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普林尼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蓋烏斯·普林尼·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公元23年或24年—公元79年),又稱老普林尼(其養子為小普林尼)。古代羅馬的作家、政治家、博物學家。約公元23—24年間,老普林尼出生于新高盧(今意大利)一個富裕的騎士階層家庭。作為家里的長子,老普林尼12歲便赴羅馬深造,并且涉足羅馬宮廷,學習文法、辯論術和法律等課程。 老普林尼從小就表現出了政治天賦。23歲時,他完成了在羅...

    蓋烏斯·普林尼·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公元23年或24年—公元79年),又稱老普林尼(其養子為小普林尼)。古代羅馬的作家、政治家、博物學家。

    人物生平

    編輯

    早年求學

    約公元23—24年間,老普林尼出生于新高盧(今意大利)一個富裕的騎士階層家庭。作為家里的長子,老普林尼12歲便赴羅馬深造,并且涉足羅馬宮廷,學習文法、辯論術和法律等課程。

    踏足政壇

    老普林尼從小就表現出了政治天賦。23歲時,他完成了在羅馬的學業,開始了軍旅生涯,服役于現在的德國地區,在萊茵河畔指揮過軍隊,并周游了歐洲各地。晉升為騎兵指揮官。他在戰爭期間也不忘學習、寫作,因此積累了大量的自然知識。公元59年,由于老普林尼對尼祿的暴政很不滿, 因此退役后回到羅馬從事長達10年的法律工作。尼祿死后,老普林尼成為維斯帕西安皇帝的忠誠擁護者,重新活躍于羅馬公共事務,很快獲得重用并成為皇帝顧問團的成員之一。歷任西班牙、高盧等地的財稅監察官;最后擔任羅馬海軍司令,駐守在那不勒斯的米賽奴姆。

    著作生涯

    老普林尼的外甥蓋尤斯·普林尼·采西利尤斯·塞孔都栯( 拉丁語Gaius Plinius Caecilius Secundus)過繼給老普林尼為養子,并繼承了他的研究工作,史稱小普林尼。老普林尼把他生命后期的全部空余時間都用在寫作《自然史》。老普林尼閱讀大量著作,參考了三千一百四十六位羅馬作家和三百二十七位非羅馬作家的作品進行抄錄,然后把它們按一定的方面進行分類。老普林尼撰寫這部著作的目的不僅在于展示古代科學達到的水平,同時也在于把它們與當時經濟的各個方面聯系起來,正如他自己聲稱的,以滿足農業和手工業實踐者的需要。

    人物逝世

    普林尼的最后一次任務是在那不勒斯灣擔任艦隊指揮官鎮壓海盜。根據小普林尼的記載,公元79年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的火山爆發,老普林尼意圖上岸查明原因并安撫驚恐的市民,結果他被火山活動產生的煙霧窒息,并于79年8月24日死亡。

    老普林尼

    維蘇威火山

    人物關系

    編輯

    主要作品

    編輯

    《自然史》

    老普林尼的《自然史》(又譯為《博物志》)是保存至今的西方最早涉及藝術史的文獻之一。《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共 37 卷,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部以分類描述的方法來定義客觀自然與人類文明關系的著作。《自然史》共三十七卷,是當時羅馬在各種自然科學以及藝術史等方面的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總匯。老普林尼引用了473位學者(羅馬學者146人,外族學者327人)的著述,引用的資料達34707條之多。小普林尼評價這部著作“規模龐大,富有學識,如同自然本身一樣繽紛。”老普林尼撰寫這部著作的目的不僅在于展示古代科學達到的水平,同時也在于把它們與當時經濟的各個方面聯系起來,正如他自己聲稱的,以滿足農業和手工業實踐者的需要。全書結構基本如下:第一卷是引言和寫作基本情況介紹,概述了全書內容和材料來源;第二至六卷敘述天文學、人種學、地理學;第七卷敘述人類學;第八至十一卷敘述動物,鳥類,昆蟲,類;第十二至二十二卷敘述灌木,喬木,花草及其藥效;第二十三至二十七卷敘述醫學:第二十八至三十二卷敘述動物性藥物:第三十三至三十七卷敘述礦物學金屬,由此涉及藝術史,介紹了著名的藝術家和雕塑家,談到繪畫色彩的使用和制作藝術作品材料的技術等。

    老普林尼

    13世紀《自然史》手抄本插圖

    其他作品

    以上作品均未留存下來,《自然史》是老普林尼唯一保留下來的作品。

    創作特點

    編輯

    作為老普林尼留存下的唯一作品,《自然史》體現老普林尼善于使用修辭式議論,例如在談論人的命運,談論人的欲望和惡習,在對水和各種泉源進行稱贊,在談到黃金的害處、鐵的實用價值等時。《自然史》雖然不能作為當代概念的文學作品,但它完全符當時作為文學作品的各種特征。作者也擅長利用比喻、對照等手法搭配詞語,以增強整個敘述的文學性。

    忠實

    老普林尼創作地忠實性體現在了《自然史》中,這部書未對前人的觀點、參考書的記載加以甄別、批判,而是幾乎原封不動地轉述。這樣做的優點是,為后人研究那些已經失傳的參考書提供了寶貴的、忠實的第二手資料。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一些內容會大大偏離科學。例如其中對鬼神、妖魔的描述:又如,書中認為蜜蜂起源于牛的尸體,這種謬論就與當時瓦羅在《論農業》、維吉爾在《農事詩》中的記載完全相同。這部鴻篇巨制的基本哲學思想大部分是大普林尼的人類中心說,而這又被日益興盛起來的基督教所認同,這種認同無疑有助于它流傳于后世。

    老普林尼

    普林尼《博物志》中的奇獸“曼提柯爾”

    務實

    出于實用目的,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論述了天文、氣象、地理、人類學、生理學、心理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冶金學、化學和建筑學等方面內容。他循循善誘的向人們介紹了日常生產經驗,教導人們如何防止蛇在肥堆上里面繁殖,教誨人們如何預防谷物病蟲災害,傳授了幾千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對于指導人們的生活極具有現實意義。希姆(Himly,公元1800年)研究Jusquiamus以及[xu]對瞳孔的作用時,即先研讀了普林尼關于在白內障手術前使用anagallis汁那段話。作為一個地理學家,老普林尼到過多瑙河的源頭,他的著作第一次涉及了德國成斯巴登市溫泉的水源問題。他在書中還介紹了航海知識,記敘了適于航海的時節,如何利用信風加快航海速等問題。他記載的航海知識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經驗,值得后人學習與借鑒。

    夸張的記錄手法

    由于《自然志》的內容繁雜,難以判斷內容中那些是老普林尼的親身考察還是摘錄而來的段落,全書穿插大量古代傳說和藝術家的逸聞趣事,讓讀者感覺到夸張并且懷疑記錄的真實性。盡管第一卷給出明確的框架,但后面的部分又包括大量的細節,時不時突然插入一些故事和別的話題,經常離題不覺。因此也有學者認為《自然志》是一本因時間倉促未能完成的一本書。但德國學者芒澤認為,普林尼在閱讀材料時經常做不同類型的筆記,其中一部分是對原材料快速閱讀之后的歸納總結,另一部分是直接引用原始材料的段落,這兩種材料的運用使得書的內容常常顯得突兀。

    主要思想

    編輯

    斯多亞主義

    普林尼在《自然史》的這一部分比較集中地論述了他眼中的宇宙和世界,他最基本的思想可以概括為當時流行的斯多亞主義(創始人是塞浦路斯的西提姆的芝諾,主張自然是有精神色彩較濃的世界理性所規定的,自然將宇宙萬物和各部分結合成一種內在聯結的、動態的連續體,而人的靈魂更有理性,是世界理性的一部分,所以人處于自然階梯的最高級,具有神性)。在《自然史》第二卷開頭,老普林尼表示:“世界應當有一個神,把所有的事物都囊括其中,這個神既是自然的產物,也是自然本身。”相對于原子論者機械的、可朽的、無限的世界來說,普林尼更相信一個神圣、永恒而有限的斯多亞主義的世界。(斯多亞主義,斯多亞主義學派強調神,自然與人為一體,認為每個人與宇宙一樣,只不過人是宇宙縮影)斯多亞主義對人的問題的關注和對社會生活中責任的強調正好也與普林尼的興趣相吻合。人和自然/世界/神的關系是普林尼思想的核心。普林尼認為自然是神,而且在他看來在神圣自然與人類利益之間是和諧的。強調“人類利益”通常是晚期斯多亞主義的特征,不過像塞內卡也主要是關注道德價值和對死亡的終極恐懼,他基本上主張輕視生活。相反,普林尼帶給人的對生活的印象卻是積極的和適度愉快的。實際上他對人類需求的興趣可能不僅僅是斯多亞主義的影響,他的思想形態中很多與早期智者有一定的類似,可以說是理性的、人本主義者的和功利主義的。不過智者派更多地強調人類社會的進化而普林尼則比較側重于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不是對立。當然普林尼的自然也不僅僅是一個人類活動的中性背景,人與自然之間也同樣存在著張力,兩者的關系可能是復雜和模糊的,但總是緊密的。

    藝術觀念

    編輯

    老普林尼認為,他所著的《自然史》實質上是“指出自然界的各種事物的性質,而不是尋找這些屬性可疑的原因”,點明了老普林尼自然探究的關注點是盡可能收集關于自然的知識,匯集成一個知識庫,展示具體自然物的性質,理解作為一個整體的自然之本質,向羅馬人展示自然的精妙設計,與此同時實現對羅馬人的教化,為人們的實際生活提供指導。老普林尼在《博物志》中涉及到藝術部分是圍繞著“實用”構建起來的,他認為自然是唯一完美的存在,因為它所有的產物都是有用的,自然是生產寶藏的,而人類則是發現寶藏并且創造新的寶藏使人類受益。老普林尼很少對相應的藝術品風格進行評論,但是他認為萊西普斯和阿佩萊斯是最頂級的藝術家,因為他們的雕塑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完美地再現了自然,這也說明了老普林尼對藝術的標準。老普林尼追求的不僅僅是“接近真實”,而是“包含真實”,是一種更加自然的、驚為天人的渾然天成的真實自然。

    成就影響

    編輯

    作為羅馬帝國遺留下來最宏大級文學作品之一,《自然史》包含了眾多領域,被看做為現存歷史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正是因為有了老普林尼的這部作品,西方世界的相關探究和作品在長達2000年的時間里才得以延綿不斷推出,形成了一個特色鮮明、緩慢積累的文化傳統。同時,老普林尼給后來西方博物學文化基本的樣式和做法做了示范,對西方百科全書式知識書寫傳統產生了深遠影響。

    人物評價

    編輯

    芬德倫 (Paula Findlen)在《劍橋科學史》中提出:“自然歷史是一種古老的科學知識形式,與羅馬百科全書家老普林尼的著作最密切相關……他的詼諧詼諧的《博物志》為這一主題提供了廣泛的定義。(它)廣義地描述了在羅馬世界中可以看到并在其書中讀到的所有在自然界中發現或衍生自自然界的實體:藝術、人工制品、民族以及動物、植物和礦物都包含在他的著作中。”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在《為什么要閱讀經典?》中寫道:“雖然人們經常查閱老普林尼的自然歷史一了解事實和好奇心,但他是一位質的閱讀的作家,因為他對存在的一切的欽佩和對無限的尊總使他充滿活力表現一切現象的多樣性。”

    作品爭議

    編輯

    關于老普林尼作品爭議的是尼科洛·列奧尼切諾于 1492 年在費拉拉出版的《關于普林尼錯誤的小冊子》。此后,普林尼的影響力減弱,因為越來越多的作家質疑他的言論。到17世紀末,《自然史》已被主要科學家拒,這一情況反映了古代傳統知識與現代科學知識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自然史》所屬的博物學作為區別于科學的另一種知識體系,是一種在地的傳統知識,全書圍繞的是自然為了人而設計產生的各種自然物,一級它們對人又實用價值級承載的文化內涵。老普林尼將萬物融為一體進行探索自然的道路,開辟了一種不同于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博物學家的羅馬式博物寫作傳統。

    人物軼事

    編輯

    一次老普林尼和他一個朋友一起聽任朗讀書籍,在朗讀的過程中,讀書的人讀錯了一個字,就在這個時候老普林尼的那個朋友就出言打斷,要求他重新讀一遍這段話。而老普林尼看了他一眼說道既然已經聽懂了知道他讀的是哪個字了,為什么還要重讀呢?這不是浪費時間嗎?有這個時間他又能多讀幾行字了。

    相關作品

    編輯

    書信小普林尼收集自己寄給朋友、熟人和當時的知名人士的信件,共發表了10卷,369封信。其中前9卷包括248封信。第十卷包括小普林尼與圖拉真之間的書信往來(共12封信,其中包括圖拉真的回信)。其中在給塔西佗的信中,小普林尼描述了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時的情景和老普林尼犧牲之前的經歷和過程。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38629/

    (15)
    詞條目錄
    1. 人物生平
    2. 早年求學
    3. 踏足政壇
    4. 著作生涯
    5. 人物逝世
    6. 人物關系
    7. 主要作品
    8. 《自然史》
    9. 其他作品
    10. 創作特點
    11. 忠實
    12. 務實
    13. 夸張的記錄手法
    14. 主要思想
    15. 斯多亞主義
    16. 藝術觀念
    17. 成就影響
    18. 人物評價
    19. 作品爭議
    20. 人物軼事
    21. 相關作品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