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電渣焊
編輯電渣焊(ESW)是一種用于垂直或接近垂直位置的厚(大于25毫米至約300毫米)材料的高效單道焊接工藝。(ESW)類似于電氣焊,但主要區別在于電弧在不同的位置開始。電弧最初由送入所需焊接位置的焊絲引發,然后添加焊劑。添加額外的助焊劑,直到熔渣到達電極尖端,熄滅電弧。然后將焊絲通過可消耗的導管(如果需要可以擺動)連續送入金屬工件的表面,然后使用熔渣的電阻熔化填充金屬,導致聚結。然后電線和管子沿著工件向上移動,同時在開始之前放置的銅制固定靴(如果需要可以水冷)用于保持正在焊接的板之間的焊縫。電渣焊主要用于連接非常厚的低碳鋼板和/或型材。如果遵守某些預防措施,它也可用于結構鋼和大截面鋁母線。該工藝使用直流(DC)電壓,通常范圍為600A和40-50V,較厚的材料需要更高的電流。由于電弧已熄滅,因此這不是電弧過程。
電渣焊的歷史
編輯該工藝于1940年2月由RobertKHopkins在美國獲得專利(專利號2191481),并于1940年代在蘇聯基輔的帕頓研究所開發和完善。帕頓方法在1950年的布魯塞爾貿易展覽會上向西方發布。在美國首次廣泛使用是在1959年,由芝加哥通用汽車電動部門用于制造牽引電機框架。1968年的霍巴特兄弟俄亥俄州特洛伊市發布了一系列用于造船、橋梁建設和大型結構制造行業的機器。在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之間,據估計僅在加利福尼亞州就有超過100萬個加強筋采用電渣焊工藝焊接。加利福尼亞州最高的兩座建筑物采用電渣焊接工藝焊接-舊金山的美國銀行大樓和洛杉磯的雙塔安全太平洋大樓。在北嶺地震和洛馬普列塔地震提供了一個“真實世界”的測試來比較所有的焊接工藝。北嶺地震后,需要10億美元來修復使用無氣藥芯焊絲工藝制作的焊縫中擴展的焊縫裂紋,而在使用無氣藥芯焊絲工藝焊接的連續板上制作的數十萬個焊縫中,任何一個都沒有出現故障或裂紋擴展。電渣焊工藝。
然而,聯邦公路管理局(FHWA)對新工藝進行了監測,發現電渣焊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封閉熱量,產生了粗晶和脆性焊縫,并于1977年禁止在許多應用中使用該工藝。FHWA委托大學和工業界進行研究,并開發了窄間隙改進電渣焊(NGI-ESW)作為替代方法。FHWA禁令于2000年被取消。
電渣焊的好處
編輯該工藝的優點包括其高金屬沉積速率——它可以以每小時15至20公斤(35至45磅/小時)的速度鋪設金屬——以及焊接厚材料的能力。許多焊接工藝需要不止一個焊道來焊接厚工件,但通常一個焊道就足以進行電渣焊。該過程也非常有效,因為在填充金屬利用率高的同時,接頭準備和材料處理最小化。該過程也是安全和清潔的,沒有電弧閃光和低焊接飛濺或變形。電渣焊很容易實現機械化,從而減少了對熟練手工焊工的要求。
一個焊條通常用于在厚度為25至75毫米(1至3英寸)的材料上進行焊接,較厚的部件通常需要更多的焊條。曾經成功焊接過的xxx工件厚度為0.91m(36in),需要同時使用六個電極才能完成焊接。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5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