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曲》(法文:La Marseillaise,英文:Marseillaise),原名《萊茵軍戰歌》,1795年設定為法國國歌。
曲名
編輯《馬賽曲》成歌于1792年,原名叫《萊茵軍戰歌》,之后傳唱全法國。為了抗擊奧匈帝國的入侵,馬賽募集516名義勇敢死隊北上支援。他們沿途高唱這首戰歌,因而得名《馬賽曲》。在近代中國,隨著國家各種救亡圖存的浪潮不斷高漲,法國《馬賽曲》等表達革命與愛國精神的作品也被翻譯到中國,曲名也不盡相同。如1871年王韜譯作《麥須兒詩》(即《馬賽曲》,下同);1904年10月26日出版的《新新小說》刊載了俠民譯的《馬賽曲》第一章;1907年出版的《民報》中署名譯意的《佛蘭西革命歌》;1917年2月《新青年》中劉半農的《馬賽曲》;1920年8月出版的《新人》中馬驥良的七節譯文;1926年10月8日出版的《小說世界》中的《馬賽耶司》。
成曲
編輯成曲背景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爆發,發布了《人權宣言》,宣布廢除全部封建制度和貴族王權。這引起了歐洲鄰國的不安和敵視。于是奧地利和普魯士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法國恢復國王的權力。瑞典、西班牙、俄國、撒丁王國都表示支持。法國逃亡貴族也在國外招募軍隊試圖復辟。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地利宣戰。
成曲過程
創作
李爾時任斯塔拉斯堡市駐軍工兵上尉,他經常到斯特拉斯堡市市長迪特里希家中作客。1792年4月,饑荒籠罩著斯特拉斯堡,市長家的生活也很貧苦。一次在吃飯時,市長拿出最后一瓶酒,提議李爾寫一首能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李爾餐后回到房間,譜曲填詞,縱聲歌唱,直到精疲力盡,伏在鋼琴上沉沉睡去。第二天醒來,昨晚的歌曲仍歷歷在目。他迅速寫下歌詞,譜上音符,然后趕往市長家里。眾人聽后都激動不已,流下熱淚,歡呼祖國的戰歌找到了。很快,這首《萊茵軍戰歌》在萊茵軍、市樂隊和群眾中推廣開來。
普及
兩個月后,普奧聯軍攻入法國,這激怒了法國全國的群眾,各地組成義勇軍開赴巴黎,準備抗擊外國軍事侵略。在遠離斯特拉斯堡的法國最南端的馬賽市,義勇軍一路高唱著這首《萊茵軍戰歌》開往巴黎。很快,巴黎的大街小巷都在傳唱這首歌,因為是馬賽人帶來了這首歌,所以人們就把它叫做《馬賽曲》。此后,《馬賽曲》迅速傳遍全國。無論集會、劇院、宴會上都要集體合唱,后來甚至在教堂唱完贊美詩后也要唱這首歌,再后來它甚至取代了贊美詩。《馬賽曲》成了全民之歌、共和之歌。士兵們唱著它沖鋒陷陣,敵方將領驚呼這首歌帶有一種"可怕的力量"。
確立
1795年,法蘭西共和國正式確立它為國歌的崇高地位。在巴黎凱旋門的右側門柱上有一組浮雕就被命名為"馬賽曲"。1804年拿破侖稱帝,1815年路易十復辟都曾禁唱《馬賽曲》,但1830年7月革命后,《馬賽曲》重新唱起。1879年,法國政府重新確定《馬賽曲》為國歌。列寧曾在《馬賽曲》的歌聲中回到俄羅斯,戴高樂將軍曾高唱《馬賽曲》在二戰后的巴黎歡慶法國的解放。《馬賽曲》至今仍是法國的國歌。
馬賽曲
編輯歌譜
馬賽曲歌譜(雙擊看詳圖)
歌詞
第一節
“Allons enfants de la Patrie, 前進,祖國兒女,快奮起,”“Le jour de gloire est arrivé! 光榮一天等著你!”“Contre nous de la tyrannie, 你看暴君正對著我們”“L'étendard sanglant est levé! 舉起染滿鮮血的旗,”“L'étendard sanglant est levé! 舉起染滿鮮血的旗!”“Entendez-vous dans les campagnes 聽見沒有?兇殘的士兵”“Mugir ces féroces soldats? 嗥[háo]叫祖國土地,”“Ils viennent jusque dans vos bras 他沖到你的身邊,”“Egorger vos fils,vos compagnes! 殺死你的兒女和妻。”
合唱
“Aux armes, citoyens! 武裝起來,公民們!”“Formez vos bataillons! 把隊伍組織好!”“Marchons, marchons! 奮起!奮進!”“Qu'un sang impur 用骯臟的血”“Abreuve nos sillons! 做肥田的糞箕!”
第二節
“Que veut cette horde d'esclaves, 這幫國王和那賣國賊,”“De tra?tres, de rois conjurés? 都懷著什么鬼胎?”“Pour qui ces igNOBLEs entraves, 試問這些該死的鐐銬,”“Ces fers dès longtemps préparés? 究竟準備給誰戴?”“Ces fers dès longtemps préparés? 究竟準備給誰戴?”“Fran?ais, pour nous, ah! quel outrage 給我們,法蘭西人戴啊!”“Quels tranSPorts il doit exciter! 奇恥大辱叫人憤慨!”“C'est nous qu'on ose méditer 是可忍孰不可忍,”“De rendre à l'antique esclavage! 要把人類推回奴隸時代!”
合唱
“Aux armes, citoyens! 武裝起來,公民們!”“Formez vos bataillons! 把隊伍組織好!”“Marchons, marchons! 奮起!奮進!”“Qu'un sang impur 用骯臟的血”“Abreuve nos sillons! 做肥田的糞箕!”
第三節
“Quoi! ces cohortes étrangères 看這一幫外國侵略者,”“Feraient la loi dans nos foyers! 在我國稱王稱霸!”“Quoi! ces phalanges mercenaires 什么!我們高貴的戰士,”“Terrasseraient nos fiers guerriers! 竟被雇傭兵毆打!”“Terrasseraient nos fiers guerriers! 竟被雇傭兵毆打!”“GrAND Dieu! par des mains encha?nées 難道要我們縛住雙手,”“Nos fronts sous le joug se ploieraient 屈服在其腳底下!”“De vils despotes deviendraient 難道我們的命運”“Les ma?tres des destinées! 要由卑鄙的暴君來管轄?”
合唱
“Aux armes, citoyens! 武裝起來,公民們!”“Formez vos bataillons! 把隊伍組織好!”“Marchons, marchons! 奮起!奮進!”“Qu'un sang impur 用骯臟的血”“Abreuve nos sillons! 做肥田的糞箕!”
第四節
“Tremblez, tyrans et vous perfides 發抖吧,暴君,賣國奸人,”“L'opprobre de tous les partis, 無恥的狗黨狐群!”“Tremblez! vos projets parricides 發抖吧!賣國的陰謀,”“Vont enfin recevoir leurs prix! 終究要得到報應!”“Vont enfin recevoir leurs prix! 終究要得到報應!”“Tout est soldat pour vous combattre 全車都是上陣的人,”“S'ils tombent, nos jeunes héros 少年前仆后繼,”“La terre en produit de nouveaux, 法蘭西后繼有人,”“Contre vous tout prêts à se battre! 隨時準備殺敵效命!”
合唱
“Aux armes, citoyens! 武裝起來,公民們!”“Formez vos bataillons! 把隊伍組織好!”“Marchons, marchons! 奮起!奮進!”“Qu'un sang impur 用骯臟的血”“Abreuve nos sillons! 做肥田的糞箕!”
第五節
“Fran?ais, en guerriers magnanimes 法蘭西人,寬宏的戰士,”“Portez ou retenez vos coups! 要懂得怎樣斗爭!”“épargnez ces tristes victimes 寬恕可憐的犧牲品,”“à regret s'armant contre nous! 他們后悔侵略我們!”“à regret s'armant contre nous! 他們后悔侵略我們!”“Mais ces despotes sanguinaires, 可是那些嗜血的暴君”“Mais ces complices de Bouillé, 和部耶的同黨,”“Tous ces tigres qui, sans pitié, 這一伙虎豹豺狼,”“Déchirent le sein de leur mère! 竟然撕裂母親的胸膛!”
合唱
“Aux armes, citoyens! 武裝起來,公民們!”“Formez vos bataillons! 把隊伍組織好!”“Marchons, marchons! 奮起!奮進!”“Qu'un sang impur 用骯臟的血”“Abreuve nos sillons! 做肥田的糞箕!”
第六節
“Amour sacré de la Patrie, 祖國神圣的愛,”“Conduis, soutiens nos bras vengeurs 請領導我們復仇!”“LiBERTé, Liberté chérie, 自由,親愛的自由,”“Combats avec tes défenseurs! 和保衛者同戰斗!”“Combats avec tes défenseurs! 和保衛者同戰斗!”“Sous nos drapeaux que la victoire 但愿在雄偉歌聲中,”“Accoure à tes males accents, 旗開得勝建功。”“Que tes ennemis expirants 讓垂死的敵人觀望:”“Voient ton triomphe et notre gloire! 你的勝利、我們的光榮!”
合唱
“Aux armes, citoyens! 武裝起來,公民們!”“Formez vos bataillons! 把隊伍組織好!”“Marchons, marchons! 奮起!奮進!”“Qu'un sang impur 用骯臟的血”“Abreuve nos sillons! 做肥田的糞箕!”
第七節
“Nous entrerons dans la carrière 當我們開始走進生活,”“Quand nos a?nés n'y seront plus, 前輩們已經不在;”“Nous y trouverons leur poussière 我們去找他們的遺骸,”“Et la trace de leurs vertus! 他們的英雄氣概!”“Et la trace de leurs vertus! 他們的英雄氣概!”“Bien moins jaloux de leur survivre, 我們不羨慕僥幸偷生,”“Que de partager leur cercueil, 愿意分享棺材;”“Nous aurons le sublime orgueil, 為他們報仇戰死,”“De les venger ou de les suivre! 就是我們最大的光彩!”
合唱
“Aux armes, citoyens! 武裝起來,公民們!”“Formez vos bataillons! 把隊伍組織好!”“Marchons, marchons! 奮起!奮進!”“Qu'un sang impur 用骯臟的血”“Abreuve nos sillons! 做肥田的糞箕!”注:前六節為李爾所作,第七節是 1792 年添加的,其作者至今仍不得而知。以上信息源于法國總統府網站。
歌曲賞析
編輯《馬賽曲》是一首群眾歌曲,進行曲速度,G大調,會拍子,并列單二部曲式。A段為主歌,B段為副歌。反復時主歌每次都更換歌詞,副歌則每次都唱同一段歌詞。曲式圖示為:
馬賽曲樂段
A段分析
A段(1-18小節)是一個轉調開放性四句體樂段。由a、b、a'、b'四句組成,內部結構為4+6+4+4。a句(1-4小節)這是A段主題的呈示句,內部結構為單一性結構句:
a句內部結構
這個四小節的樂句是一個大波浪型旋律線的單一性樂句,從屬音開始到完全終止式結束,G大調的調性十分明確而完整,旋律線由起到伏,節奏由緊到松,附點節奏的動力性及強弱分明的節拍,這一切一開始就在人們面前樹立起了一個剛強有力、具有必勝信念的英雄隊伍的形象。仔細分析可以看出它具有四個主題因素:(a)是上行四、五度的大跳和由弱到強、由短到長的節奏,由屬音到主的大調性,極富沖擊力;(b)是級進上行和一拍一音的均勻節奏,像隊伍在堅定的前進;(c)是三和弦的分解下行,它是因素(a)的反向進行;(d)是完全終止式。這四個因素綜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上述a句的完整形象,這些主題因素在后面的各句中都一直貫穿著。b句(5-10小節)這個樂句從內部可細分為2+2+2,是一個擴充句。5-6小節是主題因素(b)的發展,先上行后反向下行構成個級進的小波浪;7-8小節是它的上行二度模進,造成了樂句的擴充:9-10小節是主題因素(c)的重復與發展,句尾停留在低八度的屬音上作半終止。整句仍構成一個大波浪線。情緒是上句的繼續。a'句(11-14小節)句首與a句相同,前兩小節取a句的句首和句尾綜合,后兩小節將原來的句尾改為反向上行,并有臨時的離調,是對敵人侵略祖國、殘殺人民的暴行的憤怒情緒在增長。b'句(15-18小節)可分為兩個樂節(2+2),前兩小節是主題因素(b)與反向因素(c)的結合,后兩小節是因素()的反向及下行模進。在一句中轉了兩次調,先轉向同主音小調(g小調)、后停在D和聲大調上。這是對敵人奪取妻兒生命的悲憤心情的沉痛表述。整個樂段就停留在屬調上,這個開放性的樂段不僅充分表述了飽受外國侵略者欺凌屠殺的法國人民萬分悲痛的心情和奮起反抗的決心,同時也為B段副歌的中心思想做好了充分的鋪墊。
B段分析
B段(19-28小節)這是一個對比的擴充性兩句體樂段。內部結構為c(2+2)+d(2+2+2)。c句(19-22小節)回到G大調,內部結構為2+2,19-20小節是a句主題因素(c)和(d)的剪裁,從上句大跳到高音開始,主三和弦的分解像進軍號在吹響。21-22小節又完全重復了一次。它將A段開始的低八度屬音改為高八度屬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并再次強調了這個呼號。A段所積累的憤怒的情緒在這里完全爆發了出來,它在大聲疾呼:"公民!武裝起來!公民!投入戰斗!"d句(23-28小節)內部結構為2+2的擴充句,旋律線的的上行及模進擴充,將旋律推向了全曲的最高音(e2),歌曲在最后斬釘截鐵的附點節奏和完全終止式中結束,表達了"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凈"的堅定意志和決心。B段副歌與A段主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是A段情緒發展的必然結果,它是《馬賽曲》全曲中心主題思想的總結性表達,也是全體法國人民愛國主義精神爆發出來的耀眼的火花。
影響與評價
編輯影響
1795年,法蘭西共和國正式確立它為國歌的崇高地位。在巴黎凱旋門的右側門柱上有一組浮雕就被命名為"馬賽曲"。1804年拿破侖稱帝,1815年路易十復辟都曾禁唱《馬賽曲》,但1830年7月革命后,《馬賽曲》重新唱起。1879年,法國政府重新確定《馬賽曲》為國歌。列寧曾在《馬賽曲》的歌聲中回到俄羅斯,戴高樂將軍曾高唱《馬賽曲》在二戰后的巴黎歡慶法國的解放。《馬賽曲》至今仍是法國的國歌。1797年,它已經被翻唱成意大利文,來歡呼威尼斯的解放。1848年歐陸民族大革命期間,它像流行歌曲那樣被填上不同的語言各處翻唱。1875年它已經有了俄文版,1917年二上月革命成功,它被選為俄國共產黨的國歌,列寧是在《馬賽曲》的樂聲中入駐圣彼得堡的。1931年,西班牙改元"第二共和",人們還不會唱他們的新國歌HimnodeRiego,竟以西語的《馬賽曲》來歡慶新政體的到來。中譯本最早出現在1871年,由王韜用七言絕句譯成,它啟迪了清末革命派人士。民國初年,它至少已經逐譯成六個中文版本。柏遼茲、舒曼、柴可夫斯基、德彪西皆先后將它寫進古典樂曲里。目前法國將其定為"文化遺產",并規定2005年起,小學及幼兒園必須習唱《馬賽曲》。1975年,有感于它的兇殺氣焰,德斯坦總統請人將它節奏放慢,這也是有史以來修改《馬賽曲》非常成功的一次。1979年鬼才流行音樂作曲家甘斯布(SergeGainsbourg)將它改成牙買加"雷鬼"(reggae)節奏,結果舉國嘩然。轉年,蓋氏特別選在斯特拉斯堡市舉辦一場演唱會,結束曲就是演唱原版的《馬賽曲》。
評價
《馬賽曲》可說是當今之世最血腥的國歌之一(僅次于丹麥、墨西哥國歌),卻清楚地表達了唾棄暴政、向往自由及對祖國的熱愛。——《法國制造》吳錫德評作為法國的國歌,《馬賽曲》可能是最為全球人民耳熟能詳的國歌之一,其知名度僅次于《國際歌》,不僅因為它旋律優美,還因為它所歌頌的歷史是人民的自由斗爭史。——《光明網》評
學術爭議
編輯作者之爭
關于《馬賽曲》的作者有不同的說法,最廣為人知的作者是法國大革命時斯特拉斯堡市衛部隊的工兵上尉李爾,作品于1792年4月24日首次公演,點燃了馬賽工人高漲的革命情緒,迅速傳唱,成為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國歌。《馬賽曲》因此得名。還有一個頗受學者們推崇的說法是,李爾只是詞作者,《馬賽曲》的譜寫者是海頓的學生、莫扎特在共濟會的一位朋友。莫扎特于1791年12月逝世,他的這位作曲家好友為了表達紀念,以其《第25鋼琴協奏曲》中的一段旋律稍加改編成為了《馬賽曲》的旋律。
文藝影視
編輯電影
1938年2月2日,由讓·雷諾阿編劇和執導,萊昂·拉里夫、William Aguet和Elisa Ruis等主演的電影《馬賽曲》在法國上映。
電影《馬賽曲》
舞蹈
與《馬賽曲》同名的女子獨舞,是美國現代舞歷史上自由舞時代的代表作。1915年4月9日,世界現代舞運動先驅鄧肯在法國巴黎特羅卡代洛劇院首演。同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重演。鄧肯在這部代表作中,表現出自己對那些被壓迫者揭竿而起、竭力推翻舊制度斗爭的天然同情。
女子獨舞《馬賽曲》
雕像
《馬賽曲》是法國雕塑家弗朗索瓦·魯德的代表作,雕于法國巴黎愛德華廣場的凱旋門上。該雕塑取材于1792年的法奧戰爭,刻畫了馬賽人民奔赴巴黎保工共和國的場景,是一件運用了浪漫主義象征手法的浮雕作品,如圖所示。
雕塑《馬賽曲》
作者
編輯早年
克洛德·約瑟夫·魯日·德·李爾(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 1760-1836),法國詩人、作曲家。1760年5月10日,他出生于法國東部汝拉省隆勒索涅的一個貴族家庭,曾就讀于皇家工程學校。
生涯
1792年,奧普聯軍入侵法國,武裝干涉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其時,李爾正以軍事工程師身份擔任斯特拉斯堡的駐軍工兵上尉。期間,李爾寫下了《萊茵軍戰歌》(即《馬賽曲》)。李爾是一名溫和共和主義者。1792年10月,當局以他與自由軍軍官關系密切為由將其停職。次年8月10日,又以“嫌疑犯”名義逮捕了他。直到兩年后,熱月黨人解放了他并恢復軍職。1799年,拿破侖上臺,旋即封禁了《馬賽曲》,直到80年后該歌才被恢復為國歌。李爾不喜歡拿破侖。1804年,他甚至當面質問拿破侖:“您把自由變成了什么?您把共和國變成了什么?”
窮困潦倒
1817年,李爾定居巴黎,但其作品仍被禁止。他生活窘迫,70歲時還因欠債被關進監獄,幸得朋友救助才被釋放。1830年,巴黎起義推翻查理十世后,李爾開始領到撫恤金。1836年6月26日,李爾去世,享年76歲。1915年7月14日法國總統下令將他的骨灰移至巴黎榮譽軍人院,并發表講話說:"《馬賽曲》是一個不愿意屈膝于外國的民眾發出的復仇和憤怒的吶喊。"
代表作品
李爾的代表作有《萊茵軍戰歌》《詩文集》《法蘭西之歌》,詩歌《自由軍》以及若干歌劇腳本、歌曲等。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