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核抗體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什么是抗核抗體

    編輯

    抗核抗體(ANAs,也稱為抗核因子或ANF)是與細胞核內容物結合的自身抗體。在正常個體中,免疫系統會產生針對外來蛋白質(抗原)的抗體,但不會針對人類蛋白質(自身抗原)產生抗體。在某些情況下,會產生針對人類抗原的抗體。

    抗核抗體有多種亞型,如抗Ro抗體、抗La抗體、抗Sm抗體、抗nRNP抗體、抗Scl-70抗體、抗dsDNA抗體、抗組蛋白抗體、抗核孔復合物抗體,抗著絲粒抗體和抗sp100抗體。這些抗體亞型中的每一種都與細胞核內的不同蛋白質或蛋白質復合物結合。它們存在于許多疾病中,包括自身免疫、癌癥和感染。,根據病情不同的抗體流行率。這允許使用抗核抗體診斷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多發性肌炎、皮肌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藥物誘導狼瘡。

    抗核抗體測試檢測個體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體。用于檢測和定量ANA的常用測試是間接免疫熒光和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在免疫熒光中,自身抗體的水平報告為滴度.這是仍可檢測到自身抗體的血清的最高稀釋度。稀釋度等于或大于1:160的陽性自身抗體滴度通常被認為具有臨床意義。高達20%的健康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存在低于1:160的陽性滴度。盡管1:160或更高的陽性滴度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關,但它們也存在于5%的健康個體中。自身抗體篩查可用于診斷自身免疫性疾病,監測水平有助于預測疾病的進展。如果不存在支持診斷的其他臨床或實驗室數據,則陽性抗核抗體測試很少有用。

    抗核抗體

    免疫和自身免疫

    人體對病原體有多種防御機制體液免疫就是其中之一。這種防御機制會響應免疫刺激產生抗體(大糖蛋白)。此過程需要免疫系統的許多細胞,包括淋巴細胞(T細胞和B細胞)和抗原呈遞細胞。這些細胞在檢測到外來蛋白質(抗原)時協調免疫反應,產生與這些抗原結合的抗體。在正常生理學中,識別人類蛋白質(自身抗原)要么經歷程序性細胞死亡(細胞凋亡),要么變得無功能。這種自我耐受意味著淋巴細胞不應激發針對人類細胞抗原的免疫反應。然而,有時這個過程會出現故障,并且會產生針對人類抗原的抗體,這可能會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體亞型

    抗核抗體存在于許多疾病以及一些健康個體中。這些病癥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性關節炎,斯耶格倫綜合征,硬皮病,多發性肌炎,皮肌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藥物誘導的狼瘡,自身免疫性肝炎,多發性硬化,盤狀紅斑狼瘡,甲狀腺疾病,抗磷脂綜合征,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幼年型皮肌炎、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感染和癌癥。這些抗體可以根據它們的特異性進行細分,每個子集對特定疾病都有不同的傾向。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5049/

    (6)
    詞條目錄
    1. 什么是抗核抗體
    2. 免疫和自身免疫
    3. 抗核抗體亞型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