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歷紀》又作《三五歷》,為三國時代吳國人徐整所著,內容皆論三皇已來之事,為最早記載盤古開天傳說的一部著作,此書僅部分段落存于后來的類書如《太平御覽》《藝文類聚》之中。
內容簡介
編輯馬國翰序:《三五歷記》一卷,吳·徐整撰。整有《毛詩譜注》,已著錄經編。歷稱“三五”,蓋紀三皇五帝事也,亦名《長歷》,《隋志》:梁有《三五歷說圖》一卷,不著撰人姓氏,當即是書也,今佚已久。陶宗儀《說郛》卷六十輯《長歷》一種,凡七節,尚有疏漏,茲復蒐[sōu]采補訂,合得十四節,錄為一卷。書記盤古在天地開辟時日長一丈,如此一萬八千歲,遂古之事誰傳道之?又言伏羲在神農、黃帝之間,與前儒說不同,存其異說,備參考焉。歷城馬國翰竹吾甫。
部分段落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圣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後乃有三皇。天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云。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méng]。
盤古開天辟地
《三五歷記》最早記載盤古開天傳說的一部著作。從此以後,盤古開天辟地的記載越來越多起來,并發展為他死後頭化為東岳,腹化為中岳,左臂化為南岳,右臂化為北岳,足化為西岳,眼睛化為太陽和月亮,淚水化為江河,呼氣化為風,聲音化為雷電,夫妻二人化為陰陽。1、未有天地之時,混沌狀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一萬八千歲,天地開辟,清陽為天,濁陰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曰: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一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數起于一,立于五,甚于七,處于九,故天去地九萬里。2、輕清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沖和者為人。故天地合精,萬物化生。3、天地之初,有三白烏,主生群鳥。4、眾陽之精上合為日,徑千里,周圍三千里,下于天七千里。5、月徑千里,周圍三千里下于地七千里。6、星者,元氣之精,水之英也。7、大星徑百里,中星五十里,小星三十里,北斗七星間相去九千里,其二陰星不見者,相去八千里,皆在日月下。8、北斗當昆侖山上,氣運注天下,春夏為露,秋冬為霜。9、溟涬[xìng]始牙,濛[méng]鴻滋萌,歲在攝提,元氣始肇,有神靈,一人十三頭,號曰天皇。10、有神圣人十二頭,號地皇。11、有神圣人九頭,號人皇。12、天皇、地皇、人皇為太古。13、伏羲在神農、黃帝之間。14、黃帝時,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也。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