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顓頊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顓[zhuān]頊[xū],姬姓,號高陽氏,別名黑帝、玄帝、乾荒。中國歷史傳說人物,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被后人奉為人文始祖。黃帝次子昌意才德低下,未能繼任帝位,降職在若水(今四川雅礱江[yǎ lóng jiāng]一帶)為諸侯,娶蜀山氏女景仆為妻,后生子顓頊。顓頊十歲便能輔佐少昊治國理政,十二歲舉行冠禮。封地在高陽(今河南開封杞縣高陽鎮),故稱高陽氏。共工氏是一個農耕部落,在水利上領先于其...

    [zhuān][xū],姬姓,號高陽氏,別名黑帝、玄帝、乾荒。中國歷史傳說人物,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被后人奉為人文始祖。

    人物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黃帝次子昌意才德低下,未能繼任帝位,降職在若水(今四川雅礱江[yǎ lóng jiāng]一帶)為諸侯,娶蜀山氏女景仆為妻,后生子顓頊。顓頊十歲便能輔佐少昊治國理政,十二歲舉行冠禮。封地在高陽(今河南開封杞縣高陽鎮),故稱高陽氏。共工氏是一個農耕部落,在水利上領先于其他部落,想出了筑堤蓄水的辦法,把高處的土運走,用來墊高低處的土地。這樣既擴大了耕種面積,又有利于水利灌溉。對此顓頊并不同意,認為是對自己權威的冒犯,于是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斗爭。顓頊將其打敗,共工逃到西北(今寧夏)怒觸不周山而死。

    為政期間

    黃帝死后,二十歲的顓頊即位,成為天下共主。顓頊居住在北方之宮,北方色黑,因此還被稱為玄帝。顓頊先在窮桑建都,后遷到帝丘。期間內息安民,規范宗教事務,創制歷法,教民耕種,定婚姻,制嫁娶,整頓社會秩序;外撫諸侯,平共工,征九黎,劃九州,初步完成了華夏的統—。顓頊的統治區域十分廣泛,北至幽陵(今北京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南至交趾(泛指南嶺以南),西至流沙(我國西北甘肅地區),東至蟠木(古代東海的山名)。顓頊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

    晚年逝世

    顓頊因年事過高逝世,葬在東郡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里(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歲。顓頊去世后,黃帝的曾孫帝嚳繼承了帝位。

    為政舉措

    編輯

    建立官制

    顓頊繼承了黃帝時的社會結構,并進一步建立官制。據《路史·疏仡[gē]紀·高陽》載顓頊立九寺九卿,并封句芒為木正、蓐收[rù shōu]為金正、祝融為火正、玄實為水正、句龍為土正,合稱“五官”。顓頊為強化中央政權,將民政與宗教職務分開,任用黎為火正官掌管民事,重為南正官掌管祭祀。

    改革婚姻制度

    顓頊執政時,人們是群婚群居,男女無別,長幼無序的現狀。對此顓頊改革了婚姻制度,實行男婚女嫁,禁血緣聯姻,教誨倫理綱常,強調男女有別,由此誕生了家庭,分化了階級。

    禮樂

    顓頊喜好音樂,下令讓臣子飛龍模仿“天籟”之音,即“八風”的聲音而進行創作,所創成曲命名為《承云》。《承云》的創作方法是融合中國八大區域“條風”、“明庶風”、“清明風”、“景風”、“闔闔風”、“不周風”、“廣莫風”的風格,創作成“圭水之曲”,主題是“召氣而生物”,然后鑄成樂鐘,作五基六英之樂,用來在四方諸侯到都城舉行宴會時“享上帝朝諸侯”。

    宗教

    九黎信奉巫教,一度出現巫師泛濫,民匱于祀,祭享過度,民神同位,“ 神靈 ” 舉止輕佻的現象,導致社會道德滑坡,對政權產生威脅,對此顓頊做出了調整和改革。史學家徐旭生先生曾總結,所謂絕地天通具體的辦法,大約是把登葆山、青要之山、肇山各名山封起來,使群巫不能隨便往來。顓頊首先整頓混亂的政治秩序,強化了政治組織對民間宗教的控制。重新設置處理神事巫術的神職系統和管理民事的政務系統。其次是在民間發布一系列政令,禁止民間隨意通神行為,把祭天和祭祖的器皿分開,象征高貴的玉器用來祭天,玉器只被少數人如首領或巫師壟斷,而祭祖用的則是民間使用的陶器。宗教上的改革帶來了重大意義,為以后中國文化重政治輕鬼神的傳統準備了重要條件。使得人民的思想得到了統一,維護了部落團結;神職人員專司宗教與祭祀,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分工,社會走向穩定,為農業科技、宗教的發展創造了適應的優越環境。學者李紅巖認為,對統治者來說,絕地天通帶來了權力集中。對文化來說, 標識著文化形態的轉型。對宗教來說,意味著宗教規訓形態的肇始。絕地天通導致國家組織更加強大。學者劉曉認為宗教的改革一方面,配合農業文明的發展,推進了復雜組織結構的形成;另一方面,它也終結了人與神、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形成某種程度上的權力等級體系,對人的思想、行為等產生一定程度上的禁錮。

    歷法

    黃帝的時候,已經有了《調歷》。顓頊時又對歷法進行了改革,因此顓頊被后人稱為“歷宗”。《國語·楚語》記載,南正重和火正黎是顓頊時期兩個負責觀察天文星象、制定歷法的大祭司。南正重以大火歷為參照星制定的歷法,被稱為十月大火歷,專為統治集團祭天祀神服務。而火正黎太陽和北斗星為參照星制定的歷法,命名十月太陽歷,被顓頊大力推廣為廣大民眾服務。《顓頊歷》采用陰陽合歷,為四分歷,一回歸年365又1/4日,月采用一個朔望為一個整月,為29又499/940日。一年有十個月三十個節氣,每個月三十六天三個節氣,年末還剩下五六天是過年日,不計算在年頭或年尾的月份里。以春季第一個月為新一年的開始,這一天恰逢正月初一(朔日),又是立春日。《顓頊歷》中除了年月日的劃分,還有節氣及其相應的天候氣象特征,以及關于農作物播種、管理、收獲、儲藏時節,并囊括日、月、 五星不同季節的天象位置,天候氣溫變化的預示。

    人物傳說

    編輯

    感孕而生

    昌意的妻子景仆住在幽房宮中,一次看到夜空中瑤光之星穿過月亮,心有所感而懷孕,生下兒子顓頊。顓頊生下來頭上頂著盾牌和戈,預示他能通過征戰取得天下。

    韓流生帝顓頊

    在流沙的東邊,黑水的西邊,有兩個國家朝云國和司國。黃帝娶嫘祖,生了昌意,昌意被貶到若水,便在那里生了韓流韓流的脖子很長,耳朵很小,面孔似人,嘴似豬,身似麒麟,兩條腿長在一起,腳似豬蹄韓流后來娶了漳子族的阿女,生了帝頻項。

    少昊育顓頊

    東海之外有條大深谷,顓頊從小就跟著少昊住在附近的甘山。后來顓頊把玩耍過的琴瑟遺失在這兒。

    大戰共工

    黃帝死后,顓頊繼任首領,共工與之爭奪。雙方展開激戰,共工敗退被不周山擋住退路,一氣之下頭撞不周山,瞬時天向西北傾斜,地向東南下沉,從此日月星辰向西北運行,水流向東南聚集。

    乘龍至四海

    顓頊管治的疆域遼闊,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東至蟠木。凡是太陽月亮能照耀到的地方,所有的生物和大小神靈都歸其統領。顓頊經常乘龍到四海之處,百姓們都熱烈歡迎。

    顓頊濮陽(戚城公園

    絕地天通

    在荒涼的地方有一座山叫日月山,這里是上天的通道。日月山的主峰是吳[jù]天門,太陽和月亮都在這里降落。山中有一個神仙,他長著人的面孔,但卻沒有手臂,兩條腿反轉而上,與頭頂連接,他的名字叫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和黎。顓頊令重雙手托天奮力上舉,又命黎兩手按地盡力下壓。這樣,天和地就隔得更遠了。黎到了地下生了噎,噎從此就在西方天門把守,掌管太陽、月亮、群星的運行次序。

    蒙雙氏

    顓頊執政的時候,有一對親生兄妹結為夫婦,顓頊便把他們流放到[kōng]峒之野,后來他們相抱而死,神鳥用不死草覆蓋了二人。七年以后,二人同體而活,長著兩個頭,四只手四只腳,人們稱其蒙雙氏。

    降服黃水怪

    傳說內黃西南一帶有個黃水怪,經常出來禍害百姓,口吐黃水淹沒農田、沖毀房屋。顓頊決定為民除害,但黃水怪神通廣大,二人激戰數次仍不分勝敗。顓頊上天去求女媧幫忙。女媧給他借來天王寶劍并教會他使用方法,于是顓頊用天王寶劍制服了黃水怪。隨后他又用天王劍把大沙崗變成付禺山,在山旁畫出一道硝河,從此這里物豐水美,百姓安居樂業

    苗民

    西北海外的大荒中,在黑水的北岸有個人長著翅膀,名叫苗民,是[huān]頭的兒子,而驩頭是顓頊的兒子。苗民姓釐[xī],以吃肉為生。

    死而復生

    有一種叫魚婦,它半邊身子是干枯的。相傳顓頊死后,風從北方吹來,天上像泉眼一樣涌出水來,于是蛇變成了魚,這就是魚婦。此時死去的顓頊趁機托命于魚死而復生。

    務隅山

    顓頊帝死后埋葬在務隅山的南面,他的九位妃嬪埋葬在山的北面。附近有熊、[pí]、花斑、離朱鳥、[chī]久、視肉這些怪獸在此生活。

    人物評價

    編輯

    《國語·魯語》中贊:黃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修之。三國時期文學家曹植作《帝顓頊贊》:顓頊討伐九黎族,以水德治天下,以國號作為自己的名字,教化萬民,威德施八方,人民對他虔誠恭敬。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記載顓頊: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楚辭·大招》中評價:顓頊的名聲就像輝煌的太陽,照耀四海光焰騰騰。近代古史學家徐旭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評價顓頊:聲名洋溢,超過黃帝。北京大學歷史學家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評價:“漢以前人相信黃帝、顓頊、帝嚳三人為華族祖先,當是事實。”近代史學家徐旭生評價顓頊:“在古代各帝里面,最難明了而關系又頗為重要的莫過于帝顓頊了。

    人物關系

    編輯

    人物爭議

    編輯

    出生地爭議

    關于顓頊的出生地若水爭議很多。《后漢書·西南夷傳》認為若水就是瀘水。古代瀘水是指今四川省西北部的雅礱江下游和金沙江匯合雅[lóng]江以后的一段。對此近代歷史文獻學家亮夫先生及文史學家徐嘉瑞先生都認同在若水就是今雅礱江一帶。而近代學者何光岳認為,岷、濟、若都是羌語、彝語和古漢語“黑”的意思岷江發源于岷山,岷山北麓有黑曲,即若水或黑水,入口處之北為蜀山,是蜀山氏所居之地。因此昌意所居的若水,應是黑曲、四川若爾益和岷江上游一帶。呂思勉先生則指出,“昌意降居若水”,后人就以蜀地解釋實誤。有學者就認為若水就是今河南省境內的汝河。歷史系教授田昌五先生從顓項部落后來活動的地區分析,從汝水經豫中到濮陽一帶地方,在初都屬于顓項部落。詩人孫華先生以古音韻學考釋也認為,昌意和顓項所居的若水,即為古之汝水。汝、若同屬日母,汝屬魚部韻,若屬鐸[duó]部韻,鐸為魚部之人聲,魚鐸二部本可對轉。對此近代學者蔡運章具體到顓頊的出生地若水嵩山南麓的汝水沿岸。據《竹書紀年》記載,顓頊生伯鯀[gǔn],伯鯀又生禹。有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登封王城崗發現龍山文化晚期古城址,而這座古城址就是《世本》記載“鯀”所作的“城郭”和“禹”所都的陽城”。

    墓葬爭議

    關于顓頊死后到底葬在何處,具體位置有以下幾種說法:其一是濮陽說。據《皇覽》和《史記·五帝本紀》都記載,顓頊葬在濮陽頓丘廣陽里,郭璞作注,顓頊冢在濮陽帝丘,即頓丘。其二是滑縣說。《河南通志》顓頊陵在滑縣東北七十里土山中。在《滑縣志》中確有記載顓頊陵有廟在土山,距縣東北七十里。其三是內黃三楊莊說。《大名府志》《彰德府志》《彰德府志》《衛輝府志》《開州志》《黎州志》《滑州志》均有記載,只方位不同,在不同時期歸屬于不同的府、州、縣。就是在現在的內黃縣西南梁莊鎮三楊莊附近。其四是聊城說。在聊城西北7.5公里處的顓頊墓,遺址為方形高臺地,表面散布了許多陶片,鑒定為龍山文化時期的罐、盆等。在墓南有祭祀顓頊的聊古廟,大殿內有高約7米的顓頊執圭坐像,在大殿后二閣樓有顓頊和后妃的神像,1945年廟毀,現只存遺址。

    始祖追認

    留心考察一下戰國、秦、漢時期的造偽史,造偽者制造出帝嚳一系,說稷、契、堯屬于帝嚳之后;又制造出顓頊一系,說舜、禹屬于顓頊之后;再制造出黃帝一系,說顓頊、帝嚳都屬于黃帝之后。《大戴記》、《史記》、《帝王世紀》諸書皆采其說,于是兩千多年來黃帝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其實這個單線古史體系是把上古唐、虞和三代夏、商、周五個不同姓氏、各自獨立的部族系統生拉硬扯到一起的結果。

    顓頊與韓流乾荒

    《山海經·海內經》:“黃帝妻雷祖(嫘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昌意)取淖(nào)子曰阿女,生帝顓頊。”

    位列五帝爭議

    上古五帝一直存有爭議,可以概括為六種說法。第一種,《大戴禮記》與《史記》說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第二種,西漢劉向整理輯錄的《戰國策》列出庖犧、神農、黃帝、堯、舜。第三種,《呂氏春秋》講是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第四種,北宋人劉恕著《資治通鑒外紀》,他在書中提出五帝是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第五種,被尊為儒家五經之一《尚書》記載,五帝是少昊、顓頊、帝嚳、堯、舜。最后一種說法是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共為五方上帝。無論哪種說法,顓頊、帝嚳都被列為五帝之中。

    軼事典故

    編輯

    定四季

    史載,顓頊按照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將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并且制定歷法,編排農事,促進了農耕發展。

    斷天梯

    相傳,顓頊斬斷了連接天地之間的天梯。上古時期,天地之間本有天梯相連。天上的神靈可任意下凡,人間的巫師也可自由出入天界,有溝通天地鬼神之本。顓頊畏懼會有惡神下凡作亂,亦恐人間會輕信巫師妖言,便委派兩位大力士斬斷天梯,隔絕了天地的聯系,人神互不干擾。

    兒子為鬼

    相傳,顓頊有三個兒子,在死后都成為了鬼。一個在江水邊,是為瘟鬼;一個在若水旁,是為魍魎;還有一個經常在室內徘徊,喜歡嚇唬小孩。因此,后世為驅趕鬼邪,定于臘八當日擊腰鼓、戴胡公頭。

    后世紀念

    編輯

    二帝陵

    顓頊陵與帝嚳陵并稱“二帝陵”,位于內黃縣西南30公里的三楊莊村西。陵園坐北面南,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050米,東西寬1060米,占地面積217萬平方米,內有陵墓、廟宇及元、明、清碑碣165通,現存最早的碑為元代《重修顓頊圣帝廟記碑》,外有元代砌護的1.2米陵墻。顓頊陵南北長六十六米,東西寬五十三米,高約二十六米。二帝陵于唐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建廟,宋乾德六年(公元968年)年修,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重修。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00:15

    二帝陵,民間稱高王廟(來源:白馬與河)

    顓頊帝嚳陵祭祖節

    自2002年起,內黃縣人民政府在農歷三月十八日顓頊誕辰"高王廟會",舉辦顓頊帝嚳陵祭祖大典。期間還有舞龍、舞獅、秧歌等地方民間文藝表演、雜技表演和武術表演。

    03:09

    一起走進顓頊帝嚳陵祭祖節(來源:內黃融媒)

    顓頊

    顓頊帝嚳陵祭祖節顓頊

    顓頊顓頊帝嚳二帝

    相關作品

    編輯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2316/

    (19)
    詞條目錄
    1. 人物生平
    2. 早年經歷
    3. 為政期間
    4. 晚年逝世
    5. 為政舉措
    6. 建立官制
    7. 改革婚姻制度
    8. 禮樂
    9. 宗教
    10. 歷法
    11. 人物傳說
    12. 感孕而生
    13. 韓流生帝顓頊
    14. 少昊育顓頊
    15. 大戰共工
    16. 乘龍至四海
    17. 絕地天通
    18. 蒙雙氏
    19. 降服黃水怪
    20. 苗民
    21. 死而復生
    22. 務隅山
    23. 人物評價
    24. 人物關系
    25. 人物爭議
    26. 出生地爭議
    27. 墓葬爭議
    28. 始祖追認
    29. 顓頊與韓流乾荒
    30. 位列五帝爭議
    31. 軼事典故
    32. 定四季
    33. 斷天梯
    34. 兒子為鬼
    35. 后世紀念
    36. 二帝陵
    37. 顓頊帝嚳陵祭祖節
    38. 相關作品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