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培養皿
編輯培養皿是一種淺透明帶蓋培養皿生物學家使用保持生長培養基中,細胞可以被培養,本來,細胞細菌,真菌和小苔蘚。該容器以其發明者、德國細菌學家朱利葉斯·理查德·佩特里(JuliusRichardPetri)的名字命名。是最常見的培養皿類型.培養皿是生物實驗室中最常見的物品之一,并已進入流行文化。該術語有時以小寫形式書寫,尤其是在非技術文獻中。
后來稱為培養皿的方法最初是由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于1881年在他的私人實驗室中開發的,作為一種前體方法。作為科赫的助手,柏林大學的佩特里于1887年進行了今天的最終修改。
青霉素,xxx種抗生素,在1929年被發現時,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霉菌是污染了一個細菌培養在培養皿中就各地殺死細菌的。
培養皿的特性和變體
編輯培養皿通常是圓柱形的,直徑大多在30到200毫米之間,和高徑比從1:10到1:4不等。方形版本也可用。
培養皿傳統上是可重復使用的,由玻璃制成;通常采用耐熱硼硅酸鹽玻璃,以便在120–160°C下進行適當的消毒。
這些盤子通常覆蓋著一個淺透明的蓋子,類似于盤子本身稍寬的版本。玻璃盤子的蓋子通常是寬松的。塑料盤子可能有緊密貼合的蓋子,會延遲內容物的干燥。或者,一些玻璃或塑料版本的邊緣可能有小孔,或蓋子下側的肋骨,以允許空氣流過培養物并防止水凝結。
一些培養皿,尤其是塑料培養皿,通常在其蓋子和底座上帶有環和/或槽,這樣它們在堆疊時就不太容易相互滑落。
小盤子可能有一個突出的底座,可以固定在顯微鏡載物臺上進行直接檢查
有些版本的底部可能印有網格,以幫助測量培養物的密度。
甲微孔板是具有平底的腔的陣列,每個基本上是一個小的培養皿中的單個容器。它可以同時接種和培養數十個樣本的數十個或數百個獨立培養物。除了比單獨的盤子更便宜和方便外,微孔板也更適合自動化處理和檢查。
培養皿的用途
編輯微生物學
培養皿在生物學中被廣泛用于培養細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它最適合在固體或半固體表面上茁壯成長的生物。
的培養基通常是一個瓊脂平板,層幾個毫米的厚瓊脂或瓊脂糖凝膠包含任何營養素生物體需要(如血液,鹽,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其他所需的成分(如染料,指標,并藥物)。將瓊脂和其他成分溶解在溫水中,倒入盤中冷卻。一旦培養基凝固,就接種(“鍍”)生物體樣品。
然后培養皿在生物體生長期間不受干擾數小時或數天,可能在培養箱中。它們通常被覆蓋或倒置放置,以減少空氣傳播孢子污染的風險。
病毒或噬菌體培養需要先在培養皿中培養一批細菌,然后培養皿成為病毒接種物的培養基。
雖然培養皿在微生物研究中很普遍,但較小的培養皿往往用于大規模研究,其中在培養皿中培養細胞可能相對昂貴且勞動密集型。
污染檢測和映射
培養皿可用于可視化表面上的污染位置,例如廚房柜臺和器皿、衣服、食品制備設備或動物和人類皮膚。
對于這種應用,可以填充培養皿,使培養基稍微突出培養皿邊緣,以便更容易在堅硬物體上取樣。以這種方式制備的淺培養皿稱為復制生物檢測和計數(RODAC)板,可在市場上買到。
細胞培養
培養皿也可用于真核生物分離細胞的細胞培養,例如用于免疫擴散研究、固體瓊脂或液體培養基。
植物學和農業
無菌細胞培養植物的小立碗蘚上的瓊脂平板在培養皿
培養皿可用于觀察植物萌發的早期階段,并從分離的細胞中無性生長植物。
昆蟲學
培養皿可能是研究昆蟲和其他小動物行為的方便圍欄。
化學
由于其較大的開放表面,培養皿是在室溫下或在烤箱和干燥器中蒸發溶劑和干燥沉淀物的有效容器。
樣品存儲和展示
培養皿還可以方便地臨時存放樣品,尤其是液體、顆粒或粉末樣品,以及昆蟲或種子等小物體。它們的透明度和平坦的輪廓允許用肉眼、放大鏡或低倍顯微鏡檢查內容物,而無需取下蓋子。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2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