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女亦稱為九天玄女,民間一般稱為九天玄女娘娘或玄女娘娘,道教中的圣號有“九天玄姆圣姆天尊”“九天紫府玄祖”等。她主司兵法軍事,又有房中術神、丹藥神、術數神等神職,其形象一般為人首鳥形,化為人身則是面容姣好,身著華服的女神形象。
基本概況
編輯漢代,“玄女”一名首次出現在《龍魚河圖》,隨著唐代道教的出現與興起,玄女的形象被逐漸統一到宗教體系中去,九天玄女在道教的地位也非常高,在道教中的圣號有“九天玄姆圣姆天尊”“九天紫府玄祖”等。從《全唐詩》第十函第四冊收羅隱七律《后土廟》云:“九天玄女猶無圣,后土夫人豈有靈。”開始,玄女前面被冠以了九天的尊號。
人物形象
神話傳說里面關于九天玄女的形象描述比較簡單,最早記錄九天玄女的《黃帝問玄女兵法》里面提到玄女“人首鳥形”,成為了玄女的主要外貌特征。唐末的杜光庭細致了玄女的衣著妝造,在《墉城集仙錄》里描寫玄女乘著丹鳳,御景云,穿著九色彩翠裝飾的仙衣華服,是標準的神女形象。在古代白話小說中最早出現玄女形象得是元初的《宣和遺事》,是不聞其人只聞其聲的神秘女仙,到了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水滸傳》里面則進一步刻畫了玄女面部的五官細節,描繪她臉如蓮萼,唇似櫻桃,眉目天然動人,正大仙容的形象下又透露著莊嚴肅穆,服飾打扮華麗異常,如同人間帝王后妃。《平妖傳》中九天玄女又化為練劍的處女;《子不語》中則是身披霞帔,戴著珠冠”的美麗少婦形象,呈現得是逐漸世俗化的傾向,當九天玄女進入小說,她的人物形象逐漸由單一蒼白變得立體豐滿,整體上呈現出得是一位容貌美麗、氣質不凡的女仙形象。
九天玄女
原始起源
編輯玄女是一位上古神話人物,源于先秦或上古時期的某種崇拜,目前在學術界玄女的起源主要有“玄鳥說”、“女魃說”、“天神說”等。
玄鳥說
《詩經·商頌·玄鳥》中曾提到過:“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這首詩歌相傳是殷商后代祭祀祖先時所用,意為玄鳥受天命下凡,誕下了殷商的祖先。而大約成書于六朝時期的《黃帝問玄女兵法》記載有:“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當代神話學家袁珂認為,玄鳥與玄女都有“玄”,玄女的“人首鳥形”又與玄鳥有相似之意,所以這個玄女很大可能就是玄鳥的化身,下凡來幫助黃帝制服蚩尤。
女魃說
《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過女魃[bá]助黃帝戰勝蚩尤事:“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胡萬川學者認為女魃雖然與玄女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其中提到的青衣的青(黑)與玄(黑而有赤色)在古代顏色相似,玄女和女魃也都被認為是幫助黃帝打敗蚩尤的女神,所以女魃的形象也為玄女的出現打下了基調。
天神說
玄本意為天色,與天相通,《易經·坤卦》有“天玄而地黃”,因此孫紹先認為玄女與女媧、西王母一樣,都是上古女天神。“玄”字代表得就是古人對神秘天象的崇拜與向往之情,女天神則是由于上古時期母系社會對于女性生育功能的崇拜。《黃帝問玄女兵法》中提到黃帝曾跪拜過人首鳥形的玄女,漢代的《龍魚河圖》里也說“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八方。”可見玄女身份應該不止是小小的天女,她傳授兵法,主戰神位,所具有的天神權威讓半人半神的黃帝都畏懼不已。
歷史演變
編輯漢代時期
在早期先秦神話里面,還并沒有出現過玄女的身影,但是到了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得到確立,緯書《龍魚河圖》首次出現了“玄女”一名,并且對黃帝戰蚩尤的神話進行了重構,玄女受天命降臨到這場戰爭并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成為了三軍統帥,巾幗英雄,是戰爭女神的代表。而在漢代諸多典籍里面,玄女又被賦予了房中術神、丹藥神、術數神等各個神職。在漢代,玄女形象代表的是天命和政治正義,她授予“仁君”兵符,平定禍亂,本質是對于儒家的君權神授、君為臣綱等思想的擁護,這時候的玄女本身作為一個政權的維護者形象出現,所以在漢朝描寫九天玄女的文學作品里,多把她描繪成服飾華麗、不問俗世的上神。
唐宋時期
到了唐宋時期,隨著道教丹學以及宋明理學的興起,玄女的房中術神和丹藥神職能逐漸被隱沒,而術數神職能由于各個朝代對于這類“妖術”的嚴禁態度也不太被突出;所以以玄女為名義的諸種方術只能在民間或道教內部中流傳。相反得是玄女的戰神地位受到了統治者的推崇,戰神玄女的形象和事跡也更讓民眾易于接受。
元明清時期
玄女的形象首次出現在了古代通俗小說——元朝的《宣和遺事》中,書中她幫助宋江躲過追兵,傳授他兵書,從一個本來高高在上的上仙變成了一個保護英雄,心系天下的普世神。此后明清時期誕生了越來越多描寫玄女的白話小說,如《水滸傳》《平妖傳》《薛仁貴征東》等,它們都是把九天玄女塑造成英雄的保護神形象,賜予英雄技藝,讓他們代她去維護人間正義。玄女成為了反抗封建社會壓迫的支持者,是平民百姓這種弱勢群體的精神寄托,她的身上寄托著百姓對于封建社會丑惡現象的憎惡,對于女神能夠維護人間公正的期望。這個時期,玄女的影響開始日益民間化,演生出了“民間神”的職能,從《宣和遺事》可以看出元代已有九天玄女的祭祀廟宇,明清時期,玄女廟也在民間日益興盛,明代小說《八仙出處東游記》和清代的《女仙外史》都記載有玄女娘娘庇佑民眾、送子娘娘等新的民間職能,玄女自此成為了普通民眾的保護神。
相關傳說
編輯玄女授宋江兵書
相傳,宋江殺掉閻婆惜后被軍官抓捕,躲藏在玄女廟里,當軍官試圖尋找宋江蹤跡時,突然卷起一陣惡風把火把吹滅,飛沙走石間,灰塵籠罩廟宇,看不清人影,軍官遂放棄。這時妙容美艷的九天玄女就降臨到宋江眼前,賜予宋江天書并賞賜了三顆仙棗、三杯仙酒,最后還反復叮囑宋江要堅守忠義,替天行道。
玄女收白猿為徒
傳說,玉帝遣玄女下凡助越滅吳,于是玄女化身為南山深處一位劍術非凡的處女,受越王之命下山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白猿化身的老頭,要與玄女比試劍術,最終惜敗于玄女劍下。白猿知玄女的真實身份,要拜玄女為師,玄女念他心誠,于是收他為徒并賜他一件仙家法寶——能伸能縮的雌雄二劍,還帶白猿面見玉帝,玉帝見白猿一心求道,賜封他為白云洞君。
薛仁貴征東
相傳,薛仁貴隨張士貴大軍東征,平定東遼,去往途中突遇地裂,形成了一個洞窟,薛仁貴被派下洞探索,玄女娘娘突然現身,贈予薛仁貴仙家食物,吃完讓他能充滿“一龍、二虎、九牛”之力。為了支持他討伐東遼,特賜予了他五件法寶—白虎鞭、水火袍、震天弓、穿云箭及無字天書。果然,薛仁貴十二年后成功平定了東遼。
周為玄女作詩
古時周夢見被人召集到一個地方,松柏夾道,朱門直徑一丈,金字匾額題著:九天玄女之府。周入門拜見,看見玄女霞帔珠冠,面朝南坐下,玄女起身手扶著周,說道:“我沒有其他所求,只因有個小女兒,求先生題詩。”命令侍從拿出一卷,漢、魏名人筆墨俱在。淮南王劉安隸書最工,從曹植以下,稍微靠近鐘、王風格。周一向敏捷,揮筆疾書,得五律四章。玄女心悅,于是讓小女兒出來拜見,只見她年方及笄[jī],通身神光照耀,周不敢抬頭看。女孩說:“周先生富貴中人,為什么身帶暗病?我無法報答你,愿為你消除這個疾病。“于是解下裙子帶,授予周一枚藥丸,命令服下。周幼年時誤食鐵針,胃間時常隱隱作痛,服下藥后頓覺大好。醒后周也記不起詩了,只記得一個對聯:“冰雪消無質,星辰系滿頭。”
民間信仰
編輯神格性質
戰爭女神
玄女主司軍事兵法,在她的眾多神職中,戰爭神是她最主要的神職之一。它直接來源于玄女助黃帝戰蚩尤的神話傳說,玄女受天命授予黃帝兵符,教授兵法,黃帝最終才打敗了蚩尤。玄女的現身昭示著戰爭的勝利,代表著天命所歸,后世甚至把她授符作為帝王的象征,許多典籍文獻對此都有記錄,比如《龍魚河圖》《皇帝問玄女兵法》《墉城集仙錄》等。
房中術神
房中術指得是通過男女交媾[gòu]來達到延年益壽,乃至于得道成仙的術法。最早有記載玄女是房中術神的文獻始于西漢劉向的《列仙傳》的《女幾》卷,卷中女幾得遇仙人玄素傳授房中術,得以青春永駐,追隨仙人而去。其中提到的“玄素”,就是房中術神玄女和素女的合稱。東漢時期,托名于玄女的房中術經典著作《玄女經》問世并在漢代流行。而在道教神話中,玄女作為房中術神也居于重要的地位,東漢道經《老子想爾注》曰:“道教人結精成神。今世間偽伎詐稱道,托黃帝、玄女、龔子、容成之文相教。”明確記載著玄女作為房中術神,傳授房中術的故事。魏晉時期,隨著道教流行,房中術更加盛行,房中術經典又以《玄女經》為首,東晉葛洪的神仙道教就以房中術為飛升成仙之道,他在《抱樸子·內篇》里寫道:“黃帝……論道養則資玄、素二女,故能畢該秘要,窮道盡真,遂升龍以高躋[jī],與天地乎罔極也。”他認為黃帝受玄女和素女的房中術指導得以成仙。明末的艷情小說中關于春藥和性的描寫,也常冠以玄女、素女之名,如“玄素之術”“素女采戰法”等,玄女在這里就成為了一種房中術神的職能符號。
丹藥神
漢代,道教盛行,煉丹術成為道教的重要法術。約成書于兩漢時期的《黃帝九鼎神丹經序》就記載了玄女向黃帝傳授外丹術,黃帝服下丹藥得以升仙的故事,玄女在里面提出了一部分丹藥煉制的理論,被塑造成了一位善于煉丹術的仙女,受到道教人士尊崇。隨后玄女開始在道教領域占有重要位置,魏晉時期的《抱樸子》就記錄了玄女作為丹藥神,負責監督和庇佑道士們煉丹的職責。唐代是道教煉丹術最興盛的時期,隋唐時期的《魏伯陽七返丹砂訣》中還用玄女代稱水銀,作為煉丹必不可少的原料。
術數神
術數意為用各種方術手段來觀察自然環境的變化,繼而預測出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早在東晉時期的《抱樸子》收錄的《龍首經》中就曾有記載:“黃帝將上天,次,召其三子而告之曰:吾昔受此《龍首經》于玄女。”玄女在術數方面也擔任了黃帝的老師,具備術數神的職能。而記錄了玄女的術數職能的古代典籍還有很多,包括《玄女式經要法》《占風九天玄女經》《玄女彈五音法相冢經》等。
信俗活動
早在魏晉時期,因其丹藥神的身份,九天玄女就受到了道士們的尊崇與祭拜。五代時就有了專門祭祀玄女的廟宇,到了明清時期,玄女廟已經遍布全國。九天玄女也日益成為了普通民眾心中的佑護之神。在民間,玄女還被賦予了祈求福澤,求子護生的功能,成為備受推崇的“送子娘娘”。民間因九天玄女的信仰也產生了很多民俗活動,如山西平順的獨猿四景車賽會,寄托著百姓對于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期望。在臺灣地區,九天玄女作為香燭業的行業神,所受香火信仰也十分興盛,全省共有九天玄女地宮112座。
九天玄女萬壽誕
九天玄女金身每年九月初九,在達扎麻隆村的鳳凰山道場都會舉行盛大的“九天玄女萬壽誕”,由于參會人員還包括來自臺灣的兩個代表團,所以這個公祭活動又被稱為“海峽兩岸共慶九天玄女萬壽誕”。“九天玄女萬壽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在九月初八的晚上登高祭拜。香客們從山腳下九天玄女的金身開始,沿著臺階拾級而上,經過神殿和仙女雕塑,最終抵達鳳凰山最高的建筑“九天宮”后從文成公主廟下山。全程所有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來自于扎麻隆村和附近的村落的村民,他們同時也是九天玄女的信徒,自發地組織著這些祭拜活動。其二則是九月初九舉行的“海峽兩岸公祭”大典以及景區專門邀請歌舞團進行的表演活動。
九天圣母古廟會
在平順九天圣母廟的祭拜活動從宋代延續到了現代,從最初的祭拜酬神演變到了后來的大賽會、古廟會,酬神活動的規模也從廟內擴展到了廟外,從東河一個村再到最終規模壯觀的五社八村,形成了今天所舉辦的九天圣母古廟會。古廟會在農歷二月過后開始籌辦,從三月初一到初六,連辦6天,以各式社火活動為主,包括4輛獨轅四景車、24抬神樓、2抬神駕、24匹神馬、鑾駕等應有盡有,尤以壯觀的獨轅四景車最為人們矚目,所以古廟會又被稱為“跑車會”。廟會的盛況空前吸引了周邊許多百姓參與,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當地的民間至今還流傳著“趕了大賽會,死了不后悔”的諺語。獨轅四景車賽會也于2011年入選國務院批準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獨轅四景車
祭祀廟宇
自唐宋以來,最晚到元代,九天圣母已經擁有了祭祀的場所。到了明清時期,九天圣母祭祀廟宇已經廣布城市鄉村。據2007年到2011年我國的第三次文物普查資料顯示,分布于中國各地的九天圣母廟約81處,其中比較著名,保存較完善的廟宇只有十余處。比如青海西寧湟中縣的扎麻隆村的九天玄女廟,傳說這里是九天圣母的降生地,每年都會舉行“九天玄女萬壽誕”。山東菏澤市蘇莊村的九天玄女廟,相傳九天玄女曾在這里傳授宋江兵書。而河北保定市易縣的九天圣母宮,流傳著玄女收白猿為徒,助白猿成仙的故事。
平順九天圣母廟
九天圣母廟山西省長治區平保存著較完好的5處九天圣母祠廟,其中平順九天圣母廟是現存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敬奉神祠。平順九天圣母廟位于山西省長治區平順縣北社鄉東河村,它始建于隋唐,重建于北宋,占地1712平方米,集中了宋元明清四朝的古建筑群,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神廟由來已不可考,但是從它落戶東河村開始,香火就十分旺盛,終年不斷。每年舉行的兩次廟會更是盛況空前,不僅是周邊村莊百姓,遠在河南、河北地區的信徒也會遠道而來參加這次盛會。
00:25
平順九天圣母廟航拍視角(來源:山西平順文旅示范區)
相關作品
編輯文藝作品
下表僅為部分選取
影視作品
繪畫作品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