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股份有限公司(Shell plc.)簡稱殼牌(Shell),是一家全球性能源和石化公司集團。公司設有以主席為首的單層董事會,由首席執行官領導執行管理層,下轄260多個經營部門,經營全球大約1/10的石油和天然氣。殼牌在50多個國家勘探石油和天然氣,業務活動遍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總部位于倫敦,截至2023年末,公司董事會主席是安德魯·麥肯齊爵士,首席執行官是瓦埃爾·薩萬,擁有員工約103,000人。
歷史沿革
編輯起步階段
1833年,在倫敦經營古董店的猶太商人馬庫斯·塞繆爾(Marcus Samuel)創建了“殼牌運輸公司”;從1834年起,他從遠東向英國進口東方貝殼并販運其他貨物。1870年,老馬庫斯·塞繆爾去世,公司由其兩個兒子小馬庫斯和塞繆爾(Marcus junior AND Samuel)繼承。19世紀80年代,小馬庫斯·塞繆爾開始經營石油出口業務,他委托建造一批蒸汽油輪用于石油運輸,其中包括穆雷克斯號(Murex)。1873年,俄國沙皇準許外國在高加索勘探石油。小塞繆爾馬上轉向銷售俄國石油,由于他的船隊適合蘇伊士運河英國管理局的要求,業務從此暴發。同期,一家名為荷蘭皇家公司(Royal Dutch)的石油公司于1890年成立,并獲荷蘭女王特別授權。1892年,穆雷克斯號成為第一艘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油輪。殼牌運輸公司當時主要競爭對手是以銷售藍色罐裝煤油而聞名的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出于競爭,小塞繆爾創建殼牌(Shell)品牌,并將煤油罐漆成紅色。1893年,標準石油公司開始反擊,企圖重新奪回其壟斷地位;小塞繆爾依靠其日益強大的船隊,充足的俄國石油供應和遍布全球的銷售網,拒絕了標準石油公司的收購。1894年,塞繆爾兄弟將煤油運抵中國,并在香港、上海、廣州和廈門建立油庫。隨著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大,公司在1897年更名為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Shell TranSPort and Trading Company),小塞繆爾擁有公司1/3的股份。1898年,公司在荷屬婆羅洲(Dutch Borneo)開設了第一家煉油廠,之后,德克薩斯州(TeXas)發現石油,小塞繆爾從標準石油公司手中贏得該地區的運輸和分銷權。至1902年,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全部石油中有90%屬于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
聯合發展期
隨著各地石油產量萎縮,殼牌約一半船隊處于閑置,1907年4月23日,殼牌決定與荷蘭皇家公司成立合伙企業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 Group),合伙人中包括羅斯柴爾德家族。合并后的石油生產煉油資產歸荷蘭巴塔夫石油公司(bataafsche Petroleum Maatschappij,BPM),運輸倉儲資產歸盎格魯·撒克遜石油公司(Anglo-Saxon Petroleum Company),皇家荷蘭和英國殼牌成為控股公司,皇家荷蘭占六成,殼牌占四成;最大股東是荷蘭王室投資公司。合伙企業總部分設荷蘭和英國,下屬分公司由兩控股公司共同管理。最初的荷蘭皇家殼牌集團不設董事主席,由小塞繆爾、萊恩(Lane)和迪特丁(Deterding)組成執行委員會來處理日常事務,荷蘭皇家公司的迪特丁擔任集團總經理。1911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將其擁有的俄國煤油及石油資產全部出售給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對價是公司股票;交割完成后,羅斯柴爾德家族成為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的最大股東。1918年起,集團不再設執行委員會,僅任命小塞繆爾的兒子沃爾特·塞繆爾(Walter Samuel)為董事會主席,迪特丁(Deterding)為唯一董事總經理。1928年起,集團不設董事會主席。由于綜合了荷蘭公司的鉆探煉油優勢和殼牌公司的運輸銷售經驗,荷蘭皇家殼牌集團進入快速擴張期;在俄羅斯、羅馬尼亞、委內瑞拉、墨西哥和美國等地開始大量勘探和生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公司成為英國軍隊的主要燃料供應商,并向英國海軍部提供其所有船只,包括骨螺戰艦。1929年,殼牌化學公司成立,開展從石油中提煉化學品的業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公司在燃料和化學品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包括為噴氣式戰斗機等新一代飛機開發燃料;公司當時所有的油輪均用于支持英國政府,在美國的煉油廠也生產航空燃料以支持盟軍空軍。至1938年殼牌集團的原油年產量達到2750萬噸,占當年世界原油產量的10%左右。
調整發展期
荷蘭皇家殼牌下屬的亞洲石油公司(Asiatic Petroleum Company)于1946年1月更名為殼牌石油有限公司;同年,公司在非洲和南美洲啟動新的勘探計劃;在英國建造新煉油廠,并投資更大、動力更強的超級油輪以運載更多的散裝石油。1947年,公司在墨西哥灣鉆探了第一口商業海上油井,其后8年內,公司擁有300多口此類油井。1954年,皇家荷蘭石油公司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1955年11月,殼牌石油有限公司接管了盎格魯·撒克遜公司的資產,盎格魯·撒克遜公司不再獨立運作。1958年起,公司開始在尼日利亞生產石油。20世紀60年代起,殼牌加強了中東業務,在阿曼產量最多的油田Yibal首次發現了石油。同時,公司開發出荷蘭格羅寧根氣田和北海天然氣等。1964年,公司首次開辟從阿爾及利亞到英國航線的海上液化天然氣(LNG)運輸業務;1969年,殼牌國際天然氣公司成立。至20世紀70年代初期,由于中東局勢不穩定,全球石油價格翻了兩番,公司開始多元化經營,業務涉及煤炭、核電和金屬領域。1974年,殼牌煤炭國際有限公司成立;1975年殼牌國際貿易公司成立,公司將目光投向傳統產油國以外地區,并加大北海和美國的勘探力度。20世紀80年代起,公司開始通過收購實現業務增長;同時研究鉆井技術開發海上項目,如挪威的Troll油田、墨西哥灣的新井等。1983年,公司開始由馬來西亞至日本船運液化天然氣。1985年起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分別在美洲、歐洲和亞洲的不同城市輪流舉辦。1989年澳大利亞至日本的船運液化天然氣開始運營。1993年在馬來西亞民都魯(Bintulu)開設世界上第一家商業天然氣制油(GTL)工廠。公司在中國西江的第一個油田于1994年末投產;1996年10月,注冊資本2.22億美元的殼牌 (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由殼牌中國控股私有有限公司(Shell China holdings B.V.)100%持股。至1999年,公司銷售收入達1,497億美元,當年度利潤為85.8億美元。
可持續發展階段
2002年2月5日,殼牌公司(Shell plc)的前身“福斯迪爾有限公司(Forthdeal?Limited)”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注冊成立;該公司于2004年10月27日重新注冊成為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并更名為“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2005年,荷蘭皇家殼牌集團重組,合并兩個董事會結束了長達98年歷史的雙董事會結構,將公司架構統一到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旗下。2006年起,殼牌投資的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合資公司開始為建在廣東的中國第一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每年提供300萬噸液化天然氣。2012年,公司在卡塔爾(Qatar)建成“珍珠GTL”項目,至2013年營業額達4,817億美元,利潤265.92億美元。2016年,公司投資的世界上最深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Shell’s Stones”油田投產 ;2月,公司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BG Group Plc),擴大了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氣投資組合,并設立新能源業務部門。2017年,世界上最大的浮動液化天然氣設施“Prelude”從韓國一家造船廠航行5800千米后抵達西澳大利亞;同期,公司在中國液化天然氣市場占比超過20%。2018年,公司收購工業太陽能平臺“Cleantech Solar”48%的股權,并投資了汽車充電樁公司Ample。2021年,公司進行能源轉型并計劃到2050年將轉變為凈零排放能源企業;12月,公司將總部和稅籍從荷蘭遷至英國。2022年1月21日,公司更名為殼牌公司(Shell plc);1月29日,公司將原兩控股公司在阿姆斯特丹泛歐交易所(Euronext Amsterdam)的3,548,786,406股A級股票和倫敦證券并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 plc)的4,101,239,499股B級股票合并為7,650,025,905股普通股;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32.18億股存托股票(ADS)于1月31日更名。2023年,注冊資本4.78億人民幣的殼牌 (北京)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成立;截至2024年8月,殼牌在中國有超過2萬名員工。
殼牌中心
公司治理
編輯組織架構
殼牌的公司治理模式是海洋法系模式,公司任何關鍵計劃和重大人事變動須由最高管理層制定。公司設單層董事會和執行管理層。其中,董事會下設審計和風險(ARC)、可持續發展(SUSCO)、提名和繼任(NOMCO)、薪酬(REMCO)四個專門委員會,由董事會主席領導;執行管理層由首席執行官(CEO)和執行委員會組成,由首席執行官領導。公司下屬的260個經營部門被賦予近乎完全自主權,經營決策全部可自行作出,殼牌僅作為控股公司為下屬經營部門提供研究和技術支持服務。公司不設監事會,董事會定期舉行會議,研究決定公司重大事項。
管理層
董事會
公司董事會的主要職責包括批準總體戰略和監督管理、公司和資本結構的變化、批準財務報告和控制(包括批準年度報告和賬目、批準20-F表格年度報告和中期股息)、監督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重大合同的批準等。董事會成員包括主席、副主席/高級獨立董事、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和非執行董事、公司秘書等。2021年5月18日,安德魯·麥肯齊爵士(Sir Andrew Mackenzie)被任命為董事會主席。
執行管理層
執行委員會在首席執行官的指導下運作,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董事會所批準戰略的實施、公司及相關企業的經營管理,并對董事會或股東大會職權范圍外的管理事項擁有最終決定權。執行管理層成員由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法務總監、項目與技術總監、人力資源總監、綜合天然氣上游總監和下游、可再生能源及能源解決方案總監組成。2023年1月1日,瓦埃爾·薩萬(Wael Sawan)被為任命為首席執行官。
股權結構
上市信息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為1,883.62億美元,其中股東權益為1,866.07億美元;公司普通股共計65.24億股,股票在阿姆斯特丹、倫敦和紐約上市,股東分布全球,包括機構投資者、?各類基金和個人投資者等。
殼牌公司美國存托憑證基本情況
公司業務
編輯主營業務
概述
2023年,殼牌公司實現全球主營業務收入3,232億美元;按地區,歐洲地區收入1,181億美元,占比36.55%;亞洲、大洋洲和非洲地區收入999.7億美元,占比30.93%;美國收入702.9億美元,占比21.75%;美洲其他地區收入282.3億美元,占比8.73%;合資企業和聯營企業利潤份額收入37.25億美元,占比1.75%;利息和其他收入28.38億美元,占比0.88%。按產品類型,殼牌公司主營業務可分為綜合天然氣和上游(Integrated Gas and Upstream),及下游(營銷和化工產品)及可再生能源及能源解決方案(Downstream, Renewables and Energy Solutions )兩大板塊共五大類。其中,公司的下游及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決方案業務以貿易和供應為基礎,為超過100萬企業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殼牌公司的產業鏈
綜合天然氣業務
綜合天然氣業務(IG)包括液化天然氣(LNG)以及將天然氣轉化為天然氣液化(GTL)燃料和基礎油、天然氣勘探和開采、將天然氣和天然氣產品推向市場所需的上游和中游基礎設施的運營。液化天然氣的營銷、交易和優化也是該部門業務的一部分。2023年,該類業務實現凈利潤70億美元;其中,可供出售的綜合然氣產量93.9萬桶油當量/天,全年LNG液化量為2,800萬噸,液化天然氣銷量為6,700萬噸。
上游業務
上游業務(Upstream)包括勘探和提取原油、天然氣和天然氣液化,銷售和運輸石油、天然氣,并運營將其輸送到市場所需的基礎設施。該類業務2023年實現凈利潤85億美元;其中,可供出售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為180萬桶油當量/天。
營銷業務
營銷業務(Marketing)包括移動、潤滑油、行業和脫碳。 移動運營零售網絡,包括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殼牌是全球最大的油品零售商,在全球近8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7萬座加油站。每天為大約3,300萬零售客戶提供服務;潤滑油公司生產、營銷和銷售道路運輸潤滑油以及制造、采礦、發電、農業和建筑業機械潤滑油;公司通過行業和脫碳提供服務、燃料和其他產品以幫助客戶減少航空、海洋和農業等領域排放。2023年,該類業務凈利潤為30億美元。
電動汽車充電服務
化工產品業務
化工產品業務(Chemicals and Products)包括煉油廠(含能源和化工園區)、化學品(含生物基和循環原料制成的可持續化學品)制造廠及管道、石油、石油產品和石化產品的貿易,以及從開采的油砂中提取瀝青并將其轉化為合成油。殼牌化工產品部門為全球十大化工企業之一,以石油化工及乙烯生產、清潔劑和溶劑為主,生產數百種化工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公司該類業務2023年凈利潤為15億美元;其中,煉油廠生產量為134.9萬桶/天,煉油和貿易銷量為157萬桶/天,全年化學品銷量為1,124.5萬噸。
化工產品貿易
再生能源產品和解決方案業務
再生能源產品和解決方案業務(R&ES)范圍有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力和管道天然氣營銷、交易和優化,以及碳信用額和數字化客戶解決方案、氫氣生產和營銷、商業碳捕獲和儲存 ( CCS ) 中心開發。還包括對避免或減少碳排放的自然項目(NBS)的投資以及殼牌風險投資公司(Shell Ventures)投資于致力于加速能源和交通轉型的公司。2023年該類業務凈利潤為0.7億美元。
主營產品
液化天然氣(LNG)
當氣體冷卻至-162°C(-260°F)時,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會形成液體,使氣體體積縮小600倍,從而可以安全儲存和運輸(液態下,液化天然氣不會點燃);當液化天然氣到達目的地,可在再氣化廠變回氣體。殼牌參與液化天然氣生產的每個階段,從尋找油田、提取天然氣至運輸、將液化天然氣轉化為天然氣并分配給客戶。殼牌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運輸運營商之一,管理和運營超過18家承運商及65家定期租船公司,公司擁有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約占全球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隊的11%,同時,旗下合資企業在世界各地經營著多元化的液化天然氣工廠和接收站。
殼牌GTL燃油
殼牌GTL(氣轉液)燃料被歸類為石蠟燃料,在歐洲執行EN15940標準。該燃油源自天然氣,是傳統柴油的替代品,比傳統原油柴油燃燒更清潔,有害排放更少。該產品不含脂肪酸甲酯(FAME),具有優異低溫性能,可以與加氫處理植物油(HVO)以任意比例混合,用于未改性柴油發動機。
殼牌潤滑油
殼牌潤滑油已連續15年稱雄全球潤滑油市場。殼牌利用全新PurePlus技術,將天然氣制成水晶般純凈的全合成基礎油,結合殼牌獨有的智能自修護技術,創造出具有超強清潔、超低摩擦及卓越保護性能的潤滑油產品。殼牌乘用車、卡車和工業潤滑油均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是市場偏好度最高的品牌之一。
- Risella X系列潤滑油
殼牌RisellaX是一系列基于氣轉液(GTL)技術的頂級工藝油,具有均勻分子結構,與含有較高水平極性成分的標準常規油相比,具有少量甲基側鏈的高度飽和直鏈烷烴。該特性有助于實現良好的相容性,特別與TPE-SEPS、TPE-SEBS、TPE-V類型及EPDM相容。該油品在化合物和橡膠共混加工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與傳統工藝油相比,殼牌RisellaX油品粘度降低多達三倍,蒸發損失可最多減少四倍。
殼牌瀝青
殼牌瀝青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占有者之一,在28個國家擁有超過1600家客戶。公司每天供應的瀝青可以鋪設450千米長的道路路面,一年內采用殼牌瀝青鋪設的路面長度,可以環繞地球四圈。在世界五大洲設有9個瀝青生產基地,全球各地共有25個瀝青庫,儲存量約為30萬噸,并擁有49項與瀝青相關的有效專利。
殼牌化工
殼牌化工產品包括乙烯和丙烯等一類基本原料,以及苯乙烯單體、乙二醇、溶劑、洗滌劑用醇類等中間產品。2016年,殼牌與中國海油再次攜手擴建中海殼牌項目(二期),包括一套可年產至少100萬噸的乙烯裂解裝置和其他衍生品裝置和一套中國最大的苯乙烯和環氧丙烷(SMPO)生產裝置。2019年12月,中海殼牌一期和二期乙烯裂解裝置產量雙雙突破百萬噸,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家乙烯年產量突破200萬噸的單體乙烯生產工廠和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項目之一。
科研成果
編輯殼牌非常重視開發尖端技術以應對不斷變化和充滿挑戰的環境,每年研發投資超過10億美元。例如捕獲二氧化碳的CANSOLV技術、先進的能源存儲、氫氣和電動汽車解決方案等,及利用高性能云計算和數字解決方案等功能將地震數據處理速度提高一倍等。公司研發的自動化鉆井法使鉆井降低1/3的開支;三維地震探測技術大大增加了發現石油的可能性,如在尼日爾河三角洲地區探測三口井有二口出油,在墨西哥灣深海中也探測到油田。殼牌在全球有研究機構16個,研究人員約6,900人;殼牌技術社區擁有超過3,300名高技能人才分布在90多個地點,其中三個主要技術開發中心位于美國、荷蘭和印度,在中國、德國等國家也設有站點。
- 智能扭矩系統
總部位于馬薩諸塞州波士頓TechWorks創新中心專注于快速識別、降低風險和開發新技術。其開發的智能扭矩系統(Smart Torque system)是一種集成數字螺栓管理系統,將支持藍牙的數字扭矩扳手與移動平板電腦界面配對,以在云托管數據平臺中捕獲和存儲法蘭記錄。該系統可實現實時數據跟蹤并自動保存法蘭管理活動記錄。移動界面指導扭矩團隊將每個法蘭準確扭矩到云記錄正確值。該平臺提高了螺栓擰緊操作的整體可追溯性和問責制,從而減少過程中檢查時間和啟動期間因法蘭管理不當而導致的泄漏事件。 TechWorks中心已在殼牌裕廊島、殼牌珍珠GTL和殼牌Scotford成功部署了多個大型智能扭矩系統試點項目。
- 氫電解槽技術
殼牌擁有并運營著全球約10%的氫電解槽裝機容量,其中包括中國的一座20兆瓦電解槽和德國的一座10兆瓦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槽,每年可分別生產3000噸和1300噸氫氣。一座200兆瓦電解槽將建在鹿特丹港的Tweede Maasvlakte上,每天將生產多達60000公斤的可再生氫氣,該電解槽的可再生能源將來自海上風電場Hollandse Kust(noord),其生產的可再生氫氣將通過Hy Trans Port管道供應鹿特丹殼牌能源和化工園區,替代煉油廠中的部分灰氫,從而使該工廠的汽油、柴油和噴氣燃料等能源產品生產部分脫碳。該工廠計劃于2025年投入運營,成為歐洲最大的可再生氫工廠。
經營狀況
編輯殼牌公司是一家全球性能源和石化公司集團,經營著全球大約1/10的石油和天然氣,在50多個國家勘探石油和天然氣,其業務活動遍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3年末,公司擁有約103,000名員工。
殼牌公司2021至2023年度部分財務數據
企業文化
編輯1934年,殼牌集團主席亨利·德特丁發表講話,詮釋了殼牌集團的全球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不論何時,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均以善意會友;不分何地,我們均致力于提供經驗、技術和資本。我們榮幸地被視為忠實、誠信的盟友。在與各地人民共同合作、為公司賺取滿意回報的同時,我們亦致力于為當地締造繁榮進步。對于能夠運用所在地的自然及人力資源,我們心存感激,我們也一定會以關心和善意與社區建立良好關系”。
核心價值觀
殼牌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誠實、正直和尊重他人”,包括不分性別、種族或其他差異地尊重他人、鼓勵員工和業務合作伙伴暢所欲言并贊揚那些做對事情的人、通過遵守殼牌政策和規則使員工和業務合作伙伴做出正確決策。該核心價值觀也是殼牌所有工作和《行為準則》《商業原則》的基礎。
行為準則
殼牌公司制定不同國家語言版本的《行為準則》,規定了全球在殼牌工作或代表殼牌工作的每位員工和承包商的預期行為以及其與業務原則和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并以殼牌一般商業原則和殼牌行為準則為基礎制定道德與合規手冊,為如何遵守法律法規以及如何與客戶、社區和同事相處提供實用建議。
品牌標識
"殼牌"一詞出現于1891年,最初是馬庫斯·塞繆爾公司向遠東地區運輸煤油的商標。1897年塞繆爾成立“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1901年出現的第一個標志是河蚌殼;至1904年,為了從視覺上呈現公司和品牌名稱,推出了扇貝(貝殼)標志。1907年,荷蘭皇家石油公司和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合并,后者的品牌名稱和標志(殼牌和貝殼)成為新成立的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的簡明名稱和標志,此后一直保持至今。為順應平面設計的趨勢,殼牌標志的形式在逐步發生變化,至今使用的標志是1971年所推出。
殼牌標識
殼牌之聲
從二十世紀初至今,殼牌在視聽傳播中使用了音樂元素,包括與歌手平?克勞斯貝(Bing Crosby)和小薩米?戴維斯(Sammy Davis Jr.)的協作。公司與英國影視配樂作曲家湯姆?豪(Tom Howe)合作,于2015年推出了"殼牌之聲",一個能夠捕捉殼牌品牌價值觀和能量的聲音標志。隨即誕生了一段時長3分鐘的管弦樂作品及一組包括超過50種不同音樂體裁和風格變化的組曲;組曲的每種變化均以能用許多風格表現的主旋律為基礎,從鏗鏘有力的電吉他到泰式、土耳其式的改編;最短的聲調是兩秒鐘的助記關鍵聲調,往往與殼牌短片結尾處的貝殼標志一同出現。
社會責任
編輯商業原則
殼牌在1976年發布《一般商業原則》,制訂了公司執行事務過程中對股東、客戶、員工、商業伙伴和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要求將平衡短期和長期利益,整合經濟、環境、社會因素納入決策。主要內容包括長期盈利是公司實現商業目標和持續增長的根本;以公平、合乎道德的方式開展競爭;經營活動中堅持誠實、正直和公平的原則;遵守所在國法律法規;對健康、安全、安保與環保采取系統化的管理措施;為社區造福并成為社區好鄰居;公司信息公開且完備;遵守業務所在國法律法規等。
尊重自然
公司長期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合作,參加包括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和全年球石油天然氣行業協會等組織,主要設施須獲ISO14001或當地法規同等體系認證。自2021年起,公司將尊重自然融入各業務流程并更新項目設施環境標準和指南。
公司承諾不在世界遺產地勘探或開發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對于運營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地方,采取措施恢復棲息地以增強生物多樣性。在開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QGC天然氣項目時,團隊清除了一些地區的植被和棲息地,該團隊因此收購了占地10,000公頃的土地為受威脅物種提供棲息地。該區域包含大片桉樹林、河流和濕地,并通過雜草控制、火災管理和原生森林再生等加強保護。2021年,該項目再提供280公頃土地為考拉、東南長耳蝙蝠和大袋鼯等三種受威脅物種提供棲息地。
- 資源利用與循環經濟
在墨西哥灣 (GoM) 海上石油和天然氣項目中,洗滌水是最大廢物來源之一;公司使用新技術回收利用洗滌水,將水井總體廢物減少約30%,并利用電力分解污染物,使水可以安全地多次用于清潔。公司還開發了一種可減少浪費的低溫瀝青解決方案,通過使用已轉化為瀝青添加劑的廢塑料,既節省了原始材料的使用、減少了垃圾填埋場廢物和焚燒,還可回收利用。
- 塑料廢物管理
2023年,全球殼牌品牌汽車護理、食品和飲料產品的塑料包裝中有19%由消費后回收材料制成;推出了首款由100%消費后再生塑料制成的潤滑油瓶;在歐洲推出了可回收塑料桶;在中國推出1升無標簽機油瓶;超過40%的殼牌旗下加油站淘汰了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 水
卡塔爾珍珠(Pearl)天然氣液化工廠每天水處理能力達45000立方米,實現了水的完全回收和再利用。在阿曼尼姆爾,殼牌參與的一個項目使用蘆葦床作為沙漠石油生產過程中帶到地表的水的天然過濾器,該項目創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濕地之一,成為火烈鳥等候鳥的天堂。截至2023年,公司在淡水資源壓力較大地區的設施淡水消耗量較2018年減少15%。
- 空氣質量
殼牌GTL(氣轉液)燃料是柴油替代品,無需改裝即可用于現有發動機,有助于降低顆粒物、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與油基產品相比,液化天然氣 (LNG) 作為燃料、氣轉液燃料和機油有助于減少硫排放、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是至今大規模可用的碳含量最低燃料。公司開發的一種瀝青產品可減少生產和攤鋪過程中特定氣體和顆粒物排放,并可將瀝青混合物中的特定氣體和顆粒物平均減少40%。
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
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是一個面向全世界大中學生、鼓勵年輕人利用技術和創新的能效挑戰賽。至2023年,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在全球已舉辦38年;2019年,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開始登陸中國。
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
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
榮譽
編輯重大事件
編輯2021年5月,荷蘭海牙地方法院裁定,到2030年,殼牌公司必須使其碳排放量比2019年時的水平降低45%;這項訴訟是由環保組織“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和17,000多名荷蘭公民所提起。2021年8月12日,殼牌公司同意就1970年原油泄漏事件向尼日利亞南部社區賠償1.11億美元,當地社區長期以來一直在就石油泄漏和環境破壞展開法律斗爭。2022年7月11日,殼牌告知客戶,由于勞資糾紛引發的勞工罷工持續進行,該公司無法從位于澳大利亞西北部的Prelude基礎設施供應液化天然氣;8月24日,殼牌和澳大利亞近海Prelude浮動液化天然氣設施的工會表示,原則上達成了一項勞工協議以結束長期罷工。2022年10月11日,殼牌公司尼日利亞子公司發言人在電子郵件中表示,公司正在調查一條非法管道是否如尼日利亞當局所指控一樣將盜竊的原油運往該公司的一個海上平臺。2023年3月3日,殼牌公司在尼日利亞南部河流州的一條輸油管道發生爆炸,造成至少12人死亡。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4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