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編輯心律失常,是心跳不規則,包括心跳太快或太慢。甲心臟速率是太快-高于每分鐘100次在成年人-被稱為心動過速,和心臟速率太慢-低于每分鐘60次-被稱為心動過緩。某些類型的心律失常沒有癥狀。癥狀(如果出現)可能包括心悸或心跳之間的停頓。在更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頭暈、昏倒、呼吸急促或胸痛。雖然大多數心律失常病例并不嚴重,但有些會使人容易患中風或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其他可能導致猝死。
心律失常通常分為四組:額外搏動、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律失常和緩慢性心律失常。外節拍包括房性期前收縮,室性早搏和過早交界收縮。室上性心動過速包括房顫、心房撲動和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顫動和室性心動過速。緩慢性心律失常是由于竇房結功能障礙或房室傳導障礙。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臟的電傳導系統出現問題。許多測試可以幫助診斷,包括心電圖(ECG)和Holter監測器。
許多心律失常可以得到有效治療。治療可能包括藥物治療、醫療程序(例如插入心臟起搏器)和手術。治療快速心率的藥物可能包括β受體阻滯劑或抗心律失常藥物,如普魯卡因胺,它們試圖恢復正常的心律。后一組可能有更顯著的副作用,特別是如果長期服用。起搏器通常用于心率緩慢。那些心律不齊的人通常會使用血液稀釋劑進行治療,以降低出現并發癥的風險。那些因心律失常而出現嚴重癥狀或身體狀況不穩定的人可能會以心臟復律或除顫的形式接受受控電擊的緊急治療。
心律失常影響數百萬人。在歐洲和北美,截至2014年,房顫影響了約2%至3%的人口。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導致2013年112,000人死亡,高于1990年的29,000人。心源性猝死是大約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原因,約占全球所有死亡人數的15%。大約80%的心源性猝死是室性心律失常的結果。心律失常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在老年人中更為常見。兒童也可能發生心律失常;然而,心率的正常范圍隨年齡而變化。
心律失常的分類
編輯心跳不規則的聲音。菜單0:00心律不齊的聲音。播放此文件時出現問題?請參閱媒體幫助。心動過速時青少年心臟的聲音。菜單0:00快速心律失常發作期間心跳加速的聲音。播放此文件時出現問題?請參閱媒體幫助。根據維持心律所需的心臟區域對心律失常進行廣泛分類
心律失常可按速率(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機制(自動、再入、觸發)或持續時間(孤立性早搏;對聯;跑步,即3次或更多次心跳;非持續=少于30秒或持續=超過30秒)。
心律失常也按起源部位分類:
房性心律失常
- 竇性心動過緩
- 房性早搏(PAC)
- 流浪心房起搏器
- 房性心動過速
- 多灶性房性心動過速
- 室上性心動過速(SVT)
- 心房震顫
- 心房顫動(Afib)
- 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
交界性心律失常
- 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
- 結合節律
- 交界性心動過速
- 交界處過早收縮
室性心律失常
- 室性早搏(PVC),有時稱為室性額外搏動(VEB)
- 加速的室性心律
- 單形性室性心動過速
- 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
- 心室顫動
- 尖端扭轉型室速
-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發育不良
- 再入室性心律失常
心塊
這些也被稱為AV塊,這是因為它們絕大多數從病理學在出現房室結。它們是心動過緩的最常見原因:
- 一級心臟傳導阻滯,表現為PR延長
- 二級心臟傳導阻滯
- 1型二度心臟傳導阻滯,也稱為MobitzI或Wenckebach
- 2型二度心臟傳導阻滯,也稱為MobitzII
- 三度心臟傳導阻滯又稱完全性心臟傳導阻滯。
一、二、三度傳導阻滯也可發生在竇房交界處。這被稱為竇房傳導阻滯,通常表現為不同程度和模式的竇性心動過緩。
心律失常性猝死綜合征
心律失常性猝死綜合征(SADS),是作為一部分的長期猝死綜合征來形容突然死亡是因為心臟驟停引起的通過尸檢存在或不存在任何結構性心臟疾病的心律失常。在美國,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冠狀動脈疾病,特別是由于心肌氧合不良,即心肌缺血或心臟病發作在美國,每年大約有180,000到250,000人因此突然死亡。SADS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有許多遺傳性疾病和心臟病會影響年輕人,這些疾病隨后會導致沒有先兆癥狀的猝死。
年輕人SADS的病因包括病毒性心肌炎、長QT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兒茶酚胺能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肥厚性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發育不良。
胎兒心律失常
胎兒也可能出現心律失常。胎兒的正常心率在每分鐘110到160次之間。任何超出這些限制的節律都是異常的,并被歸類為胎兒心律失常。這些主要是房性過早收縮的結果,通常沒有任何癥狀,并且后果很小。然而,其中大約1%是心臟結構嚴重受損的結果。
體征和癥狀
編輯心律失常最常見的癥狀是意識到心跳異常,稱為心悸。這些可能是不頻繁的、頻繁的或連續的。其中一些心律失常是無害的(雖然會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但其中一些會導致不良后果。
一些心律失常不會引起癥狀,并且與死亡率增加無關。然而,一些無癥狀心律失常是與不良事件的關聯。例子包括心臟內血液凝固的風險較高,以及由于心跳微弱而導致輸送到心臟的血液不足的風險較高。其他增加的風險是栓塞和中風、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
如果心律失常導致心跳太快、太慢或太弱而無法滿足身體的需要,這表現為血壓降低,并可能導致頭暈或頭暈,或暈厥(昏厥)。
某些類型的心律失常會導致心臟驟停或猝死。
使用心電圖對異常進行醫學評估是診斷和評估任何特定心律失常風險的一種方法。
機制
編輯心律失常是由兩種主要機制之一引起的。xxx心律失常的是增強的或異常的結果脈沖在地層始發起搏器或他的-浦肯野網絡。第二個是由于折返傳導障礙。
心律失常的診斷
編輯心律失常通常首先通過簡單但非特異性的方法檢測到:用聽診器聽診心跳,或感覺外周脈搏。這些通常不能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但可以給出心率的一般指示以及它是規則的還是不規則的。并非所有的心臟電脈沖都會產生可聽見或可觸及的搏動;在許多心律失常中,過早或異常的搏動不會產生有效的泵血作用,并且會被視為“跳過”的搏動。
用于評估心律的最簡單的特定診斷測試是心電圖(縮寫為ECG或EKG)。一個動態心電圖監測是被記錄在24小時內,檢測可能發生的短暫和不可預知全天心律不齊的心電圖。
可以對心臟電活動進行更高級的研究,以評估異常心跳的來源。這可以在電生理學研究中完成,這是一種血管內手術,它使用導管“聆聽”來自心臟內部的電活動,此外,如果找到心律失常的來源,通常可以消融異常細胞,心律失常可以xxx糾正。經食道心房刺激(TAS)改為使用通過食道插入到左心房后壁距離僅約5-6毫米的部分的電極(在不同年齡和體重的人中保持不變)。經食管心房刺激可以區分心房撲動、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和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它還可以評估沃爾夫-帕金森-懷特綜合征患者的風險,以及終止再入引起的室上性心動過速.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