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門答臘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蘇門答臘

    編輯

    蘇門答臘在古代以梵文名稱Suwarnadwīpa(“黃金島”)和Suwarnabhūmi(“黃金之地”)而聞名,因為該島的高地有黃金礦床。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蘇門答臘形式是在1017年,當時當地國王哈吉·蘇門答臘(蘇門答臘地的國王)派使者到中國。阿拉伯地理學家在10至13世紀稱該島為拉姆里(Lamuri、Lambri或Ramni),指的是現代班達亞齊附近的一個王國這是貿易商的第一次登陸。該島也以其他名稱而聞名,包括安達拉斯島或佩爾查島。

    在13世紀后期,馬可波羅將王國稱為薩馬拉,而他同時代意大利旅行家波代諾內的奧多里克則使用了Sumoltra的形式。在14世紀后期,由于SamuderaPasai王國和隨后的亞齊蘇丹國的崛起,當地形式的蘇門答臘在國外流行起來。

    此后,后來的歐洲作家大多使用蘇門答臘島或類似形式的全島名稱。

    蘇門答臘的歷史

    編輯

    Srivijayan的影響在11世紀被印度南部的Chola帝國擊敗后減弱。與此同時,伊斯蘭教在公元6世紀和7世紀通過阿拉伯人和印度商人傳入蘇門答臘。到13世紀后期,薩穆德拉王國的君主皈依了伊斯蘭教。馬可波羅于1292年訪問了該島,并于1321年訪問了他的意大利同胞波代諾內奧多里克。

    蘇門答臘

    摩洛哥學者伊本·白圖泰與蘇丹一起訪問了15天,并指出薩穆德拉市是一座漂亮的大城市,有木墻和塔樓,他的回程還有兩個月。強大的亞齊蘇丹國繼承了薩穆德拉,并延續到了20世紀。隨著荷蘭人的到來,許多蘇門答臘諸侯國逐漸落入他們的控制之下。北部的亞齊是主要障礙,因為荷蘭人卷入了漫長而代價高昂的亞齊戰爭(1873-1903)。

    該島受到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噴發和2004年節禮日海嘯的嚴重影響。

    人口統計

    編輯

    蘇門答臘的人口并不特別稠密,每平方公里有123.46人——總共約5855.7萬人(在2020年人口普查中)。由于其廣闊的范圍,它仍然是世界上人口第五多的島嶼。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34666/

    (1)
    詞條目錄
    1. 蘇門答臘
    2. 蘇門答臘的歷史
    3. 人口統計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