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星視差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恒星視差是天文學中因為恒星距離產生視差的效應。它是恒星際尺度的視差,經由天文測量學,視差可以直接測量出一顆恒星與地球的準確距離。它曾是天文學辯論了數百年的議題,但是因為太困難了,在19世紀初期才取得了最接近幾顆恒星的值。即使在21世紀,恒星視差的測量已經達到銀河系的尺度,但大多數的距離測量還是經由紅移的計算或是其它的方法。視差通常是由地球在軌道上不同的位置,導致觀察到近距離的恒星相對于遙遠的天體移...

    恒星視差天文學中因為恒星距離產生視差的效應。它是恒星際尺度的視差,經由天文測量學,視差可以直接測量出一顆恒星與地球的準確距離。

    介紹

    編輯

    它曾是天文學辯論了數百年的議題,但是因為太困難了,在19世紀初期才取得了最接近幾顆恒星的值。即使在21世紀,恒星視差的測量已經達到銀河系的尺度,但大多數的距離測量還是經由紅移的計算或是其它的方法。視差通常是由地球在軌道上不同的位置,導致觀察到近距離的恒星相對于遙遠的天體移動到不同位置獲得的。經由觀察視差,測量角度和利用三角學,可以測量不同物體在空間中的距離,通常是恒星,但在太空中的其它天體也可以。因為其它的恒星都非常遙遠,因此測量的角度都非常小,而且需要利用瘦三角形逼近,一個天體的距離 (以秒差距測量) 是視差值 (以角秒測量) 的倒數:d(pc)=1/p(arcsec)例如,比鄰星的距離是1/0.7687=1.3009秒差距(4.243光年)。 天鵝座61是第一顆成功測量出恒星視差的恒星,是白塞耳在1838年于柯尼斯堡天文臺使用夫瑯和費的量日儀測出的。

    早期理論

    編輯

    事實上,因為恒星視差非常小,因此一直未能觀測到 (直到19世紀),并在近代史中被作為反對日心說的科學論據。很明顯的,如果星星的距離夠遠,從歐幾里得的幾何學是無法察覺的,但由于種種的原因,使這種巨大的距離難以置信:其中之一是為了使缺乏視差的恒星能夠相容,土星軌道和第八領域 (恒星) 之間必須有巨大而不太可能存在的空隙,使得第谷成為哥白尼日心說的主要反對者。詹姆斯·布拉德利在1729年首度嘗試測量恒星視差。他以望遠鏡證明恒星的運動是太微不足道的,但他發現了光行差、地軸的章動、和編輯了3222顆恒星的星表。

    19世紀和20世紀

    編輯

    恒星視差最常使用周年視差來測量,定義是從地球和太陽看見的恒星位置在角度上的差異,也就是一顆恒星在地球繞太陽軌道平均半徑對角上的差別。1秒差距 (3.26光年) 的定義是周年視差為1角秒的距離。周年視差一般是觀察在一年的不同時間里,通過地球在軌道上移動測量的恒星位置。周年視差的測量是第一個可靠的測量最接近的恒星距離的方法。第一次成功測量出的恒星視差是白塞耳在1838年使用量日儀測出的天鵝座61。由于測量上的困難,在19世紀結束時只有大約60顆的恒星視差被觀察到,而且多數都是使用動絲測微器。在20世紀初期,使用天文照相底片的天文攝影儀加速了這個過程。自動的底片量測和1960年代更精密的電腦技術使得星表的比對更有效率。 在1980年代,感光耦合元件 (CCD) 取代了照相底片,并且使不確定的因素減少到千分之一角秒。恒星視差依然是校準其他測量方法的標準。基于恒星視差的距離計算需要很精確的測量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以雷達從行星表面的反射為基礎。在這些計算中所涉及的角度都很小,因此很難衡量。最接近太陽的恒星 (因此這顆恒星有最大的視差),比鄰星,的視差是0.7687 ± 0.0003角秒。這相當于從5.3公里之外觀察直徑2厘米大小物體的弦所形成的角。

    天文測量學視差

    編輯

    在1989年,依巴谷衛星發射的主要目的就是觀察近距離恒星的視差和自行,這種方法使數量增加了10倍。即便如此,依巴谷衛星能測量出視差角的恒星距離也只能達到1,600光年,相較于銀河系的直徑只比1%多了一點。歐洲空間局的蓋亞任務,于2000年推出,預計在2013年3月發射升空,能夠讓視差角的測量精確度達到10微秒 ,將能夠繪制出鄰近地球數萬光年內恒星 (與潛在行星) 的位置圖。

    其他基線

    編輯

    太陽在空間中的運動提供了更長的基線,可以增加測量視差的準確性,稱為長期視差。對于銀河盤面中的恒星,這相當于每年平均4天文單位的基線,對銀暈中的恒星是每年40天文單位。經過數十年,這個基線測量的視差數量極可以高于用傳統的地球-太陽距離基線測量視差。不過,因為其它恒星的相對速度是一個未知的不確定值,長期視差也引入了較高的不確定性。當應用在多恒星的樣本時可以減少不確定性,因為精確度反比于樣本數量大小的平方根。

    天文學其他視差

    編輯

    在天文學上其它項目的視差具有不同的意義,它們有光度視差法、分光視差和力學視差。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6088/

    (6)
    詞條目錄
    1. 介紹
    2. 早期理論
    3. 19世紀和20世紀
    4. 天文測量學視差
    5. 其他基線
    6. 天文學其他視差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