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軸偏差
編輯心臟的電軸是去極化波傳播的凈方向。它是使用心電圖 (ECG) 測量的。通常,這始于竇房結(SA結);去極化波從這里向下傳播到心尖。六軸參考系統可用于可視化去極化波可能傳播的方向。
在六軸圖上:
- 如果電軸落在 -30° 到 +90° 的值之間,這被認為是正常的。
- 如果電軸在 -30° 到 -90° 之間,這被認為是左軸偏差。
- 如果電軸在 +90° 到 +180° 之間,這被認為是右軸偏差 (RAD)。
RAD 是一種 ECG 發現,可以作為解剖學上的正常變異或潛在病理學的指標出現。
體征、癥狀和危險因素
編輯RAD 通常沒有癥狀,通常在心電圖檢查中偶然發現。RAD 患者表現出的許多癥狀與其不同的原因有關。下表顯示了四種最常見的原因以及與之相關的體征、癥狀和風險因素。
右軸偏差的原因
編輯束狀阻滯
左后束的阻塞將導致左心室前部的激活,隨后心室的其余部分在從上到下的方向上激活并指向右側。這將導致心電圖上的右軸偏差發現。雙束支傳導阻滯是右束支傳導阻滯和左前分支阻滯或左后分支阻滯的組合。因此,將通過剩余的束傳導至心室。ECG 將顯示 RBBB 的典型特征以及左或右軸偏差。
側向心肌梗死
左心室側壁由左前降支 (LAD) 和左旋支 (LCx) 動脈供血。因此,側壁的梗塞將導致軸偏離梗塞部位。
右心室肥大
右心室增厚導致電軸右偏
預激綜合征
預激是指由于脈沖通過旁路繞過 AV 結而導致心室的早期激活。輔助通路是心臟發育過程中形成的異常傳導通路。預激綜合征的一個例子是 Wolff Parkinson White 綜合征。此處,左側旁路的存在導致軸右偏。
室性心動過速
束狀心動過速通常起源于左束支后束。它們產生持續時間相對較短的 QRS 波群,具有右束支傳導阻滯模式。起源于左前束的心動過速會導致電軸右偏。
右心室流出道心動過速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或三尖瓣環。由于它來自右心室,脈沖從肺動脈瓣下方向下傳播,并出現右軸偏移。
室性異位癥
室性異位癥是指心跳是異常心跳,其中 QRS 波群明顯更寬。當異位心跳的起源在前束時,則存在右軸偏差。
病理生理學
編輯病理生理取決于電軸右偏的具體原因。大多數原因可歸因于四種主要機制之一。這些包括右心室肥大、左心室肌肉質量減少、傳導通路改變和心臟在胸腔中的位置改變。
右心室肥大
右心室心肌質量增大可導致電軸右偏。這種機制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更多的肌肉質量將導致心臟那側的去極化幅度更大。其次,通過右心室的心臟去極化將比左心室慢,因此右心室對心軸的影響將占主導地位。
左心室萎縮
左心室心肌質量的減少將使去極化平衡向右移動。例如,由左心室缺血引起的疤痕和萎縮會導致心臟左側的去極化作用減弱。因此,右心室的去極化幅度將大于左心室,使軸向右移動。
傳導異常
心臟傳導通路的變化可導致電軸右偏。例如,從左心房到左心室的旁路,如 Wolff-Parkinson-White 綜合征,將導致左心室比右心室更早完成去極化。因此,右心室對心軸的影響更大。
心臟在胸中的位置
心尖通常朝向左側。心臟更垂直的方向,將軸向右移動。從生理上講,這可能發生在又高又瘦的人身上。在病理學上,諸如左側氣胸和肺部過度充氣(例如 COPD)等情況會導致心臟向右移位。右位心的先天狀況導致電軸右偏。
右軸偏差的診斷
編輯一般來說,ECG 跡線的正(向上)偏轉表明電活動向測量電極移動,而 ECG 跡線的負(向下)偏轉表明電活動遠離測量電極。心電軸可以通過使用象限法或度數法從心電圖估計。
- 象限法:通常觀察導聯 I 和 II。如果導聯 I 為正(在六軸參考系統上轉換為 0°)且導聯 II 為正(轉換為 60°),則估計心電軸落在正常范圍內的左下象限。另一方面,如圖 2 所示,如果導聯 I 為負(轉換為 180°)而導聯 II 為正,則估計心電軸落在右下象限,表明電軸偏右。同樣,可以使用 I 和 aVF 導聯。
- 度數法:首先確定QRS波群或等電(平)QRS波群最小的導聯(導聯a)。在六軸參考系統上定位引線軸后,確定垂直于它的引線(引線 b)。如果導聯 b 為正,則可以估計電心軸位于導聯 a 和導聯 b 軸之間的象限內。
一種快速識別軸偏差的簡單工具(圖 3)是流行的助記符;達到右軸偏差和離開左軸偏差。這是指導聯 I 和 III 的出現。如果 QRS 波群在 I 導聯中為負而在 III 導聯中為正,則 QRS 波群似乎正在相互接觸。這表示右軸偏差。反之,如果 QRS 復合波在 I 導聯陽性而在 III 導聯陰性。線索有相互離開的外觀。如果 II 導聯的 QRS 復合波也為負,則證實電軸左偏。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3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