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業保險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失業保險是社保險種之一,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的,由用人單位、職工個人繳費及國家財政補貼等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失業保險基金,對因失業而暫時中斷生活來源的勞動者提供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通過專業訓練、職業介紹等手段為其再就業創造條件的制度。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會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部分,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

    失業保險是社保險種之一,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的,由用人單位、職工個人繳費及國家財政補貼等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失業保險基金,對因失業而暫時中斷生活來源的勞動者提供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通過專業訓練、職業介紹等手段為其再就業創造條件的制度。

    主要內容

    編輯

    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會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部分,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是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保障失業人員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

    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logo

    失業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的,由社會集中建立基金,對因失業而暫時中斷生活來源的勞動者提供物質幫助進而保障失業人員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促進其再就業的制度。

    失業保險領取條件

    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待遇,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一是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的;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三是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

    失業保險待遇

    失業保險待遇是由失業保險金、醫療補助金、喪葬補助金撫恤金、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補貼等構成。失業保險待遇中最主要的是失業保險金,失業人員只有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才能享受到其他各項待遇。主要包括領取失業保險金、享受醫療保險待遇、享受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領取技能提升補貼、享受職業培訓補貼、領取失業補助金六個方面。

    領取失業保險金

    參保繳費1年以上、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失業人員,可向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申領失業保險金。其中,用人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滿一年不足5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2個月;累計繳費滿五年不足10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8個月;累計繳費10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24個月。

    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勞動者在職期間參加失業保險、失業后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同時享受代繳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的待遇。失業人員應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個人不繳納。

    失業人員死亡的,遺屬享受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失業人員死亡的,遺屬可享受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參照當地對在職職工死亡的規定,向其遺屬發給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領取技能提升補貼

    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可按照初級(五級)不超過1000元、中級(四級)不超過1500元、高級(三級)不超過2000元的標準申請技能提升補貼。該政策執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

    享受職業培訓補貼

    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接受職業培訓的失業人員,按規定發放職業培訓補貼,補貼的辦法和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領取失業補助金

    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對參保不滿1年的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保障范圍為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新發生的參保失業人員,但這一政策執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

    導致失業的原因和問題

    人口基數大,勞動力供大于求。中國失業的特征是勞動力剩余過多,就業崗位與勞動力數量 無法平衡。有的行業市場的變化,需求不足而引起其生產過剩導致部分勞動者失業。總的來看,還是由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卻很少。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勞動力供求結構失衡。農業部門的勞動力吸納能力將大幅度降低。中國正處在大規模產業結構調整階段,原有吸納新增就業主渠道的農業部門,從上個世紀 90 年代開始大量排斥勞動力,其接受勞動力的能力在不斷地降低。第二產業吸納新增勞動力的能力在下降。技術的進步使得勞動力需求大大縮減,從而加劇了職工的下崗率。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還不夠高。中國經濟結構正處于轉型時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勢必會造成相當一部分人在短期或長期中處于失業狀態。科技進步,生產力發展,減少了對勞動力的需求。科學技術有了很大跨度地發展,智能化設備也隨處可見,工作人員很有可能被機器所取代,多余的工作人員也很有可能面臨再次就業。這就會出現人員的裁剪,分流部分勞動力,致使失業人員數量也不斷增加。就業觀念不能與時俱進,制約正常就業觀念性結構失業,是指勞動者的就業觀念不正確、對崗位的期望值脫離實際而造成的失業。據調查,許多失業人員就是因為抱著老思想,不愿就業于靈活的企業,而導致長期無法就業。有關調查還表明,大學畢業生普遍希望在自己能夠從事于國家企事業單位或者比較知名的企業,而卻對于薪資待遇各方面也有著較高的要求。 這顯然和實際情況有著較大的差距。

    籌集方式

    其他國家一般采取五種方式籌集失業保險所需資金,包括由雇主和雇員雙方負擔;由雇主和國家雙方負擔;由雇員和國家雙方負擔; 由國家、雇員和雇主三方負擔;全部由雇主負擔。全部由雇主負擔失業保險所需資金的國家,主要采取征收保險稅的辦法,只有個別國家采用。各國主要采取的是征繳費用、建立基金的方式。自中國建立失業保險制度以來,一直實行基金制,資金來源由用人單位繳費和政府補貼共同構成。這種制度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為失業保險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然而,由于只要求用人單位繳費,職工個人并不需要繳納,導致收繳數額有限,基金的承受能力較弱。如果大幅度提高征繳比例,勢必會增加用人單位的負擔。在國家財力有限,且部分企業經營狀況較為困難的情況下,適當提高用人單位的繳費比例,并要求個人繳納部分保險費是較為可行的,這樣也有助于增強職工個人的保險意識。

    注意事項

    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應按規定參加其失業前失業保險參保地的職工醫保,由參保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統一辦理職工醫保參保繳費手續。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職工醫保應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個人不繳費。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職工醫保的繳費率原則上按照統籌地區的繳費率確定。繳費基數可參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確定,最低比例不低于60%。 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的期限與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相一致。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出現法律規定的情形或領取期滿而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為其辦理停止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的相關手續。 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應將繳費金額、繳費時間等有關信息及時告知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和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本人。 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按規定相應參加職工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職工醫保的繳費年限與其失業前參加職工醫保的繳費年限累計計算。?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職工醫保當月起按規定享受相應的住院和門診醫療保險待遇,享受待遇期限與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相一致,不再享受原由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的醫療補助金待遇。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失業保險關系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轉入戶籍所在地的,其職工醫保關系隨同轉移,執行轉入地職工醫保政策。應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按轉出地標準一次性劃入轉入地失業保險基金。轉入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按照當地有關規定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辦理職工醫保參保繳費手續。 轉出地失業保險基金劃轉的資金繳納轉入地職工醫保費的不足部分,由轉入地失業保險基金予以補足,超出部分并入轉入地失業保險基金。?

    主要特點

    編輯

    失業保險基金是社會保障基金中的一種專項基金,與其他社會保險基金相比具有普遍性、強制性和互濟性的特點。失業保險基金是為了保障有工資收入的勞動者失業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其覆蓋范圍廣泛,包括勞動力隊伍中的大部分成員。在確定適用范圍時,參保單位不分部門、行業、所有制性質和用工形式,其職工也不分家居城鎮或農村,只要符合條件,都有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這種擴大適用范圍的趨勢體現了失業保險普遍性的原則。

    失業保險失業保險是通過國家制定法律、法規來強制實施的。按照規定,在失業保險制度覆蓋范圍內的單位及其職工必須參加失業保險并履行繳費義務。如果單位或個人不履行繳費義務,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失業保險基金主要通過社會籌集方式獲得,由單位、個人和國家三方共同負擔。繳費比例和繳費方式相對穩定,籌集的失業保險費不分來源渠道和繳費單位的性質,全部并入失業保險基金,在統籌地區內統一調度使用,以發揮互濟功能。它主要是為了保障有工資收入的勞動者失業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其覆蓋范圍包括勞動力隊伍中的大部分成員。因此,在確定適用范圍時,參保單位應不分部門和行業,不分所有制性質,其職工應不分用工形式,不分家居城鎮、農村,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后,只要本人符合條件,都有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分析中國失業保險適用范圍的變化情況,呈逐步擴大的趨勢,從國營企業的四種人到國有企業的七類九種人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職工,再到《失業保險條例》規定的城鎮所有企業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充分體現了普遍性原則。它是通過國家制定法律、法規來強制實施的。按照規定,在失業保險制度覆蓋范圍內的單位及其職工必須參加失業保險并履行繳費義務。根據有關規定,不履行繳費義務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失業保險基金主要來源于社會籌集,由單位、個人和國家三方共同負擔,繳費比例、繳費方式相對穩定,籌集的失業保險費,不分來源渠道,不分繳費單位的性質,全部并入失業保險基金,在統籌地區內統一調度使用以發揮互濟功能。

    資金籌集

    編輯

    資金來源有4個,即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個人繳費、基金利息、財政補助、依法納入基金的其他基金,其中繳費是失業保險基金主要的收入來源。

    繳費基數

    繳費基數是職工工資,其中單位繳費基數為本單位工資總額,職工繳費基數為本人工資,按月計繳。

    繳費比例

    1999年施行的《失業保險條例》規定總費率為3%,其中單位為2%,個人為1%。根據人社部、財政部下發的《關于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有關問題的通知》(人社部發〔2017〕14號),從2017年1月1日起,失業保險總費率為1.5%的省(區、市),可以將總費率降至1%。2019年《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中規定,自2019年5月1日起,實施失業保險總費率1%的省,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2023年5月1日起,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至1%的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4年底。

    如何領取

    編輯

    哪些人能申領失業保險金

    參保繳費1年以上、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失業人員,可向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申領失業保險金。其中,用人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滿1年不足5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2個月;累計繳費滿5年不足10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8個月;累計繳費10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24個月。

    非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情況

    勞動合同期滿或用人單位主體資格消亡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因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等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因勞動者違紀、違反規章制度等原因,或雖無過錯但不能勝任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因用人單位欠薪欠保等違法行為導致勞動者主動解除勞動合同;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失業保險金的領取期限

    失業后申領失業保險金沒有時間限制。只要失業人員和單位共同繳納失業保險費滿1年且屬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可以申領失業保險金。

    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次數限制

    領取失業保險金沒有次數限制。失業人員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就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失業保險金領取需要的證明材料

    失業人員在失業期間,可憑社會保障卡或身份證件到現場或通過網上申報的方式,向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申領失業保險金。經辦機構認定失業人員失業狀態時,應通過內部經辦信息系統比對及信息共享,核實用人單位已停止為失業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即可確認。不得要求失業人員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證明、失業登記證明等其他證明材料

    失業保險的申領地點

    失業保險的申領地點為參保地經辦失業保險業務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或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線上申領失業保險金的渠道

    線上申領失業保險金的渠道主要有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網上辦事大廳(www.12333.gov.cn),“在線服務”-“社會保障”-“失業保險金網上申領”;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si.12333.gov.cn),“失業保險”-“失業保險待遇申領”-“失業保險金網上申領”;移動客戶端“掌上12333”APP、12333小程序(微信支付寶),“服務”-“失業保險金網上申領”;電子社保卡APP、小程序、電子社保卡服務渠道,“全國服務”-“失業保險待遇申領”-“失業保險金申領”;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網上辦事大廳、APP、小程序。

    申請失業保險的相關方法

    進入【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電子社保卡】→【查看電子社保卡信息】。點擊失業保險待遇申領,查詢所申領參保地是否開通失業保險金或失業補助金網上申領服務。全國所有省(區、市)失業保險金和失業補助金均已開通統一申領服務。

    失業保險

    查詢參保地是否開通網上申領服務

    凡已開通服務的地區,可以點擊失業保險金或失業補助金“去申請”按鈕,核實或錄入參保地、銀行賬號等信息,就能完成申請。

    失業保險

    核實或錄入信息

    點擊失業保險金或失業補助金“查看詳情”按鈕,可以查詢申請的審核結果。經核查符合申領條件的,就可以通過登記的銀行賬戶領到失業保險待遇啦。

    失業保險

    查看詳情

    法律條例

    編輯

    《失業保險條例》所指失業人員只能限定為就業轉失業的人員,是指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目前無工作,并以某種方式正在尋找工作的人員。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對失業現象進行不同的分類。但比較通用的分類方法有兩種:一是按照失業的持續時間來分;二是按照形成失業的原因分。按照第一種分類法,失業可分為短期失業和長期失業,所謂長期失業一般是指,失業周期在6個月以上的。相應地,短期失業就是指失業6個月以下的。按照第二種分類法,失業可分為摩擦性失業、季節性失業、技術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周期性失業、自愿性失業、非自愿性失業。

    相關法律

    編輯

    1986年,國務院頒布了《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明確規定對國營企業職工實行職工待業保險制度,標志著中國失業保險制度正式建立。建立失業保險制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配合國有企業改革和勞動制度改革。1993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這一規定的發布和實施,標志著中國失業保險制度進入正常運行時期,該規定也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1999年,國務院發布了《失業保險條例》(國務院第258號令)和《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國務院第259號令),建立了中國現行的失業保險制度。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會保險法》對失業保險的覆蓋范圍、資金來源、享受待遇條件、失業保險金標準、領取期限和申領程序、失業人員醫療保險和遺屬待遇、失業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等作了規定。2015年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失業保險費率由現行條例規定的3%統一降至2%,單位和個人繳費具體比例由各地在充分考慮提高失業保險待遇、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初步測算,僅這一減費措施每年將減輕企業和員工負擔400多億元。2016年4月21日,財政部公布了《關于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從2016年5月1日起,失業保險總費率在該基礎上可以階段性降至1%—1.5%,其中個人費率不超過0.5%。2023年3月3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有關問題的通知》,為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促進就業穩定,自2023年5月1日起,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至1%的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4年底。

    相關統計

    編輯

    截至2022年末,中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380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49萬人,年末中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97萬人,增加38萬人。全年共為616萬名失業人員發放了不同期限的失業保險金,比上年增加8萬人。延續實施階段性擴圍政策一年,向當年新發生的415萬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全年共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152億元,比上年增加17.8%。2023年1-5月,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3887萬人,基金收入688.8億元,基金支出546.9億元。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3398/

    (22)
    詞條目錄
    1. 主要內容
    2. 失業保險領取條件
    3. 失業保險待遇
    4. 領取失業保險金
    5. 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6. 失業人員死亡的,遺屬享受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7. 領取技能提升補貼
    8. 享受職業培訓補貼
    9. 領取失業補助金
    10. 導致失業的原因和問題
    11. 籌集方式
    12. 注意事項
    13. 主要特點
    14. 資金籌集
    15. 繳費基數
    16. 繳費比例
    17. 如何領取
    18. 哪些人能申領失業保險金
    19. 非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情況
    20. 失業保險金的領取期限
    21. 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次數限制
    22. 失業保險金領取需要的證明材料
    23. 失業保險的申領地點
    24. 線上申領失業保險金的渠道
    25. 申請失業保險的相關方法
    26. 法律條例
    27. 相關法律
    28. 相關統計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