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91年畢業于大學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92年赴美留學,分別獲羅切斯特大學生物物理學碩士和大學商學院MBA學位。2006年獲大學數量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6至2000年,就職于華爾街高盛集團等投資銀行。2000年,任中國證監會戰略發展委委員。2001至2006年,任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2006年,任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兼任證券期貨研究院執行院長。2014年4月,任中國證監會創新業務監管部主任、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證券期貨研究院執行院長。2014年7月,任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主任。
曾主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2008年),《中國資本市場二十年》(2012年),譯著《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2005年),編著《資本市場:中國經濟的鋒刃》(2010年)等。2011年10月29日,曾為十一屆全國常委會作題為《資本市場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專題。
學術成就
1、《機構投資者發展與中國資本市場波動性和有效性分析》(博士論文)獲大學2006年度優秀論文;
2、譯著《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獲2005年度最佳經濟管理類圖書,至今已45次印刷;
3、主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以來xxx份系統性地總結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和經驗,并對到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進行規劃的報告;
祁斌
4、關于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政策、戰略和規劃的研究報告若干。
5、資本市場與中國經濟的關鍵十年
6、監管轉型與金融產業發展--以2002-2005 年間的中國基金業的發展為例
7、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資本市場--經濟轉型下的資本市場
8、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轉型與突破
9、資本市場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
觀點摘要 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資本市場
今天我選取的題目是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資本市場,但并不想就資本市場而談資本市場,而是想把它放在未來若干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轉型的大背景下去討論,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我們希望有一個什么樣的資本市場,能夠為我們的經濟、為我們的國家,起到一個什么樣的作用。為什么?因為資本市場已經是中國經濟的重要舞臺。2012年,中國上市公司與規模以上企業的盈利之比達到43%,截至6月底,中國上市公司總市值與P之比達到35%,未來這些比例還會上升;在《財富》發布的2013年世界500強榜單中,共有95家中國企業上榜,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跟這個市場直接或間接地打交道,因為你要跟中國經濟打交道。在未來的中國經濟社會活動中,這個舞臺的重要性只會愈發,有一點像我們生活中的空氣和水。因而,推動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也不可避免地應該成為我們在座各位共同的和職責。
與華爾街
我在讀一本書,《時代》,推薦給大家。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厚重,它通過對一個歷史人物的描述,回顧了中國過去30年的歷史,而且不僅僅是30年,可以說是中國過去將近100年從復興的過程。盡管我們在座的各位同志很多都是過去30年歷史的親歷者,但是從一位研究中國問題的外國人的視角去全面梳理一遍這段歷史,對我們仍然不無裨益。尤為重要的是,歷史是很難割裂的,它往往具有很強的連續性,回顧歷史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研判中國的未來,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向正確的方向前行。
這本書里有一個很不起眼的細節,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特地摘錄在這里,與各位分享。1974年,xxx次復出,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微博]代表大會。在會議期間,星期天,在紐約的行程有一些空閑時間,手下人問他想做點兒什么,干脆地說:去華爾街看看。在看來,華爾街不但是美國資本主義的象征,而且是美國經濟實力的象征。他具有一種尋找實力的真正來源并理解這種來源的本能,華爾街在星期天都關門歇業,還是讓下屬把他帶到了那里,這樣他至少可以對此地有一個印象。
1974年的中國,正處于期間,高度封閉,絕大部分中國人對華爾街聞所未聞,當時的意識形態方面也處于高度的狀態,去資本的象征華爾街看看無疑有一點離經叛道,但卻要去。為什么?該書的作者,哈佛大學的傅高義教授認為,憑其驚人的直覺洞察到,美國之所以能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傲視全球,其背后最重要的推動力之一,可能正是來自于這條長不足500米的小街。
將近20年之后,1992年,在其生涯的最后一次重要活動南巡時,講過這么一段話:證券、股市,這些東西好不好,有沒有,是不是資本市場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是要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他的勇氣和判斷力,使得當時剛剛踉蹌起步的中國資本市場堅定了前行的方向。
再過了一個20年的今天,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公司在這個市場掛牌上市,每天中國社會大致有一億人在這個市場進行交易,每個人身后是一個家庭,這個市場的漲跌影響到中國社會近1/3人口的財富和福祉。無疑,今天的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的主舞臺。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內容,我想分成三個部分:xxx部分,談談對于國際國內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認識;第二部分,就正在推進的中國資本市場的與發展談一些個人的體會;第三部分,探討一個比較大的話題,大國的興起與衰落,并由此探討中國社會未來中長期的發展。
xxx部分:我們的世界和時代
2011年底,在一次內部的論壇上,我做過一個發言,后來論壇的主辦方根據錄音整理了文字稿,我起了個題目叫《中國經濟的圍城與穿越》,網上可以搜到。當時對國際國內形勢做了一些研判:一是歐債危機,用了一個糟字,沒有最糟,只有更糟;二是中東局勢,用了一個亂字,沒有最亂,只有更亂;三是中國面臨的國際,用了一個險字,沒有最險,只有更險;四是中國經濟轉型,用了一個難字,沒有最難,只有更難。一年半后的今天,有些情況被不幸言中。
英雄遲暮的歐洲
一年后的歐洲形勢怎么樣了?我選了幾張關于歐洲的圖片,因為圖像給人的印象超過語言的很多倍。xxx張是我們去年年底到意大利訪問時,在米蘭的街上邂逅了的人群,發現他們優哉游哉,勝似閑庭信步,你實在是很難想得起來,這是一個危機的國家,不禁感慨,歐債危機至少暫時無解;第二張圖片上是卡梅倫和默克爾在對話,卡梅倫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他應該慶幸他的前任的前任做了一個英明的決斷,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另一方面他仍然面臨一個非常的決策,英國要不要退出歐盟,而如果英國退出歐盟,歐洲的一體化進程將再遭重創;第三張圖片上是美麗的地中海小島,這個風景如畫的國家叫塞浦斯,雖瀕臨破產,正在成為歐債危機中倒下的最新的一塊多米諾骨牌。
我們一直認為,歐洲的問題是多個維度的。首先是高福利主義,高福利主義的真正問題不是增加了社會的成本,而是上去了就下不來;其次是歐元問題,歐元問題的本質是大鍋飯問題,建立過計劃經濟的人們都知道大鍋飯最終會帶來沒有飯吃;而從中長期來看,歐洲真正的、xxx的問題是全球化時代的競爭力衰退。歐洲的傳統優勢產業如汽車,一方面因成本過高而面臨新興國家的沖擊,另一方面,囿于自身經濟體制和金融體制的非市場化,創新能力又無法與美國抗衡。歐洲問題的出,可能只有較為徹底的市場化并實現對外。但我們看到的現實卻往往恰好相反。在今天的歐洲,任何福利的降低都大規模的,任何來自新興經濟體的并購都百般。界大家庭中,曾以文藝復興和工業xxx于世界的歐洲,似乎步入了英雄遲暮的不歸之。
不幸的中東
今天的中東依然亂象叢生,從穆巴拉克,到卡扎菲,再到阿薩德,托爾斯泰說過,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東的不幸,至少給我們兩個。xxx,中東為什么與現代文明錯失交臂?在歷史上,阿拉伯民族曾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曾經了代數學和三角學等科學學科。但在近現代史上,與世界遠隔千山萬水的東亞,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韓國取得了驚人的現代化成就,中國在經歷了洋務運動失敗和諸多社會實踐后最終也了的道,而與歐洲僅有地中海之隔的阿拉伯世界似乎一直未能駛上現代化的航程,這可能與其發現了豐富的石油礦藏不無關系,即所謂資源。第二,文明的進步往往是整體性的和漸進式的,一個國家的文明水平很難在一夜之間實現躍遷。穆巴拉克年輕的時候是個者,不幸的是他干了四十多年,老百姓不干了,把他趕下了臺。選上來一個穆爾西,悄悄地還是想搞,老百姓又上街了。今天的開羅,和以前沒有太大的區別。穆爾西的下臺和軍的上臺為中東亂局增添了一個最新的注腳。
觀察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還有一個無法回避的主題詞,叫做瘋狂的貨幣。2008年后的世界,圍繞著貨幣,演繹了一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博弈,先是美元的量化寬松,接著是歐元幾近崩潰,再到日元的無限量化寬松,貨幣貶值的競賽似乎方興未艾。
2011年底,北朝鮮的更迭,引發了對東北亞局勢的關注,過去一年中,我們發現,中國周邊的,首先是黃巖島,然后是,然后是核試驗,樹欲靜而風不止,沒有最險,只有更險。在某種意義上,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迅速改變了世界地緣的版圖,在可預見的未來,國際的困難局面或將成為常態,對崛起中的中國,這是無法回避的成長的煩惱。
糾結的中國
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按照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說法,世界上還從未出現過如此大規模而又持久的經濟增長。我們目力所及的范圍之內,大部分能生產的東西,中國幾乎都成為世界xxx,手機、電腦、DVD、電視機、洗衣機,等等,產量均居世界xxx。中國成功地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工廠。我們這一代人,經歷過貧窮的年代,感受到了過去30年物質生活爆炸式的增長。這讓我們想起了狄更斯的一句名言,這是一個xxx的時代。
但也正如他的名言所警示的那樣,事物往往有它的另外一面。突如其來的霧霾使大家不知所措,在2013年的第1個月中,沒有霧霾的日子只有五天。但天氣糟糕的遠遠不只是。2011年世衛組織對全球近1100個城市空氣質量進行了排名,排名1035位,進入排名的31個省會城市中,海口排名xxx,名列第814位。
中國創造了一個流行詞叫做糾結。今天的中國,可能最不缺的就是糾結,它幾乎成為我們時代的特征。我們很容易在一個產品--iPhone5中觀察到這種糾結。2012年9月,這一邊,我們看到中國社會熱烈追捧剛剛出爐的iPhone5,在上市的xxx天就搶購一空,于是很多人會不遠萬里飛到紐約去搶購,新浪上有一張新聞圖片,在紐約蘋果的旗艦店門口排隊的人群里,中國人超過了1/3,這張圖片的標題叫iPhone5在紐約開賣,美國因華人而笑了;那一邊,在同一個月,我們看到,生產iPhone5的富士康,其在太原和鄭州的廠區接連發生騷亂。這個糾結的背后是中國界產業鏈中嚴重缺乏談判力。在iPhone5近400美元的價值鏈中,富士康只拿到不到7美元的加工費。郭臺銘是個資本家,富士康的管理也無疑存在著很多問題,但一個更加尖銳的事實是,其在全球產業鏈中僅有這樣的談判力,即使郭臺銘變成活雷鋒,大概也不夠分的。而我們大部分的企業,界產業鏈中的談判力,遠不及富士康。
同樣不缺糾結的,是2012年的國慶黃金周。這一邊,我們看到中國人民興高采烈地涌向全國各地的旅游景點,以及世界的購物勝地,幾乎使中國的黃金周成為了世界的黃金周;那一邊,我們也看到,高速公擁堵、車輛排起長龍,海灘上遺棄的垃圾須以噸計量,在風景名勝因為排隊加塞而撥刀相向,如此等等。這個時候有人去問大家你幸福嗎?,難怪會有人說我姓曾。這個糾結的背后,凸顯了迅速前行的中國社會到的各種問題,基礎設施亟待改進,水平亟待提高,還有社會激增的期望值與經濟社會的進步速度之間可能產生的落差。
中等收入陷阱之謎
這種落差,或許能幫助我們理解經濟學上著名的中等收入陷阱之謎。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當一國的經濟水平發展到人均P達到3000-4000美元之后,往往會進入一個矛盾多發期,比較典型的國家有阿根廷、馬來西亞、墨西哥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阿根廷。100年前的今天,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P接近4000美元,隨后不幸地經歷了經濟停滯、亂象、分化、多發、過度城市化、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十大社會亂象。100年后的今天,阿根廷依舊步履艱辛。與阿根廷幾乎在同一起跑線上起步的美國,今天已經達到48000美元,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關于中等收入也有一些比較寬松的定義,例如世行有一種定義,人均800美元就算是中等收入。按照這種定義統計,1950年的時候,世界上就有將近100個國家跨入了中等收入門檻,但是60年過去了,將近90個國家沒有走出來。
經濟學界關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棟,但問題的本質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往往在經濟發展的早期,經濟的快速增長與社會的期望基本契合,甚至會超預期,但達到一定階段以后,經濟的發展可能會瓶頸。例如,要發展創新經濟,往往需要依靠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水平的提高,法律體制的完善,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等等。經濟學上稱之為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而這個提高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與此同時,社會期望值的增長不會止步,它往往會一日千里,往往會是線性的,或者是加速的。兩者的剪刀差,帶來了很多國家社會的失落乃至動蕩。
這可能是為什么往往是在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后,而不是早期,社會容易出現問題的根源。當然,這個經濟增長的瓶頸期,或者飽和期、平緩期究竟是出現在人均P800美元還是1000美元、還是2000、3000、4000美元時,可能會因為國情或時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卻是任何國家發展道上必經的一個階段。
2010年底,中國的人均P達到了4000美元,但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只腳已經跨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門檻,問題是另一只腳怎樣盡快地跨出來。我們清楚地看到有些問題在我們的社會已經,需要面對的是,怎樣以最快的方式平穩地渡過這么一個的階段。
或許,xxx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加快的步伐,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使之趕上社會期望值的激增。盡管管理社會預期也是國家治理的必要舉措,但在這方面努力的結果往往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任免信息
2016年8月3日, 據財新網報道,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祁斌被任命為中投公司副總經理,今日已上任。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