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貨車
編輯小型貨車,設計用于運送后排乘客的車輛,具有兩排或三排可重新配置的座椅。歐洲的等效分類是M段,通常稱為MPV(多用途車輛)或載客車/移動車。小型貨車通常具有“單箱”或“雙箱”車身配置、更高的車頂、平坦的地板、后排乘客的滑動門和高H點座椅。
與全尺寸貨車相比,小型貨車現在基于乘用車平臺并具有較低的車身(以安裝在典型的車庫門開口內)。一些早期版本,例如福特Aerostar和雪佛蘭Astro,使用了緊湊型皮卡車平臺。
xxx尺寸的小型貨車也被稱為“大型MPV”,并在1984年推出道奇Caravan和雷諾Espace后開始流行。通常,這些具有源自D級乘用車或緊湊型皮卡的平臺。自1990年代以來,小型貨車的小型CompactMPV和MiniMPV尺寸也開始流行。如果使用“小型貨車”一詞而未指定尺寸,則通常指xxx尺寸(即大型MPV)。
小型貨車的特征
編輯底盤
與大型貨車相比,小型貨車/MPV幾乎完全采用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布局;一些車型系列提供全輪驅動作為選項。除了采用克萊斯勒小型貨車的外形,該配置還允許減少發動機侵入并降低乘客艙的地板。與更大的全尺寸貨車一樣,幾乎完全使用一體式結構(雷諾Espace和通用APV小型貨車的空間框架設計是一個顯著的例外)。
小型貨車/MPV要么在不同的底盤架構上生產,要么與大型轎車共享平臺;最近的設計還與SUV/CUV共享通用平臺。為了降低工程和生產成本,小型貨車與其他車輛生產線共享底盤和動力總成部件。
體型
小型貨車/MPV幾乎完全使用前置發動機布局,使用兩箱或一箱車身設計。后者通常用于最近的設計,因為行人安全需要使用更高的引擎蓋。乘客艙裝有兩個前排斗式座椅,后跟一排或兩排座椅,通常采用2+2+3配置。
與其較大的同行一樣,小型貨車/MPV使用多種配置的側門和后門。許多示例使用滑動門,而其他示例提供前鉸鏈門(與乘用車一致)。最初是1982年NissanPrairie上引入的一項功能,1996年克萊斯勒小型貨車引入了駕駛員側滑動門;到2002年,銷售的所有小型貨車都帶有車身兩側的車門。大多數小型貨車都配置有后尾門;很少有小型貨車使用面板式后門(雪佛蘭Astro、福特Aerostar和梅賽德斯-奔馳Metris的貨運版)。
作為一種多用途車輛(雖然不是商用車輛),小型貨車的設計具有可重新配置的內部結構,可以載客或載貨。xxx個例子設計有可拆卸的后排座椅,從地板上松開以進行拆卸和存放(與較大的貨車一致);然而,用戶對設計的接受度很差(因為許多座椅很重且難以拆卸)。1995年,本田奧德賽推出了第三排座椅,可平折疊到地板上;類似汽車的設計,奧德賽的折疊平放后排座椅配置被許多競爭對手采用,克萊斯勒在2005年推出了折疊平放的第二排座椅。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