所有這些概念都取代了傳統的石墨陽極,可以改善電池性能。
納米線電池的發展
編輯在2010年9月,研究人員演示了250個充電周期,可保持初始存儲容量的80%以上。然而,一些研究指出,硅納米線陽極隨著更多的充電周期而表現出明顯的能量衰減。這是由于鋰化過程中硅納米線的體積膨脹引起的。研究人員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來解決該問題:2012年發表的結果表明,向納米線陽極摻雜雜質可改善電池性能,并且發現與硼和未摻雜的納米線電極相比,摻磷的Si納米線的性能更好;研究人員還展示了通過將名義上未摻雜的硅陽極放入帶有氧化硅離子滲透層作為涂層的雙壁硅?納米管中,在循環超過6,000次之后維持初始容量的85%的可能性。
基于硅納米線的電池還為尺寸靈活的能源提供了機會,這也將導致可穿戴技術設備的發展。賴斯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在聚合物基體中的硅納米線周圍沉積多孔銅納米殼,證明了這種可能性。這種鋰聚合物硅納米線電池(LIOPSIL)具有足夠的3.4V滿電池工作電壓,并且具有機械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最初預計在2012年實現商業化,但后來推遲到2014年。一家關聯公司Amprius在2013年將硅和其他材料運往相關設備。Canonical在2013年7月22日宣布,其Ubuntu Edge智能手機將包含硅陽極鋰離子電池。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1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