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lead),重金屬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IV主族,化學符號為Pb,原子量是207.21,原子序數為82,和碳、硅、鍺、錫共稱碳族元素。鉛具有硬度小、密度大、熔點低、沸點高、展性好、延性差,對電和熱的傳導性能差、高溫易揮發、液態流動性大等物理特性。常溫下,鉛在潮濕和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氣中,形成暗灰色覆蓋膜,在空氣中加熱易被氧化,且易溶于硝酸、醋酸溶液中。鉛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對人體有較大毒性,并可在人體內積累。鉛無法再降解,一旦排入環境很長時間仍然保持其可用性,對許多生命組織有較強的潛在毒性,所以鉛一直被列為強污染物。
發現歷史
編輯鉛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元素之一。早在7000年前人類就已經認識了鉛。公元前3000年,人類已會從礦石中熔煉鉛。在紀元前的《圣經》《舊約》里,都記載著鉛的冶煉和使用方法。在古埃及,它被用來給陶瓷上釉和制作飾品。古羅馬人用鉛作水管,和飲用水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鉛,貴族階層普遍使用鉛制器皿、餐具和含鉛化妝品,引起鉛中毒,人口大減,導致古羅馬帝國的崩潰,至今還保存著一些完整的古羅馬鉛管。鉛的名稱沿用古英文字“lead”,其元素符號Pb來源于拉丁語“plumbum”,詞義就是指水管。在中國夏代(公元前21-16世紀)已用鉛作貨幣,稱為“玄貝”,也稱“鉛刀”。據《尚書禹貢》記載,商代以前,現山東青州已生產鉛,并把鉛作為貢品。商代中期的青銅器鑄造中已較多地使用鉛。西周時代的鉛戈含鉛量達97.5%。戰國時期,《管子·地數篇》這樣記載鉛:“上有陵石者,下有鉛、錫、赤銅……”。墨子“禹造粉”,淮南子“鉛之與丹,異類殊色”都是對鉛的記載。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列舉了鉛礦物的種類,有“銀鉛礦”、“銅山鉛”和“草節鉛”,并闡述了鉛的冶煉方法。另外在古代以鉛作原料熔制成鉛丹,用醋把鉛制成鉛白,名為水粉,以供醫藥及化妝之用。鉛還是古代煉丹的基本原料,煉金家用鉛制造鉛汞齊和黃丹(四氧化三鉛)。鉛以工業規模生產開始于16世紀,1621年在美國米索里開始開采和冶煉鉛礦。到19世紀中葉,人們發現鉛具有抗酸、抗堿、防潮、密度大以及能吸收放射性射線等性能,并且可以與其它金屬組成各種合金、制造蓄電池等新性質和新用途,使煉鉛工業獲得了重大的發展。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的汽油里開始添加抗爆劑四乙基鉛,用以維持汽車發動機運轉的平穩,但隨后研究揭示了鉛的危害,含四乙基鉛的汽油逐漸被禁用。
分布情況
編輯鉛在地殼中的豐度僅為0.0010%,但易成礦而存在于地殼中。鉛是親硫的元素,所以主要的原生礦物是方鉛礦(PbS),次生礦則為白鉛礦(PbCO?)。鉛的硅酸鹽礦物極少。由于大多數鉛礦床為低溫熱液型礦床,所以常與閃鋅礦共生成為鉛鋅混合礦床。世界鉛鋅礦資源分布廣泛,目前已知在50多個國家均有分布。據美國地調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已查明的鉛資源量超過20億噸,主要分布在大洋洲、亞洲、北美洲及南美洲,儲量較大的國家為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加拿大、秘魯和墨西哥等。世界勘查和開采鉛鋅礦的主要類型有噴氣沉積型、密西西比河谷型、砂頁巖型、黃鐵礦型、矽卡巖型、熱液交代型脈型等,以前四類為主,它們占世界儲量的85%以上,尤其是噴氣沉積型,不僅儲量大,而且品位高,世界各國都很重視。中國鉛資源分布較廣,主要有:青海的錫鐵山、湖南臨湘的桃林等地的鉛礦,為大型的高品位鉛鋅混合礦,屬前震旦紀變質巖礦床;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廣西以及川東、湘西、冀北等地的鉛鋅混合礦多為中小型礦床,屬碳酸巖類中礦床;湖南水口山、臨武、郴縣、桂陽以及云南個舊、瀾滄和遼寧桓仁等地的鉛鋅混合礦品位比較高,礦儲量規模不等,屬多金屬共生的礦體;江西東北部的硅酸巖中扁豆狀礦床也是大型規模鉛礦;廣東的凡口、甘肅的廠壩等都是我國的大型鉛礦資源;小秦嶺地區的鉛礦床含金特別高,規模也大,已為國人所關注。
理化性質
編輯物理性質
鉛屬于重金屬,原子序數82,價電子層結構6s26p2,面心立方晶格結構,其中晶格常數(a)為494.9 pm,鄰近Pb-Pb之間的距離是349 pm。鉛具有淡藍灰色外觀,在完全干燥的常溫空氣下有金屬光澤。純鉛莫氏硬度為1.5,是重金屬中最軟的一種,其表面可用指甲刻出痕跡,當鉛中含有少量其它金屬雜質時,硬度增大,韌性降低。鉛的展性好,可以制成鉛箔,但機械強度和彈性限度較低,不能拉成鉛絲。鉛的導電、導熱性能差,在高溫下容易揮發、蒸氣有毒。液態時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液態鉛流動性好,滲透性強,粘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鉛原子序數及密度均高,故與其它金屬相比,對射線的吸收和散射更為強烈,對防護x射線和γ射線的危害非常有效。
化學性質
鉛是一種銀灰色的重金屬,新切開的鉛表面有金屬光澤,但很快在空氣中因生成氧化鉛及堿式碳酸鉛覆蓋層,使其表面變成暗灰色,但它能保護內層金屬鉛不被氧化。鉛屬中等活潑金屬,是兩性元素,氧化數為+2和+4,其中+2的鉛化物比+4的穩定得多,+4的氧化態鉛是強氧化劑,容易獲得2個電子形成6s2構型的相對穩定的+2的鉛化合物。
鉛與氧氣的反應
常溫下,空氣中的氧在鉛表面生成一層氧化膜,使鉛失去金屬光澤變成暗灰色,高溫時,鉛能迅速氧化,生成氧化鉛。通常情況下,鉛還能很快與空氣中的氧、水和二氧化碳作用,形成一層致密的堿式碳酸鹽保護層[3PbCO?·Pb(OH)?].
鉛與水的反應
鉛與水不起反應,但當有空氣存在時,則與水反應生成Pb(OH)?:鉛與硬水接觸時,因硬水中含硫酸鹽、碳酸鹽和碳酸氫鹽等,會在鉛表面生成一層不溶性鹽,阻止它與水繼續反應。
鉛與酸的反應
鉛易溶于硝酸溶液中,生成可溶性的硝酸鉛,鉛亦可溶解在醋酸中,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鉛。鉛幾乎不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因其產物氯化鉛和硫酸鉛溶解度小,覆蓋在鉛表面,阻止鉛進一步與酸接觸,鉛緩溶于沸鹽酸及發煙硫酸中。
鉛與堿反應
鉛在強堿溶液中緩慢溶解,生成亞鉛酸鹽,同時放出氫氣。
鉛與鹵素的反應
室溫下鉛與F?反應生成PbF?,加熱時能與Cl?反應生成PbCl?。
同位素
鉛有四種穩定同位索:2o?Pb.2o?Pb,2o?Pb和2o?Pb。鉛同位素由于其質量重,同位素間的相對質量差小,不象氧、硫、氫、碳等輕同位素,在次生過程中容易受到所在系統的溫度、壓力、pH、Eh和生物等作用而發生變化,外界條件的變化對鉛組成的影響很小。因此,鉛同位素組成具有明顯的指紋特征,環境污染物質與其來源區的鉛同位素組成一致,常用來研究污染來源。20世紀60年代,Chow等測定了北美汽油和煤的鉛同位素組成,用以示蹤鉛污染來源,20世紀90年代以來,鉛同位素示蹤技術廣泛應用于環境樣品,以監測研究鉛來源變化,有效評價大尺度范圍內鉛污染物運移途徑。
無機化合物
氧化物
一氧化鉛(PbO)又名密陀僧,有毒,是一種中藥,有紅色及黃色兩種變體。PbO有兩性,易與酸堿反應。主要用于制造鉛蓄電池、鉛玻璃,也是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原料。二氧化鉛(PbO?)是棕黑色固體,受熱至300°C,會分解生成一氧化鉛和氧氣。二氧化鉛是兩性氧化物,它與氫氧化鈉或冷鹽酸作用均生成鉛鹽。在工業上,二氧化鉛主要用于制造鉛蓄電池。四氧化三鉛(Pb?O?)俗名鉛丹,又稱紅丹,是鮮紅固體,是+2、+4價鉛的混合價氧化物。Pb?O?廣泛用于鉛玻璃和鋼材上的涂料,因為它有氧化性,涂在鋼材上有利于鋼鐵表面鈍化,增強防銹蝕效果,所以被大量用于油漆船舶和橋梁鋼架,也廣泛用于陶瓷、火柴、油漆等輕工業中。三氧化二鉛(Pb?O?)為橙色固體,可以看作是PbO和PbO?的復合氧化物。
氫氧化物
氫氧化鉛(Pb(OH)?)是鉛(Ⅱ)的鹽與強堿作用得到的白色沉淀物,同時過量堿也能使氫氧化鉛溶解,充分說明氫氧化鉛是兩性氫氧化物,既能溶于硝酸、醋酸,也能和堿反應。
鹽類
鉛鹽大多數都難溶于水和稀酸,且鉛鹽的沉淀大多具有特征顏色。其中PbCl?、PbSO?和PbCO?為白色,PbI?為金黃色,PbCrO?為黃色,PbS為黑色。PbCl?可溶于熱水和濃鹽酸;PbSO?可溶于濃硫酸或飽和的醋酸銨溶液中,也可溶于強堿中;PbI?能溶于沸水或KI溶液中;PbS能溶于酸而不溶于堿中,因其特征的黑色且溶解度極小,在《中國藥典》上利用此性質檢查藥物中的微量重金屬鉛。
有機化合物
由于鉛的金屬性強,共價性較低,C-Pb間的鍵力很弱,所以含鉛有機化合物的數量不多,且有機鉛化合物的穩定性也較差,各種鉛有機化合物的穩定程度是由分子中有機基團性質和數目決定的。
烷基鉛
烷基鉛是一類重要的有機鉛化合物。四甲基鉛(CH?)?Pb是無色、帶芳香味的油狀液體,沸點為110℃,可溶于苯、醇、醚,不溶于水。四乙基鉛(C?H?)?Pb為無色、帶特殊臭氣的油狀液體,沸點為199℃,可溶于苯、醚,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水。這兩種化合物還能以任何比例與汽油互溶。在含鉛汽油中,這類烷[wán]基鉛常被用作抗震劑。
乙酸鉛
乙酸鉛(CHCOO)?Pb·3H?O,俗稱鉛糠,是白色半透明不規則結晶體,微有醋味和甜味,有毒,易溶于水和甘油,微溶于醇,熔融時失去結晶水。乙酸鉛主要用于制備各種鉛鹽(硼酸鉛、硬脂酸鉛等)、抗污涂料(醋酸鉛與重鉻酸鉀作用可制取鉻黃)、水質防護劑、顏料填充劑、涂料干燥劑、纖維染色劑,以及重金屬氰化過程的溶劑。
硬脂酸鉛
硬脂酸鉛(C??H??COO)?Pb,別名十八酸鉛。白色或微黃色粉末,有毒,可燃,不溶于乙醇,微溶于水,溶于乙醚,遇強酸分解生成硬脂酸和相應的鉛鹽。硬脂酸鉛可用作聚氯乙烯PVC等塑料的半透明耐熱穩定劑,潤滑脂的增厚劑,油漆的平光劑及催干劑,聚氯乙烯-玻璃布層壓板的潤滑劑等。
生產與提純
編輯鉛的生產
鉛的冶煉方法可以簡單概括為傳統法和直接煉鉛法兩大類 。傳統法主要是燒結、鼓風爐熔煉法;直接煉鉛法取消了硫化鉛精礦燒結的過程,將生精礦直接入爐熔煉。直接煉鉛法又可分為熔池熔煉和閃速熔煉。熔池熔煉主要有德國魯奇公司開發的QSL法、澳大利亞開發的氧氣頂吹浸沒熔煉法,瑞典波利頓公司開發的卡爾多(Kaldo)法以及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發的水口山法(又稱氧氣底吹熔煉法SKS);閃速熔煉法包括前蘇聯開發的基夫賽特(Kivcet)法和中國自行研發的鉛富氧閃速熔煉法。
燒結、鼓風爐熔煉法
燒結、鼓風爐熔煉法的工藝流程如下圖:
燒結、鼓風爐熔煉法工藝流程
該方法技術成熟可靠、生產穩定且投資少。鼓風燒結機和燒結操作制度在生產過程中作了許多改進,包括燒結機采用剛性滑道,以減少漏風,采用返煙燒結提高二氧化硫濃度等。但就整體工藝而言,燒結、鼓風爐熔煉法仍存在一些較難解決的缺點:燒結煙氣二氧化硫濃度依舊偏低,難以達到常規制酸工藝的要求;燒結塊中含有的殘硫,鼓風爐煙氣的二氧化硫濃度高,嚴重污染環境;設備大、返料量大、逸散鉛粉塵量大,造成鉛污染事件發生;燒結過程中氧化反應熱未能回收利用,熔煉過程又要消耗冶金焦,能耗高;工作衛生、操作環境差,對職工身體健康危害較大。
基夫賽特法
基夫賽特(Kivcet)法是由前蘇聯有色金屬科學研究院研究開發的直接煉鉛工藝,是當今世界較為先進、成熟、有效的直接煉鉛工藝。基夫賽特法的核心設備是基夫賽特爐,該爐主要由帶火焰噴嘴的反應塔、填有焦炭過濾層的熔池、立式余熱鍋爐、鉛鋅氧化物的還原揮發電熱區組成。 基夫賽特(Kivcet)法的工藝流程如下圖:
基夫賽特法工藝流程
QSL法
QSL法是德國魯奇公司開發的直接煉鉛工藝,其關鍵設備QSL爐為可轉動的臥式長圓筒型爐,爐體分為氧化區和還原區。QSL法特點是:設備簡單,鉛生產在一臺設備中完成;原料適應性較好,可搭配處理電池糊、鉛銀渣等含鉛較高的二次物料。QSL法的工藝流程如下圖:
QSL法工藝流程
卡爾多爐(Kaldo)法
卡爾多爐法是瑞典波利頓公司開發一項鉛冶煉技術,該法采用卡爾多頂吹回轉爐氧氣頂吹熔煉富鉛精礦,其中卡爾多爐是一臺傾斜氧氣頂吹轉爐,加料、氧化、還原、放渣/放鉛四個冶煉步驟在一臺爐內完成,周期性作業,作業分為氧化和還原兩段周期,氧化段可自熱,還原段需補加部分重油。該工藝的問題是:周期性間斷操作,作業過程繁雜,不利于二氧化硫的回收利用;爐襯耐火材料壽命短,工藝能耗較高。
水口山(SKS)法
水口山(SKS)法是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和水口山礦務局在水口山煉鉛法半工業性試驗和消化吸收QSL法技術的基礎上,將氧化和還原分在兩個設備中進行。水口山法的特點是冶煉流程短,便于制酸,能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冶煉設備密封,避免了操作人員鉛中毒;原料適應性較強;但制氧設備能力小不配套,噴槍壽命短。水口山(SKS)法的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水口山法工藝流程
氧氣頂吹浸沒熔煉法
該法的技術的核心是采用結構相對簡單的經過空氣冷卻的噴槍,將冶煉工藝所需的空氣和燃料直接噴射到高溫渣層中,由此產生的劇烈攪動加快了傳熱和傳質,使得物料氧化脫硫。這種一爐多用的方法,原料適應性廣、備料簡單、工序少,投資小,但還原期、煙化期煙氣要配入二氧化硫方能連續制酸是其唯一缺點。
鉛的精煉提純
制備鉛過程由于原料不同和處理工藝各異,產出的鉛都含有一定量的雜質,一般雜質含量為2%~4%。粗鉛精煉的目的一是除去雜質,二是回收貴金屬(銀),粗鉛精煉的方法有火法和電解法兩種。
鉛火法精煉
粗鉛火法精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粗鉛中雜質金屬與鉛金屬在高溫體系中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的差異,使之形成與熔融鉛金屬不同的新相,將雜質金屬富集集中,將其分離。工藝流程通常為:除銅、加鋅脫銀、真空脫鋅、加鈣鎂除鉍和澆鑄。其中除銅有熔析和加硫兩種方法,熔析除銅采取強制冷卻的方式將撈完浮渣的粗鉛液快速冷卻,然后自然降溫,加入木屑或煤粉去除銅渣;加硫除銅是因為鉛的濃度遠遠大于銅的濃度,加入硫粉先和鉛反應,生成硫化鉛溶于鉛液中,由于銅對硫的親和力大于鉛,硫化鉛很快與銅反應,生成硫化銅,浮于鉛液表面使之分離。加鋅脫銀是利用鋅對銀的親和力,可形成穩定的金屬間化合物,比重比鉛小,熔點高,能以固體銀鋅殼的狀態浮于液面與鉛分離。真空脫鋅是在帶有真空泵的專用裝置中進行,脫去的冷凝鋅回收再利用到加鋅除銀的過程中。鉍是最難去除的雜質,目前,通常利用鈣鎂等金屬元素與鉍形成質輕而難熔的化合物,從而浮至鉛水表面而被除去。
鉛電解精煉
鉛電解精煉以陰極鉛鑄成的薄極片為陰極,以經過簡單火法精煉的粗鉛為陽極,裝入電解液進行電解的過程。粗鉛預先進行簡單火法精煉的目的是去除電解時不能除去的雜質和對電解過程有害的雜質,并調整保留一定數量的砷[shēn]銻。電解時,鉛從陽極溶解進入電解液,在陰極放電析出。與鉛一道溶解的還有比鉛更負電性的金屬(Zn、Fe、Cd、Co、Ni、Sn等),而比鉛更正電性的雜質(Sb、Bi、As、Cu、Ag、Au等)不溶解形成陽極泥,附在陽極上。鉛電解精煉工藝有三大類:熔鹽電解體系、酸性溶液電解體系、堿性溶液電解體系。其中酸性電解體系包括氟硅酸鹽、氨基磺酸、氯化物、硝酸鹽和氟硼酸鹽等電解體系,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氟硅酸體系或氟[fú]硼酸體系,它的主要優勢是價格相對較低、電流效率高、生成的陰極鉛形貌較好。
應用領域
編輯鉛具有高度的化學穩定性,常用于化工和冶金設備的防腐襯里和防護材料上,以及作為電纜的保護包皮。鉛還是很多合金的原料,如印刷合金、軸承合金、焊料合金、低熔合金及鉛銻合金等。鉛還是X射線和原子能裝置的防護材料,隨著核工業的飛速發展核反應堆的防輻射鉛用量也在逐年增大。鉛最大用途是制作鉛酸蓄電池。鉛酸電池自從1859年法國物理學家普蘭特發明以來,至今有150多年歷程。作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電池產品,鉛酸電池具有成熟安全的技術、低廉的材料、良好的再循環能力和可靠的充放電性能、易維護和使用安全、單電池電壓高的優勢。與目前已實用化的其他電化學體系相比,鉛酸電池在市場競爭中具有明顯的優勢,95%的電動自行車采用鉛酸電池作為動力來源;通信行業中有三分之二的備用電源采用鉛酸電池;汽車工業中有90%以上的汽車采用鉛酸電池作為SLI用途使用。所以,鉛酸電池在交通、通信、電力、軍事、航海、航空和航天等各個經濟領域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鉛酸電池的工作原理是:
鉛酸電池工作原理
鉛酸電池
安全事宜
編輯鉛的毒理
鉛不是生命必需的元素,鉛及其化合物對所有的生物均有毒。其中急性鉛中毒較少見,當意外攝入大量鉛時可發生急性中毒。
化學危險性
急性中毒
大鼠腹腔注射乙酸鉛的LD為130 mg/kg,硝酸鉛的LD為270 mg/kg,氧化鉛的LD??為450 mg/kg,硫化鉛的LD??為1600 mg/kg,金屬鉛的LD??在1000 mg/kg以上。豚鼠腹腔注射硅酸鉛的LD為136 mg/kg,氧化鉛經口的MLD為2000 mg/kg,而硬脂酸鉛經口的MLD為20000 mg/kg。狗經口乙酸鉛的LD為300 mg/kg,而硫酸鉛的LD為2000-3000 mg/kg。鉛對人引起急性中毒的最小經口劑量約為5 mg/kg。
慢性中毒
中國一般認為空氣鉛濃度在0.05 mg/m3以上,長期接觸可引起慢性鉛中毒。鉛煙濃度在0.05 mg/m3以下,經5年動態觀察,未發現鉛中毒與鉛吸收。一些國家的資料顯示,吸入鉛量在10~20 mg/日,經過數周;或2 mg/日,經過數年,可致慢性中毒。根據職業性慢性鉛中毒診斷標準(GBZ37-2015)規定:血鉛(PbB)職業接觸限值為1.9 μmol/L(400 μg/L),尿鉛(PbB)職業接觸限值為0.34 μmol/L(70 μg/L)。
健康危害
鉛被吸收后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統和器官,主要累及神經巰[qiú]、造血、消化、心血管、腎臟及免疫等系統,其毒性機理主要是鉛與人體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巰基有著特別強的親和力,通過與其結合使酶喪失生物活性,也可以通過與酶的非活性部位結合而改變活性部位的構象或與起輔酶作用的鈣、鋅、鐵等二價離子置換,使酶的活性減弱甚至喪失。
神經系統的損害
鉛對神經系統的損害是引起末稍神經炎,出現運動和感覺異常。高濃度的鉛會導致不可逆的大腦損傷,周圍神經機能障礙,神經傳導速度緩慢,智力下降,頭痛、頭暈、疲乏、記憶力減退、失眠和易需夢驚醒等癥狀,并且伴有食欲不振、便秘、腹痛等消化系統的癥狀。
骨髓造血系統的損害
鉛對骨髓造血系統的損害表現為紅細胞、血紅蛋白過少性貧血及輕度血性貧血。鉛可抑制血紅素合成過程中許多酶的催化作用,同時也會使紅細胞膜的脆性增加,導致溶血和紅細胞壽縮短,使血細胞比體積及血紅蛋白價值降低。
心血管系統的損害
鉛能影響大腦的能量代謝,導致自主神經功能失調,造成心電傳導改變,表現為心率慢,心臟泵血功能降低。鉛還與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有關,鉛可作用于血管壁,引起細小動脈痙攣,導致腹絞痛、視網膜小動脈痙攣、高血壓細小動脈硬化等。
泌尿系統的損害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長期鉛接觸可引起慢性不可醫治的鉛性腎病。形態學改變是腎小管上皮細胞萎縮或增生發展到間質,很少或缺乏核內包含體(與體內鉛蛋白形成),動脈及小動脈硬化。鉛還可損害腎小球旁器,使多種激素的平衡被打破,腎小球濾過減少。
其它損害
男性高濃度鉛暴露后不育或胎兒流產和死亡率均增高,研究顯示鉛中毒主要表現為弱精、少精、畸精增加,精子數量趨低,且子代中女孩比例增加。母體孕期和哺乳期低水平的鉛暴露影響母體血鉛、胎兒發育、子代青春期激素的分泌以及雌性個體的發育。胃腸道素亂也是鉛中毒的敏感信號,胃腸道系統反應表現為腹痛、便秘、腹絞痛、嘔吐、厭食和體重降低等。鉛可引起肝腫大、黃痘,甚至于肝硬化或肝壞死。
環境危害
造成環境鉛污染的主要來源有工業污染、交通、生活環境及食品。工業污染包括鉛的開采、冶煉、生產、使用和回收過程所造成環境鉛污染。此外,金屬冶煉、機械制造、印刷、造船以及蓄電池回收等工業都是引起環境鉛污染的重要行業。特別是自從20世紀20年代起,四乙基鉛作為一種防爆劑加入汽油中后,已成為環境鉛污染的主要原因。四乙基鉛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隨著汽油的燃燒,轉變成鹵化鉛和氧化鉛煙霧,以廢氣的形式排放到環境中,造成城市和公路周圍的空氣、土壤污染。一些國家,曾大量使用含鉛量極高的油漆粉刷房間和設施,造成嚴重的鉛污染。家庭日常使用的陶瓷餐具的彩釉層、玩具表面油漆、教科書彩色封面以及彩色蠟筆中的鉛均易引起中毒。聚氯乙烯塑料,像塑料鞋、塑料桶、塑料盆、牙刷、各種塑料容器等,均含有一定量的鉛,以增強塑料的穩定性,隨著使用磨損不斷釋放到家庭環境中。食品中的鉛來自被污染的農作物、動物、罐裝食品、飲料、糖果、爆米花、皮蛋等。
安全防護
治療
排鉛藥物有依地酸二鈉鈣(EDTA)、二疏基丁二酸鈉(DMSA)、二硫基丙磺酸、二甲基半胱氨酸、青霉胺等。鉛和這些化合物可形成穩定的配合物,從而降低了鉛的毒性,或者可從體內排出。但排鉛的同時可能會增加其他微量元素如鋅、銅、錳的排泄,長期使用還可引起腎小管損傷。一般說來,EDTA是首選驅鉛藥物,但其不易進入腎小管細胞,難以驅除人腎細胞內的鉛。DMSA被認為是驅除腎及軟組織中鉛最有效的藥物,與EDTA比較其對腎臟無損害,是鉛性腎病的首選治療藥物,但驅鉛治療必須同時脫離鉛接觸才可奏效。同時鉛中毒患者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B?。
預防
控制環境鉛污染,嚴格按照環境標準執行工業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含鉛汽油是環境鉛污染的最主要來源,美國自從禁止使用含鉛汽油后,兒童鉛中毒的現象大為降低。中國從1999年起,開始禁止使用含鉛汽油。除此之外還應對油漆、顏料、食品罐頭包裝焊錫中的鉛加以控制。加強農用化學物質的管理,禁止使用含鉛的農藥、化肥等農業化學投入品。限制使用含鉛金屬的食品加工用具、管道、容器和包裝材料,以及含鉛的添加劑。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完善食品衛生標準,加強對食品的衛生安全監督檢測工作。加強重金屬藥品試劑的管理,其盛裝容器必須有鮮明易識別的標志,并注明“有毒”字樣。對農作物種植地的本底應調查清楚,特別是在繁忙的公路兩側的農作物應加以控制。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