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43個。前一位是乙巳,后一位是丁未。納音為“天河水”。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午屬陽之火,是比例和好。中國傳統紀年農歷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43年稱“丙午年”。各個公歷年份,年份數除以60余46,或年份數減3,除以10的余數是3,除以12的余數是7,自當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歲次內均為“丙午年”。然而在日本則有迷信認為丙午的火氣太旺盛,是多災多難的象征,因此認為丙午年充滿了不吉利。
丙午年
編輯丙午年發生的大事
-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漢惠帝繼位;- 公元106年:漢殤帝駕崩,漢安帝繼位;- 公元226年:魏文帝去世,明帝曹叡[ruì]繼位;- 公元646年:第一次唐太宗征討高句麗戰爭結束;- 公元826年:唐敬宗被宦官殺害,裴度、梁守謙、王守澄擁唐文宗繼位;- 公元886年:朱玫擁李煴為帝,改元建貞;- 公元946年:后晉滅于契丹;- 公元1126年:金兵攻入汴京,北宋滅亡,是為靖康之變;- 公元1366年:朱元璋率領的大明義軍占領淮南、宿州、徐州、高郵等地;- 公元1426年:朱高煦之亂,明宣宗御駕親征迅速平定;- 公元1906年:香港及廣東丙午風災。
紀年
編輯農歷就是干支歷,節氣是用于指導農業生產的,干支不是以節氣劃分的,無論傳統習慣還是官方歷書皆如此(詳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編撰的《通用萬年歷》)。
紀月
編輯天干丁年和壬年,芒種到小暑的時間段,就是丙午月。天干丁年和壬年的戌月也是丙午月。以下是近年來的丙午月時間段:1977年6月芒種到7月小暑1982年6月芒種到7月小暑1987年6月芒種到7月小暑1992年6月芒種到7月小暑1997年6月芒種到7月小暑2002年6月芒種到7月小暑2007年6月芒種到7月小暑2012年6月芒種到7月小暑2017年6月芒種到7月小暑干支紀月多用于命理學,歷法不常用。故其以節氣月為基礎,沒有以朔望月為依據,這不同于歷法常用的干支紀年以農歷年為基礎。事實上,近年來流傳甚廣的干支年起于當年立春,是命理學的觀點,不是民間普遍的做法。
丙午時
編輯天干丁日和壬日,UTC+08:00的11時到13時,就是丙午時。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4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