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干底盤
編輯主干底盤是一種類似于車架式車身設計的汽車結構底盤。它不是二維梯形結構,而是由連接前后懸架連接區域的堅固管狀主干(橫截面通常為矩形)組成。然后將身體放置在該結構上。它首先用于1904年的英國羅孚8hp,然后是1909年的法國Simplicia汽車。
主干底盤由HansLedwinka廣泛開發,他在Tatra11和后續車輛上大量使用它。Ledwinka后來在Tatra卡車上使用帶有中心管的骨架框架和帶有擺動驅動軸的車軸,被稱為Tatra概念。
主干底盤的設計
編輯卡車主干底盤是捷克Tatra重卡(越野、軍用等)的設計特色。漢斯·萊德溫卡(HansLedwinka)于1923年將這種風格的底盤用于Tatra11汽車。隨后,他在具有出色越野能力的6x4模型Tatra26卡車上開發了該設計。
斯柯達大眾(1934)的底盤LotusElan底盤帶后查普曼支柱懸架DeTomasoP70賽車主干底盤和行走裝置。相同的零件后來用于生產DeTomasoMangusta。
這種底盤已被用于眾多跑車。它不提供防止側面碰撞的保護,因此必須與可以彌補這一缺點的車身結合使用。
使用骨干底盤車的實例是Simplicia(1910),豹貓鼬,DMC德羅寧,勞埃德600,蓮花伊蘭,蓮花Esprit的和歐洲,斯柯達熱門,斯柯達快速,斯柯達精湛,塔特拉77,塔特拉87,塔特拉97等和TVRS1。帶有主干底盤的卡車包括Tatra111、Tatra148和Tatra815.一些汽車還使用骨架作為底盤的一部分來加強它。示例包括大眾甲殼蟲,其中傳輸隧道形成了主干。
混合主干梯式底盤
除了外層空間框架外,Locost似乎還使用了主干。但檢查表明,在標準形式下,它增加的剛度可以忽略不計,僅用作形成傳輸隧道的金屬板的方便支撐結構。的凱旋先驅和凱旋Vitesse的使用雙凸緣框部分骨干承載主扭轉和彎曲載荷,與光信道段側面欄桿以硬化體,而凱旋噴火和凱旋GT6跑車僅采用雙箱截面主梁,車身側梁分離,后懸架前后載荷也由地板承擔,而不是直接由底盤承擔。
主干底盤的優點
編輯- 標準概念卡車的上部結構必須能夠承受扭轉,隨后的磨損會縮短車輛的使用壽命。
- 在越野行駛時,半軸與地面有更好的接觸。這在道路上并不重要。
- 傳動軸的脆弱部分被粗管覆蓋。整個系統非常可靠。但是,如果出現問題,維修會更加復雜。
- 模塊化系統支持配置具有各種軸距的2、3、4、5、6或8軸車輛。
主干底盤的缺點
編輯- 制造主干機箱更復雜且成本更高。然而,需要更多的全輪驅動車軸,成本效益轉向有利于主干底盤。
- 對于給定的扭轉剛度,主干底盤比一體式車身更重。
- 底盤不提供側面碰撞保護。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