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游戲(computer game),游戲形式的一種。隨著個人電腦產生而出現的一種由個人電腦程序控制的、以益智或娛樂為目的的游戲。20世紀70年代(特別是80年代)以來,隨著個人電腦技術的高速發展,電腦游戲的內容日漸豐富,種類日趨繁多,游戲的情節也越來越復雜,圖像越來越逼真。游戲內容來源于現實生活和對現實生活的加工。大體分教育性電腦游戲和娛樂性電腦游戲兩類。前者用于教育和教學,可使知識的掌握變得更加容易和富于趣味,有助于促進對個體智力的開發和訓練,可進一步擴展思維的空間,有助于培養想象力、創造性以及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和求異性等。
發展歷史
編輯電腦游戲的出現與1960年代電子計算機進入美國大學校園有密切的聯系。當時的環境培養出了一批編程高手。1962年一位叫斯蒂夫·拉塞爾的大學生在美國DEC公司生產的PDP-1型電子計算機上編制的《宇宙戰爭》(SPaceWar)是當時很有名的電腦游戲。一般認為,他是電腦游戲的發明人。1970年代,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其成本越來越低。1971年,譽為“電子游戲之父”的諾蘭·布什內爾發明了第一臺商業化電子游戲機。不久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電子游戲公司——雅達利公司(ATARI)。在1970年代,隨著蘋果電腦的問世,電腦游戲才真正開始了商業化的道路。此時,電腦游戲的圖形效果還非常簡陋,但是游戲的類型化已經開始出現了。
宇宙戰爭地球突襲戰從1980年代開始,PC機大行其道,多媒體技術也開始成熟,電腦游戲則成為了這些技術進步的先行者。尤其是3Dfx公司的3D顯示卡給行業帶來了一場圖像革命以后。進入1990年代,電腦軟硬件技術的進步,因特網的廣泛使用為電腦游戲的發展帶來了強大的動力。進入21世紀,網絡游戲成為了電腦游戲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游戲分類
編輯RPG=Role-playingGame:角色扮演游戲由玩家扮演游戲中的一個或數個角色,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的游戲。玩家可能會與冒險類游戲混淆,其實區分很簡單,RPG游戲更強調的是劇情發展和個人體驗,一般來說,RPG可分為日式和美式兩種,主要區別在于文化背景和戰斗方式。日式RPG多采用回合制或半即時制戰斗,如《最終幻想》系列,大多國產中文RPG也可歸為日式RPG之列,如大家熟悉的《仙劍》、《劍俠》等;美式RPG如《暗黑破壞神》系列。WEG=WebGame:網頁游戲網頁游戲又稱無端網游,中文也簡稱頁游,是基于Web瀏覽器的網絡在線多人互動游戲,無需下載客戶端,打開網頁光用瀏覽器就能玩的網絡游戲。尤其適合上班一族,只要幾分鐘的設定,游戲內的自動成長功能即可關掉電腦心滿意足的去做工作。如懷舊味很濃的力港網絡的捕魚達人網頁版《深海狩獵》,還有經典的《石器部落》ACT=ActionGame:動作游戲玩家控制游戲人物用各種武器消滅敵人以過關的游戲,不追求故事情節,如熟悉的《超級瑪里》、可愛的《星之卡比》、華麗的《波斯王子》等等。電腦上的動作游戲大多脫胎于早期的街機游戲和動作游戲如《魂斗羅》、《三國志》等,設計主旨是面向普通玩家,以純粹的娛樂休閑為目的,一般有少部分簡單的解謎成份,操作簡單,易于上手,緊張刺激,屬于“大眾化”游戲。
波斯王子4AVG=AdventureGame:冒險游戲由玩家控制游戲人物進行虛擬冒險的游戲。與RPG不同的是,AVG的特色是故事情節往往是以完成一個任務或解開某些迷題的形式出現的,而且在游戲過程中刻意強調謎題的重要性。AVG也可再細分為動作類和解迷類兩種,動作類AVG可以包含一些格斗或射擊成分如《生化危機》系列、《古墓麗影》系列、《恐龍危機》等;而解迷類AVG則純粹依靠解謎拉動劇情的發展,難度系數較大,代表是超經典的《神秘島》系列。SLG=SimulationGame:策略模擬類游戲玩家運用策略與電腦或其它玩家較量,以取得各種形式勝利的游戲,或統一全國,或開拓外星殖民地。策略游戲可分為回合制和即時制兩種,回合制策略游戲如大家喜歡的《三國志》系列、《櫻花大戰》系列;即時制策略游戲如《命令與征服》系列、《帝國》系列、《沙丘》等。后來有些媒體將模擬經營,即SIM(simulation)類游戲,如《模擬人生》、《模擬城市》、《過山車大亨》、《主題公園》等。
模擬人生2RTS=Real-TimeStrategyGame:即時戰略游戲本來屬于策略游戲SLG的一個分支,但由于其在世界上的迅速風靡,使之慢慢發展成了一個單獨的類型,知名度甚至超過了SLG,有點像如今國際足聯和國際奧委會的關系。代表作有《魔獸爭霸》系列、《帝國時代》系列、《星際爭霸》等等。后來,從其上又衍生出了所謂“即時戰術游戲”,多以控制一個小隊完成任務的方式,突出戰術的作用,以《盟軍敢死隊》為代表。FTG=FightingGame:格斗游戲由玩家操縱各種角色與電腦或另一玩家所控制的角色進行格斗的游戲。按呈畫技術可再分為2D和3D兩種,2D格斗游戲有著名的《街霸》系列、《侍魂》系列、《拳皇》系列等;3D格斗游戲如《鐵拳》、《高達格斗》等。此類游戲談不上什么劇情,最多有個簡單的場景設定,或背景展示,場景、人物、操控等也比較單一,但操作難度較大,主要依靠玩家迅速的判斷和微操作取勝。
拳皇STG=ShootingGame:射擊類游戲這里所說的射擊類,并非是類似《VR特警》的模擬射擊(槍戰),而是指純的飛機射擊,由玩家控制各種飛行物(主要是飛機)完成任務或過關的游戲。此類游戲分為兩種,一叫科幻飛行模擬游戲(Science-SimulationGame),非現實的,想象空間為內容,如《自由空間》、《星球大戰》系列等;另一種叫真實飛行模擬游戲(Real-SimulationGame),以現實世界為基礎,以真實性取勝,追求擬真,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如《王牌空戰》系列、《蘇-27》等等。
王牌空戰PZL=PuzzleGame:益智類游戲Puzzle的原意是指以前用來培養兒童智力的拼圖游戲,引申為各類有趣的益智游戲,總的來說適合休閑,最經典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俄羅斯方塊》。RCG=RacingGame:競速游戲在電腦上模擬各類賽車運動的游戲,通常是在比賽場景下進行,非常講究圖像音效技術,往往是代表電腦游戲的尖端技術。驚險刺激,真實感強,深受車迷喜愛,代表作有《極品飛車》、《山脊賽車》、《摩托英豪》等。另一種說法稱之為“DrivingGame”。當前,RCG內涵越來越豐富,出現了另一些其他模式的競速游戲,如賽艇的,賽馬等。
極品飛車10CAG=CardGame:卡片游戲玩家操縱角色通過卡片戰斗模式來進行的游戲。豐富的卡片種類使得游戲富于多變化性,給玩家無限的樂趣,代表作有著名的《信長的野望》系列、《游戲王》系列,包括卡片網游《武俠Online》,從廣意上說《王國之心》也可以歸于此類。
電腦游戲[在計算機上運行的游戲軟件]MUD=泥巴游戲主要是依靠文字進行游戲的游戲,圖形作為輔助。1978年,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羅伊·特魯布肖用DEC-10編寫了世界上第一款MUD游戲——“MUD1”,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實時多人交互網絡游戲,這是一個純文字的多人世界。(這可能就是MUD的命名來源吧)其他代表作有:《俠客行》、《子午線59》、《萬王之王》。MOBA=Multiplayeronlinebattlearen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游戲Multiplayeronlinebattlearena(MOBA),也被稱為Actionreal-timestrategy(ActionRTS,ARTS)。是視頻游戲(VideoGame)——即時戰略游戲(RTS)的一個子類。在這類游戲中,在戰斗中一般需要購買裝備,玩家通常被分為兩隊,兩隊在分散的游戲地圖中互相競爭,每個玩家都通過一個RTS風格的界面控制所選的角色。但不同于《星際爭霸》等傳統的硬核的RTS游戲,這類游戲通常沒有RTS游戲中常見的建筑群、資源、訓練兵種等組織單位,且玩家只控制自己所選的角色。代表作有:《英雄聯盟》、《dota》、《D10》。
專用游戲
編輯專門為電腦開發的游戲往往對鼠標、鍵盤有相當的依賴,都設計成方便點擊及支持多按鍵,例如即時戰略游戲(如星際爭霸、紅色警戒等),需要對角色進行編隊,鼠標與鍵盤的運用相當重要。但這類游戲移植到游戲機上,受限于手柄按鍵有限,對角色隊伍的控制不佳。而在游戲機移植電腦的游戲,在鍵盤映射后對操作有一定麻煩,不過大可使用外設手柄解決。
電腦游戲《星際爭霸2》截圖
游戲技術
編輯電腦游戲與電子游戲一樣都有一套專門的開發技術。不過相對于電子游戲,電腦游戲的開發更容易讓初學者入手,一般程序員都可以寫出簡單的電腦游戲,比起電子游戲要考慮游戲機的兼容問題要輕松得多。
游戲比賽
編輯世界電子競技大賽(簡稱WCG)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國際性電玩比賽。(已在2013年結束,以后不再舉辦)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