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穌會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天主教主要修會之一。1534年西班牙人圣依納爵·羅耀拉創立于巴黎,旨在反對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仿效軍隊紀律制定嚴格會規,故亦稱“耶穌連隊”。會士除嚴守“絕財”“絕色”“絕意”“三愿”外,還應無條件效忠教宗,執行其委派的一切任務。為便于深入社會各階層,取消專門會服,不住修道院,通過講道,開辦學校、醫院,擔任官職和王侯的“神師”(聽告解神父)等進行各種活動。18世紀資產階級思想家曾予以抨擊,歐洲一些國...
    目錄

    天主教主要修會之一。1534年西班牙人圣依納爵·羅耀拉創立于巴黎,旨在反對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仿效軍隊紀律制定嚴格會規,故亦稱“耶穌連隊”。會士除嚴守“財”“絕色”“絕意”“三愿”外,還應無條件效忠教宗,執行其委派的一切任務。為便于深入社會各階層,取消專門會服,不住修道院,通過講道,開辦學校醫院,擔任官職和王侯的“神師”(聽告解神父)等進行各種活動。18世紀資產階級思想家曾予以抨擊,歐洲一些國家曾加以取締。1773年教宗克雷芒十四世宣布解散。1814年重新恢復。20世紀60年代以來,成為促進天主教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成立

    編輯

    耶穌會是由西班牙巴斯克貴族依納爵·羅耀拉(1491年-1556年)創建的。羅耀拉在潘普洛納與法軍戰斗中負傷,養傷期間閱讀宗教小冊子,引起信仰危機,決心改變生活,獻身于為天主服務。1534年,依納爵·羅耀拉與其他6名巴黎大學的學生在巴黎郊外圣但尼小教堂的地下室成立了耶穌會,宗旨是由內部改革羅馬教會,同時希望能以此獲得更靠近耶穌的地位。1540年,教宗保祿三世認可耶穌會是天主教的一個正式修會。此后,這個修會發展迅速,在多個國家活動。但在1759年葡萄牙、1762年法國、1767年西班牙驅逐耶穌會,三國君主呼吁教宗取締耶穌會,被教宗克勉十三世抵制。1772年,下一任教宗克勉十四世宣布取締耶穌會。1814年,教宗庇護七世又予恢復。

    傳入中國

    編輯

    耶穌會于明末清初傳入中國,來華傳教士有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1842年,耶穌會士重返中國后,主要建立了上海教區和獻縣教區兩個傳教中心。1950年,有913名耶穌會士在中國傳教,占全世界(4650人)的1/5。1952年,耶穌會士離開中國。

    現狀

    編輯

    當今,耶穌會在全世界112個國家活動,有77個教省,大約有兩萬成員,在天主教會內影響很大。在全球開辦59所大學、500所學院和8500所小學,以及許多雜志、報刊、電臺等宣傳機構。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士。

    耶穌會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4081/

    (5)
    詞條目錄
    1. 成立
    2. 傳入中國
    3. 現狀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