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水炸彈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深水炸彈(簡稱深彈英文名:Deep Bomb),反潛武器。由水面艦艇或飛機發(投)射,在水中一定深度爆炸的水中武器。主要用于攻擊潛艇等水中目標。 也被稱作反潛深彈。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時大部分武器都難以對付潛艇,在此背景下,英國人發明了深水炸彈。1915年6月,英國皇家海軍就開始對D型深水炸彈進行作戰試驗,主要裝備在水面艦艇用于對潛作戰,使用的是艦尾投放式。這種炸彈是由在金屬罐內裝滿炸...

    深水炸彈(簡稱深彈英文名:Deep Bomb),反潛武器。由水面艦艇或飛機發(投)射,在水中一定深度爆炸的水中武器。主要用于攻擊潛艇等水中目標。 也被稱作反潛深彈。

    發展歷程

    編輯

    研制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時大部分武器都難以對付潛艇,在此背景下,英國人發明了深水炸彈。1915年6月,英國皇家海軍就開始對D型深水炸彈進行作戰試驗,主要裝備在水面艦艇用于對潛作戰,使用的是艦尾投放式。這種炸彈是由在金屬罐內裝滿炸藥制成的,裝有水壓引信和觸發引信。為便于小型艦艇使用,又設計了小型深彈,它們是深彈的鼻祖。開始,深彈是從船尾通過一個軌道直接拋射下去,后來發展出一個特殊的深彈發射器,可以將深彈從船的一側發射出去約50 m的距離。這兩種方式相結合,可以同時拋射幾個深彈,大大提高散布范圍和殺傷效率。

    深水炸彈

    刺猬彈

    1915年底,英國研制出第一種深彈,因其形狀與汽油桶相似,俗稱“汽油桶”。該型深彈由水面艦艇搭載,投放入水后,爆炸產生的威力可對距離10米的潛艇造成嚴重破壞,作用深度達200米。1916年,英國首次使用深彈擊沉德國U型潛艇,拉開了世界海戰史上用深彈進行反潛作戰的大幕。

    深水炸彈

    深水炸彈被彈射而出

    發展歷程

    一、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深彈幾乎保留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狀態,仍然裝艦使用。深彈及其發射裝置等多為人工操縱,各自獨立,不構成完整的武器系統,發射速度慢,命中概率不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深彈武器變化不大,但是由于探測潛艇的裝備——聲吶的應用為深彈反潛提供了保障條件,另外,飛機的廣泛應用為航空深彈創造了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深彈反潛一直是最主要的反潛手段,在戰爭中反潛戰績居水雷航彈艦炮之首。1942年,美國海軍研制出用格柵式發射架發射的MK20/MK22火箭深彈,使深彈能方便地部署到較小噸位的艦艇上。1944年,英國研制了“烏賊”深彈及氣動發射裝置,裝藥及威力與“刺猬彈”相比有所增加。1944年5月,美軍驅逐艦在兩周時間內,利用“刺猬彈”接連擊沉日本6艘潛艇。

    現代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自動控制、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深彈與其他組成部分連接成完整的武器系統,提高了自動化程度、快速反應能力和攻潛效果,并進一步完善。冷戰初期,為了增加對敵方潛艇的威懾力,美、蘇等國研制了核深彈,通過水下核爆炸產生的強烈沖擊波來摧毀目標,如美國的MK90、蘇聯的8F59 SKAT、英國的WE.177系列等。這類深彈一般由反潛機攜帶釋放,爆炸深度為水下數十至數百米,威力可達萬噸級TNT當量,毀傷半徑在800~1000米左右。直至冷戰結束后,核深彈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蘇聯研發并裝備了多種RBU系列火箭深彈發射裝置,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RBU-6000、RBU-1000和RBU-12000。這些裝置發射深彈時,射程更遠。所用深彈作戰深度更大、引信性能更好,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威力也明顯增大。

    深水炸彈

    俄羅斯RBU-6000深水炸彈發射裝置

    20世紀90年代起,一些深水炸彈開始融入智能元素,可通過舵機修正彈道,或者利用主動、被動聲吶對目標進行定位或定向,在設定的位置精確起爆等,對目標進行有效攻擊。現代,深彈的投擲方式和投射距離不能滿足現代反潛戰的需要,反潛地位逐漸被所取代,但用于近海反潛,有一定的經濟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對付30米以內的潛艇效果較高。現代深彈加裝了用于對目標進行定位或定向的聲吶裝置,可在設定的位置上精確起爆,從而達到精確摧毀目標的目的。2018年,伊朗海軍在霍爾木茲海峽組織的一次演習中,投下深水炸彈。結果,深水炸彈爆炸所產生的威力,“意外”地使附近的3艘美國潛艇緊急浮出水面。

    深水炸彈

    瑞典“埃爾瑪”深水炸彈發射系統

    2020年,俄羅斯一架蘇-27SM3戰機墜海。在種種努力無果的情況下,俄羅斯軍方選擇了將這架戰機徹底摧毀,使用的就是深水炸彈。2022年,在第28屆歐洲海事防務展上,英國BAE系統公司展出了一種研發中的可用無人機投放的深水炸彈。

    基本設計

    編輯

    深水炸彈是一種傳統的反潛武器,它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裝藥填充系數高、淺水性能佳、不受水聲干擾和誘餌干擾的特點,可以大量使用,攻潛效果較好。深水炸彈是一種高效反潛武器,同時具備軟硬雙重反魚雷水雷功能,既可通過深水炸彈強烈的爆炸聲響明顯地干擾和破壞自導系統,也可使魚雷喪失攻擊能力。此外,深水炸彈是強行開辟水雷封鎖通道以及開辟登陸作戰的上路通道時,消除水雷和障礙的有效器材,有時深水炸彈也可作為反艦的應急手段。深水炸彈的構成深水炸彈通常由彈頭和彈尾構成。

    彈頭

    彈頭是一個密封的金屬殼體,內裝炸藥和引信。炸藥分為常規裝藥和核裝藥。引信分為定深引信、定時引信、觸發引信、非觸發引信和聯合引信等。一般一個彈上裝有兩種不同類型的引信,分別裝于頭部、側向或尾部。彈頭是戰斗部,內裝高能炸藥或核裝藥。彈頭呈流線型以減小飛行阻力。彈頭頂部裝有引信。

    彈尾

    彈尾包括動力部分和穩定器,對深彈提供動力使深彈向前運動,并保持深彈彈道穩定。

    動力

    動力部分有兩種,一種使用藥筒,另一種使用火箭發動機。用藥筒發射的深彈,在尾部裝有發射管,發射時將藥筒裝入發射管,藥筒點燃后產生高溫高壓火藥燃氣,將深彈發射出去。用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部分的深彈,用固體燃料作為發動機的能源,利用發動機噴氣產生的反作用推力推動深彈向前運動。

    穩定器

    穩定器又稱深水炸彈尾翼,通常裝在發射管或火箭發動機的后部,用于保持深水炸彈在空中和水中穩定運動。

    動力系統

    火箭發動機采用多個斜置噴管,呈圓周配置在噴嘴上。火箭燃燒的高壓高溫氣體由此噴管噴出,一方面使深彈向前飛行,另一方面使深彈高速旋轉,以保持飛行的穩定。

    設計原理

    深水炸彈被投到水里會一直下沉,炸彈的引信是接觸式和定深式,當碰到潛艇或到達一定深度就會自動爆炸。深水炸彈的定深引信主要是一個水壓傳感器,通常可以設定爆炸深度,但是一般不會超過350-500 米設定深度就是相應水深的壓力值,當達到這個壓力時,引信接通引爆雷管,起爆深水炸彈。聲吶可提供潛艇的深度、航向和方位。投放深水炸彈的深淺度通過人工設定到潛艇的深度后,在潛艇的上方投放。

    主要分類

    編輯

    裝備對象

    按其裝備對象,深水炸彈可分為航空深彈和艦用深彈兩大類。由飛機和直升機投放的深水炸彈稱為航空深彈,由水面艦艇投放的深水炸彈稱為艦用深彈。

    發射方式

    發射方式,深水炸彈可分為軌道投放式深彈(如航空投放式深彈、艦用投放式深彈)、發射式深彈和火箭式深彈。航空投放式深彈,一般在彈尾裝有降落傘裝置和穩定器。艦用投放式深彈,一般直接從艦尾軌道投放到水中。發射式深彈直接從發射管中發射,全彈略近流線型。火箭式深彈是利用火箭發動機產生的推力來發射的深水炸彈,彈尾的發射部分是固體火箭發動機。

    組成系統

    按組成系統,深水炸彈可分為傳統深彈(無制導無動力)、無動力制導深彈、有動力制導深彈。按射程大小,深水炸彈可分為小射距深彈(射程小于或等于1200米)、中射距深彈(射程大于1200米,小于4500米)和大射距深彈(射程等于或大于4500米)。

    下沉速度

    按在水中的下沉速度,深水炸彈可分為低速深彈(下沉速度小于或等于6m/s)、中速深彈(下沉速度大于6 m/s,且小于15 m/s)、高速深彈(下沉速度大于或等于15 m/s)。

    按裝藥量

    按裝藥量,深水炸彈可分為小型深彈(裝藥量小于或等于50 kg)、中型深彈(裝藥量大于50 kg,且小于100 kg)、大型深彈(裝藥量大于或等于100 kg)。

    優缺點

    編輯

    與魚雷和導彈相比,深水炸彈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造價低廉,戰時可以大量地生產和使用,適合裝備于各種類型的水上艦艇。深彈在淺海反潛中能夠發揮其獨特的優勢。淺海的聲學特性異常復雜聲波在淺海傳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和影響,使魚雷聲自導性能大為降低,攻潛效果往往不理想;在中遠海反潛作戰中,深彈可作為魚雷和反潛導彈的補充。當敵方潛艇被魚雷或反潛導彈擊傷后,再用深彈攻擊,可以比較“經濟地”擴大戰果,特別是當諸兵種協同作戰時,為防止使用魚雷和反潛導彈時誤傷己艦,使用深彈最為理想;深彈飛行快,接敵時間短,且不受水聲對抗的影響。火箭式深彈發射后基本上都是空中飛行,到達入水點下沉到預定深度,相應減少了潛艇規避和逃脫深水炸彈脫的機會。現代潛艇采用各種水聲對抗措施后,反潛魚雷的命中概率將會大大降低,而深彈則可始終按照設定的彈道在空中飛行和入水,直至命中目標,不受水聲對抗的影響;深水炸彈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使用方便。

    服役動態

    編輯

    采用國家

    截至2024年2月,俄羅斯、美國、中國、?法國、瑞典、挪威等發展深彈。

    服役動態

    1935~1945年期間,被深彈擊沉的潛艇約700艘,占這一時期被擊沉潛艇總數的七成以上。?1982年的英阿馬島海戰中,英國和阿根廷都使用了魚雷進行攻潛,無一命中。英軍用反潛直升機投放的MK11深水炸彈,卻擊中了阿根廷的圣菲號潛艇,導致其被俘獲。2023年12月,“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護衛艦在日本海的演習中順利完成了搜索和摧毀假想敵潛艇的任務。該艦的艦員使用配備的設備和海軍航空兵的卡-27艦載反潛直升機對潛艇進行綜合搜索。直升機使用聲納站進行搜索,很快發現了水下的物體并監視其移動情況。戰斗單元將反潛武器投入戰備狀態,并模擬演練了使用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RBU-6000發射深水炸彈摧毀水下入侵者。

    發展及未來

    編輯

    深彈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射程不斷增加;采用被動聲自導裝置來增加殺傷概率;采用定向爆炸技術提高爆炸威力;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發展,既能反潛,又能攔截來襲魚雷、打擊水面目標、破壞水下設施、反蛙人偷襲,其發射裝置既能發射深彈,又能發射魚雷誘餌或干擾火箭。

    擴展任務能力

    適應不同作戰場景。深彈除了可用來實施對潛攻擊外,今后會通過繼續賦能,拓展任務能力。比如,通過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使其具備攔截來襲魚雷及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掃除水雷障礙、轟擊來偷襲的蛙人以及破壞水下設施、攻擊水面目標等多種功能,實現一彈多能的目的。

    提升自導能力

    進一步提高打擊效能。打擊具有規避能力的潛艇、魚雷等目標,也是今后深彈的任務范疇。因此,為反潛深彈加裝聲自導系統和水下動力,配裝觸發引信、水壓引信、定時引信等多種引信,發展引信、自導系統一體化等技術,就成為趨勢之一。

    采用新型爆炸技術

    采用新型高能炸藥或定向爆炸技術等,增強深彈毀傷威力。爆炸威力是衡量深彈作戰能力的重要指標。隨著潛艇防御技術的提升,殼體耐壓能力增強,需要增強毀傷威力才能將其損毀。在不顯著增加體積和質量的條件下,采用新型高能炸藥、定向爆炸技術以及聚能戰斗部等,能夠進一步增強深彈的毀傷威力。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0713/

    (16)
    詞條目錄
    1. 發展歷程
    2. 研制背景
    3. 發展歷程
    4. 一、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5. 現代時期
    6. 基本設計
    7. 彈頭
    8. 彈尾
    9. 動力
    10. 穩定器
    11. 動力系統
    12. 設計原理
    13. 主要分類
    14. 裝備對象
    15. 發射方式
    16. 組成系統
    17. 下沉速度
    18. 按裝藥量
    19. 優缺點
    20. 服役動態
    21. 采用國家
    22. 服役動態
    23. 發展及未來
    24. 擴展任務能力
    25. 提升自導能力
    26. 采用新型爆炸技術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