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部門、有關單位、相關部門、有關方面,相當于古代的有司,是政府、宣傳機構和媒體經常使用的一類詞語,指與事件有關系的部門或組織。在政府工作報告、聲明或者新聞發布會中,并不會點名應該負責任的部門的名稱,而是模糊得稱為“有關部門”,閃爍其辭的此一態度使得民眾對此不滿,甚至成為網民最為討厭的詞語,被戲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組織”。不少人認為這一語言習慣亟需轉變,以便人民了解相關事宜。其背后的原因,是政府各部門權利與責任界限不清,往往出現一個事件歸眾多部門管轄,而每一個部門都不能解決的情況,而報告的撰寫人也未必知道有多少個部門涉及其中,或懶于查證,或不愿意讓受眾知道,就大量使用政治上不會出錯的“有關部門”。
出現
編輯就算是再不關心時事,再少看新聞的人,都會聽說過一個叫“有關部門”的機構。這個部門總在出事的時候——而且基本上不管什么事,都及時地出來干點事情、說些話。正是這個人人熟悉的部門,卻比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還要神秘。關于它的傳說也是不少。其中一個傳說是:有關部門神龍見首不見尾,身份異常神秘,很多外國間諜人員終其一生都調查不到“有關部門”的資料。另一個傳說是:“有關部門”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它長期發揮著雷鋒的精神,把一切受表揚的機會,統統讓給了其他具體部門,而一旦發生壞事,“有關部門”立刻挺身而出,義不容辭地背起黑鍋,每每會鏗鏘有力地甩下16個大字:追查到底,加強監督,吸取教訓,下不為例!好吧,插科打諢完畢了,來說說為什么這么模糊的指代,卻常常出現在正規的報道上,以及政府機關的會議、文件、報告、批示。常出現在政府機關的會議、文件、報告、批示中。這一閃爍其辭的態度常讓民眾對此不滿,甚至成為網民最為討厭的詞語。在某些極少數情況下指含糊其辭的特殊部門(例如國安部、總參二部等情報機構或其他保密單位在特定語境下的委婉說法)。多數情況下用于報刊雜志為了轉移談論焦點扣大帽子時所使用。常出現在媒體有意隱晦消息來源時,在新聞報道中涉及負面新聞時使用“有關部門”一詞是新聞寫作的一種潛規則。“有關部門”究竟何許人也?在中國的政治語境下,“有關部門”本意是指與事件有關系的部門或組織,經常出現在一些政府機關的會議、文件、報告、批示中。
如國務院辦公廳在2000年5月份發布的一個通知就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有關部門實施招標投標活動行政監督的職責分工意見的通知》。該通知涉及到國家發改委,工業(含內貿)、水利、交通、鐵道、民航、信息產業等行業部門。如果將這些部門名字一一列在文件名中,一個是太長,另外也沒有必要。但是,文件正文中除了國家發改委是明確被點名外,其他行業的主管部門一律用“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代替。也許制定文件的人想著接收文件的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對于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是心知肚明。對于一般老百姓來說,看得明白嗎?出了事情,真想對這些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進行監督的話,只怕是找不著門。除了政府文件,咱們聽到有關部門消息最多的就是來自媒體了吧,報紙、電視、廣播、網絡……不管你愿不愿意,有關部門的消息都如影隨形、無聲又無息出沒在眼底。今年12月12日,央視焦點訪談節目的一則新聞是“有關部門稱2014年假日安排還不是很完善”。大家猜,有關部門是什么部門啊?
這個節目中,接受采訪的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說到廣大人民期盼更多休假時提到,這個要寄希望于帶薪休假落實。戴還提到國務院在2013年發的文件《關于國民旅游休閑綱要》中已經明確提出來,到2020年要基本落實帶薪休假。但是,有關部門是國務院嗎?當然不是,雖然每年的休假安排都是由國務院辦公廳宣布,實際上“操刀”假期安排的,是全國假日辦。SO,明白了嗎?這個有關部門就是指“全國假日辦”。天哪,拐了這么多彎,終于猜出來了,好有成就感。再來猜一個。近日,張藝謀超生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在國家衛生計生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這個事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說,對張藝謀、陳婷涉嫌違法生育問題,當事人戶籍所在地(無錫市)有關部門正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采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查核實,并將依法依規進行處理。說得多好,要調查核實,要處理,就是不點有關部門的名。大家又要猜了,這個有關部門是什么部門呢?
該新聞稿接下來說,針對張藝謀將要繳納多少社會撫養費,(無錫市)濱湖區人口計生局相關負責人通過媒體表示,希望當事人繼續積極配合,如實申報相關年份的真實收入。可以看出,這個有關部門應該包括無錫市濱湖區人口計生局。針對繳費前張藝謀的孩子能不能上戶口的質疑,無錫市濱湖區黿[yuán]頭渚派出所民警的也有解釋。這說明上述有關部門還應該包括無錫市濱湖區黿頭渚派出所派出所。每天從媒體報道中猜各個有關部門,絕對是個重腦力活。沒準,以后這個活動能成為開發孩子智力、治療老年癡呆癥必備之良方。
評價
編輯“有關部門”的蔓延也必然牽涉到中國的部門確實太多,無法從職能分工的角度判斷或確定這一事務由哪一家部門來為人民服務的現實困境。除了為寫作向政府部門咨詢信息之外,我平時辦手續——出入境簽證、學校成績單、銀行卡、家電維修、公寓門卡等時候,也真傷腦筋,不知道該向哪個部門或窗口去申請,向哪個電話號碼打聽。作為其原因,有時沒有任何明文化的信息公開,有時打聽了也未能滿足信息需求。這與如前所述的“有關部門”不無關系。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有關部門”能夠褪去神秘面紗,不再成為“難言之隱”或者推托之辭。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