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天皇(683年—707年),諺語是光 (珂瑠),是天武天皇的孫子,文武天皇是日本第42代天皇,其在位時間是697-707年,他的和風謚號為“天之真宗豐祖父天皇”。
人物生平
編輯文武天皇出生于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年),裕仁天皇三年(689 年)時,7 歲的他失去了父親。在裕仁天皇10年7月,大臣高市親王去世后,次年2月他被立為皇太子,同年8月裕仁天皇退位,15 歲的他登上皇位。以藤原宮作為施政之地。他的妻子有藤原宮古(不平等之女)、Kigamon 和石川多智子,其中宮古生下了圣武天皇。他成為太上皇,直至大豐二年(702年)去世前一直支持文武之治。704年6月16日(慶云元年5月10日),文武天皇改元為慶云。707年6月25日薨,遺體在飛鳥岡舉行火葬,埋于檜隈安古山陵。
文武天皇陵相片
政績
編輯大寶律令
大寶律令是參考大唐的永徽律令(651年制定)而編成的日本史上最早的“律”、“令”(關于刑罰的條文稱為律,把關于國家政治制度的條文稱為令)齊全的法典。 701年(大寶元年8月3日),大寶律令完成。參加律令選定的人有刑部親王(忍壁皇子)、藤原不比等、粟田真人、下毛野古麻呂等人。 為了大寶律令在全國范圍內施行,701年(大寶元年8月8日),朝廷向西海道以外的6道(當時的七道指的是本州島中部太平洋沿岸的東海道、九州島的西海道、四國島及紀伊的南海道、本州島中部日本海沿岸的北陸道、本州島南部瀨戶內海沿岸的山陽道、本州島南部日本海沿岸的山陰道、中央山脈的東山道,當時的北海道、東北地區不在中央朝廷的控制之內)派遣明法博士,講解新法令。第二年的702年(大寶2年2月1日),文武天皇向諸國頒布大寶律令;10月14日,向諸國頒布大寶律令。 改新后建立起來的封建制生產關系和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體制以及階級關系,這時已用法律形式肯定了下來,這意味著日本封建制度的確立。奴隸制的滅亡,封建制的確立,并不等于奴隸制剝削形式的徹底消除。日本封建制代替奴隸制是在生產力很低的基礎上進行的,自然會把奴隸制的不少東西承襲下來,印法律明文規定“賤民”制度以及品部和雜戶沒有完全擺脫奴隸的地位等。
其它政績
文武天皇還廢止了混亂的冠位制,設定新的官位制。大寶年間以前,日本只有零散的年號記錄,在大寶年間,年號制度成形。
人物作品
編輯《懷風藻》中有文武天皇所作詩三篇;《萬葉集》中有文武天皇所作短歌一首。
人物評價
編輯《續日本記》評價:文武天皇天縱寬仁,慍不形色,博涉經史,尤善射藝。
家族成員
編輯- 夫人:藤原宮子,藤原不比等之女。
- 嬪:石川刀子娘、紀灶門娘。
- 子:圣武天皇,藤原宮子之子;廣成皇子和廣世皇子,石川刀子娘之子。
相關記載
編輯在《續日本紀》中,沒有文武天皇的皇后、妃的正式記錄。皇族出身是當時的日本成為皇后、妃的必要條件,文武天皇的妻子中,夫人(夫人是當時日本的一種后妃等級,比皇后、妃要低)藤原宮子的地位是最高的。皇后必須是皇族出身是當時的社會常識,當初內定皇位繼承人的時候,沒能考慮到輕皇子沒有應該成為將來的皇后的皇族出身的妃,或許出于某種特殊的原因,或者是史料記載遺漏了。在梅原猛的《黃泉之王》中,根據《萬葉集》中紀皇女(天武天皇之女,文武天皇的姑姑)就是文武天皇的妃的記載,提出紀皇女因為與弓削皇子(天武天皇第九子)私通,所以妃的身份被廢的假說。關于紀皇女的記錄差一點完全沒有保留下來,將來的皇后有偷情這種理所不容的事,所以名字從官方正式記錄中被抹去,真相并不清楚。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