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學
編輯礦物學是一門地質學學科,專門研究礦物和礦化制品的化學、晶體結構和物理(包括光學)特性。礦物學的具體研究包括礦物的起源和形成過程、礦物的分類、它們的地理分布以及它們的利用。
礦物學的歷史
編輯早期的礦物學著作,尤其是寶石學著作,來自古巴比倫、古希臘羅馬世界、古代和中世紀中國,以及古印度和古代伊斯蘭世界的梵文文本。書籍上的主題包括在自然史的普林尼,不僅描述了許多不同的礦物,而且解釋他們的許多性質,并基塔人Jawahir(寶石的書)由波斯科學家比魯尼。在德國文藝復興專家格奧爾格·阿格里科拉所寫的作品,如Deremetala(OnMetals,1556)和DeNaturaFossilium(OntheNatureofRocks,1546)開始了該主題的科學方法。對文藝復興后歐洲發展起來的礦物和巖石的系統科學研究。現代礦物學研究建立在晶體學原理(幾何晶體學的起源本身可以追溯到18和19世紀實踐的礦物學)和本發明的巖石截面的顯微研究17世紀的顯微鏡。
NicholasSteno于1669年首次在石英晶體中觀察到界面角恒定定律(也稱為晶體學xxx定律)。這后來被Jean-BaptisteL.Romédel'Islee通過實驗推廣和建立在1783年。RenéJustHaüy,“現代晶體學之父”,表明晶體是周期性的,并確定晶面的方向可以用有理數表示,如后來在米勒指數中編碼。:41814年,J?nsJacobBerzelius根據礦物的化學性質而非晶體結構對礦物進行了分類。威廉·尼科爾(WilliamNicol)于1827年至1828年在研究化石木材的同時,開發了可偏振光的尼科爾棱鏡;HenryCliftonSorby表明,可以使用偏光顯微鏡通過其光學特性來識別礦物的薄片。amesD.Dana于1837年出版了他的xxx版礦物學系統,并在后來的版本中介紹了一種化學分類,該分類仍然是標準。X射線衍射由MaxvonLaue證明1912年,由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的父子團隊發展成為分析礦物晶體結構的工具。
晶體結構
編輯晶體結構是晶體中原子的排列。它由點陣表示,點陣在三個維度上重復基本模式,稱為單元格。晶格可以通過其對稱性和晶胞的尺寸來表征。這些維度由三個米勒指數表示。:91-92晶格通過關于晶格中任何給定點的某些對稱操作保持不變:反射、旋轉、反轉和旋轉反轉,旋轉和反射的組合。它們一起構成了一個數學對象,稱為晶體學點群或晶體類。有32種可能的晶體類別。此外,還有移動所有點的操作:平移、螺旋軸和滑行平面。結合點對稱性,它們形成了230個可能的空間群。:125–126
大多數地質部門都有X射線粉末衍射設備來分析礦物的晶體結構。:54-55X射線的波長與原子之間的距離處于同一數量級。衍射,散射在不同原子上的波之間的相長和相消干涉,會導致不同的高強度和低強度模式,這取決于晶體的幾何形狀。在研磨成粉末的樣品中,X射線對所有晶體方向的隨機分布進行采樣。粉末衍射可以區分手工樣品中可能看起來相同的礦物,例如石英及其多晶型鱗石英和方石英。
不同成分的同晶礦物具有相似的粉末衍射圖,主要區別在于線的間距和強度。例如,Na氯(巖鹽)晶體結構為Fm3m空間群;該結構由鉀鹽(K氯)、方鎂石(鎂哦),布生石(Ni哦),方鉛礦(Pb秒),阿拉芒特(Mn秒),氯銀礦(Ag氯),和osbornite(TiN)。
化學元素
編輯少數礦物是化學元素,包括硫、銅、銀和金,但絕大多數是化合物。鑒別成分的經典方法是濕化學分析,它涉及將礦物質溶解在酸中,例如鹽酸(H)。氯)。然后使用比色法、體積分析或重量分析確定溶液中的元素。
自1960年以來,大多數化學分析都是使用儀器完成的。其中之一,原子吸收光譜,類似于濕化學,因為樣品仍然必須溶解,但它更快更便宜。溶液被蒸發并在可見光和紫外光范圍內測量其吸收光譜。:225–226其他技術包括X射線熒光、電子微探針分析、原子探針斷層掃描和光學發射光譜。
生物礦物學
編輯生物礦物學是礦物學、古生物學和生物學之間的交叉領域。它是研究植物和動物如何在生物控制下穩定礦物,以及沉積后這些礦物的礦物置換順序。它使用化學礦物學的技術,尤其是同位素研究,來確定活植物和動物的生長形式以及化石的原始礦物質含量等。
一種稱為礦物進化的礦物學新方法探索了地圈和生物圈的共同進化,包括礦物在生命起源和過程中的作用,如礦物催化的有機合成和有機分子在礦物表面的選擇性吸附。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