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學院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校園介紹 學院簡介 廣東金融學院

      廣東金融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院校,也是華南地區xxx的金融類高校,創辦于1950年。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從“專科”升格為“本科”;201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2012年,面向港澳臺地區招收xxx屆本科生。學院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學生11958人。教職工925人,專任教師690人,正高職稱55人,副高職稱167人,具有碩士學歷303人,博士48人。同時,還聘有一批校外的學者和金融界的專家擔任兼職(客座)教授。

    學院分設廣州校本部和肇慶校區,占地面積998畝,建筑面積約29萬平方米,優美,教學和生活設施齊全;建有計算機網絡中心、語音室、多教室、電子閱覽室等;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121萬冊、電子圖書15萬種、中外文期刊2167種;還建有模擬銀行、金融、國際貿易電子商務、財務會計、保險、工商管理商務英語等專業實驗室,并擁有華南地區收藏最為豐富的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

    學院重視科學研究,加大投入,建立激勵機制,遴選學科學術帶頭人,組建科研機構,成立了華南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所、勞動經濟和人力資源研究所、會計和審計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所、法律研究所、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等,形成了有一定實力的科研團隊,取得了一批科研。近幾年來,我校教師主持或完成了xxx和省級科研課題29項,廳級課題20多項,在國內外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2000多篇,其中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保險研究》、《世界經濟》和《中國軟科學》等國內權威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獲各種項36項。

    廣東金融學院

    學院不斷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2002年5月,“歐元之父”、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蒙代爾教授來校訪問并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美國信諾保險公司在華南地區惟一的LOMA考試中心設在我校,目前該考試中心由盈科保險公司提供贊助;美國州立格雷港學院、英國倫敦城市大學、BC理工學院、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等國外高校與我校建立了教育合作關系;英國商聯保險公司、豐泰保險公司、法國安盛保險集團、以及新華集團等一批境外金融機構和知名企業在我校設立了教學金。

    學院除承擔普通全日制教育任務外,還積極開辦本科和專科函授、電大、網絡等形式的學歷教育和短期干部培訓。還設有廣州高級金融人才培訓中心、金融英語培訓中心、計算機培訓中心、金融法規培訓中心和自學考試中心,并被廣東省人事廳確定為金融系統省級繼續教育。

    學院立足廣東、面向全國,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創新辦學機制,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本科教育為主體,以金融行業為依托,構建特色鮮明的專業結構體系與優勢學科。學院以商科類、社會科學類學科為主干,以金融、保險專業為龍頭,人文科學和工科等學科協調發展,辦成具有高水平的經濟管理類應用型本科院校。

       歷史沿革

    正門1950年,中國人民銀行華南分區行銀行學校正式成立。

      1951年,更名為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銀行學校。

    1953年,更名為廣東省分行干部學校。

      1958年,廣東省分行干部學校和廣東省財稅干部學校合并為廣東省財銀干部學校。

      1961年,廣東省財銀干部學校和廣東省供銷干部學校、廣東省糧食干部學校、廣東省商業干部學校、廣東省對外貿易干部學校合并為廣東省財貿干部學校。

      廣東金融學院

      1966年,“”開始,學校停辦。

      1973年,廣東省銀行學校復辦,同年向社會招生。

      1979年8月,更名為廣東銀行學校,成為部屬中專。

      1980年,開始建設龍眼洞新校址。

    1981年,廣東肇慶、海南海口同時設立分校。

      1981年,龍眼洞新校址部分建成。

      1985年4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并報教育部備案,升格為廣州金融專科學校,成為部屬大專。

      1987年, 廣東銀行學校劃出,改在肇慶辦學,廣州金融專科學校保留中專部 。

    1992年,更名為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學校管理體制改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

      2001年,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和廣東銀行學校合并,廣東銀行學校改為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肇慶校區。

      2002年10月,學校向省委、省、省教育廳正式提出申辦廣東金融學院的請求。

    2003年8月,省委、省正式擬文國家教育部,請求申辦廣東金融學院。

      2004年3月27日,教育部高等院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在與會專家的投票表決中,以全票通過了學校升格為廣東金融學院的申請。

      2004年5月13日 ,教育部發文,正式批準學校升格為廣東金融學院。

      2004年6月26日 ,升格為廣東金融學院。

      2011年10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及國家教育部批準,廣東金融學院獲批1個金融碩士點,新生招生工作于2012年;11月,經國務院港澳臺辦公室批準,廣東金融學院獲批向港澳臺招生的資格。

    2015年9月,廣東金融學院成立華南創新金融研究院。

       科研 科研平臺

      學校有省級研究所1個,校級研究所11個,校級研究中心3個。

      省級研究所1個:華南金融研究所。

      校級研究所11個:保險研究所、勞動經濟和人力資源研究所、會計和審計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所、研究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所,軟件研究所,知識產權研究所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國際經濟與貿易研究所。

      校級研究中心3個:領導力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金融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

       科研

      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教師主持或完成了xxx和省級科研課題29項,廳級課題20多項,共主持完成了xxx和省部級縱向研究項目325項。其中,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社科基金項目7項 ,國家教育部項目35項。

    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在國內外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2000多篇,其中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保險研究》、《世界經濟》和《中國軟科學》等國內權威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經濟》和《中國軟科學》等公開刊物發表論文4000多篇,獲各種項36項。[4]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總計約130余萬冊(其中肇慶分館藏書27萬余冊),網絡包庫使用電子圖書130余萬種,每年訂購中外文紙質報刊近2000種,各類數字資源庫近20個。館藏范圍主要以學院開設的各專業學科文獻為主,其中會計、企業經濟、貿易經濟、財政、金融、保險類圖書收藏較為完備。[5]

      學術期刊

    《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13年將更名為《經濟金融研究》)是全國創刊較早的金融期刊之一,位列全國三大核心期刊,被評為“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列為重要轉載來源期刊。[6]

       學術交流

      2006年成功舉辦了“金融與金融穩定”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10月成功舉辦了“城市化進程中的金融轉型與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

       機構設置

      校區辦公室、總務科、財務科、膳食科、科、學生管理部門、教務科、公共課教研室、專業課教研室、實驗技術室、圖書分館、繼續教育科、西江流域經濟研究所。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金融系

      金融系是廣東金融學院最早設立的教學科研實體,金融系已伴隨著學院走過60年的發展歷程,在成長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顯著應用型特點的發展特色。2005年,學科金融實驗室被評為廣東省金融學科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06年,《金融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7年,被評為廣東省扶持學科;2009年,金融學專業被教育部評為xxx特色專業。

    金融系設有5個教研室,1個金融實驗室。現開設金融學、金融學(國際金融)、投資學(金融理財)、投資學(卓越金融理財師)和財政學(稅務管理)5個本科專業(方向)。擁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000多人;現有專任教師6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5人;19名教師擁有博士學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比例達83.8%,“雙師型”教師占40%左右。

    依托中國金融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現代金融研究室,金融系這幾年在學術研究上獲得豐碩。2004年,教師累計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動態》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30篇;承擔xxx科研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7項;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1項、省部級項以及各類學會項近20項。

      展望未來,金融系將秉承“厚德、博學、敬業”的系訓,發揚金融人勇爭xxx的優良傳統,努力把自身建設成為“立足廣東、輻射華南,具有顯著特色的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金融企業員工培訓、為地方經濟與金融事業發展獻計獻策的研究”。“大金融,融你、融我、融大家”這一形象和已深入。

      保險系

      保險系如今擁有兩個專業:保險,保險(風險管理與精算)。其中保險專業歷史悠久,設立于1981年,是全國五所高校中最早設立保險專業之一。保險系經過近三十年的建設和發展,現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師資隊伍和比較完善的辦學條件。保險系有教職工29人,其中專業教師22人,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后、博士7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11人;“雙師型”教師8人,業界客座教授 10人。

    2001年,保險專業獲批準為國家教育部示范專業(全國xxx保險學xxx示范專業);2003年12月9日,《中國青年報》以題為《保險學專業人才培養》報道了保險系的發展情況。2005年保險學科被確定為學院重點學科,2006年保險實驗室作為金融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評為廣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07年《保險學原理》被評為廣東省級精品課程。

    如今保險系在校學生1015人,畢業生遍及華南地區的保險公司、保險監管機構、保險中介機構、風險管理部門、銀行、證券、投資等部門。大批學生已經成為保險業的中堅力量,一部分學生已經成為保險業界的高管人員,為華南地區特別是廣東的保險業發展貢獻力量。

    保險系主任劉連生教授、南開大學博士,廣東省保險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學術帶頭人,1996年7月曾在英國商聯保險公司學習、考察,2003年9月作為廣東省后備干部赴UBC大學學習一年,獲得美國壽險管理師(FLMI) 資格。

      計科系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前身為銀行管理系,成立于1985年,當時只有12名教師。1986年銀行管理專業開始招生,學生人數約50人。1994年更名為經濟信息系,開辦經濟信息管理(銀行計算機應用)專業。2002年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在學院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該系依托學校金融學科優勢,“人才是關鍵、教學是中心、學科是龍頭、質量是生命”的辦學,逐步形成金融信息管理和計算機應用領域人才培養特色和優勢。

      如今該系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金融信息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計算機應用)兩個本科專業。下設信息管理教研室、軟件教研室、網絡與硬件教研室、計算機實踐教研室、電子商務教研室、基礎教研室六個教研室和系辦公室。如今在校本科生人數達1302人。

      該系擁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學歷結構良好的教學科研梯隊。現有教職工58人,其中專業教師48名,其教授2人,外聘專家1名,副教授7人,高級工程師5人,工程師6人,27人。已獲得博士學位9人,在讀博士13人。全系承擔了省級科研項目3項,校級項目10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共 55 篇,其中在國際學術刊物 5篇。

      該系擁有集群實驗室、硬件實驗室和計算機網絡實驗室三個專業實驗室和三個校外教學實習,通過各種實踐性教學活動和技術開發活動,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

      該系具有嚴謹的學風、和諧的氣氛和寬松的,優良的傳統與開拓創新的結合,使該系在發展道上充滿無限希望

      會計系

    會計系創建于1993年5月。2004年5月,該校晉升為廣東金融學院,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會計系晉升為廣東金融學院會計系

    會計系內設教學機構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金融會計和會計實驗等6個教研室。系內設有“現代財務與會計”、“現代公司理財”、“會計與金融發展”3個研究所。另內設有系辦公室、系員辦公室教輔和管理機構。

    會計系現開設有會計學、審計學和財務管理3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2820人(其中2007級583人、2008級667人、2009級768級、2010級802人)。會計系師資力量雄厚,全系擁有64名教職工。系內專職教師53人,校內兼職教師16人,有教授10名,副高職29名,博士12名。本系“雙師型”教師資源豐厚,全系有注冊會計師11人,高級會計師5人。

    2004年升本以來,全系教師主持省廳級以上科研課題40多項,在《會計研究》、《財政研究》、《金融研究》、《審計研究》等國內外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450多篇,獲校級以上各類教學科研40多項。

      會計系秉承“博學、誠信、和諧、進取”,發揚會計系務實進取的優良傳統,致力為經濟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財會人才。

      外語系

    廣東金融學院外語系始建于2000年,其前身為大學英語教研室、金融英語教研室和金融英語培訓中心。外語系現有教師106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9名,63名,外籍教師7名。2000年,外語系招收英語(商務英語)專業專科學生131名。2004年5月廣東金融學院(原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為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2005年5月外語系獲準招收英語(商務英語)專業本科學生259人。經過幾年的努力和學院的大力支持,外語系在系主任關興華教授的領導下,在教學與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校學生近千人。現開設英語(商務英語)和英語(商務翻譯)兩個本科專業。

    如今,外語系已經基本形成了一支力量比較雄厚、數量比較充足、結構比較合理、學布廣泛、多語種(英、日、德語)的教師隊伍。其中,英語專業專任教師50多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 18人,有博士和在讀博士研究生9人,有碩士學位和在讀碩士研究生的教師41人。學術梯隊結構比較合理,有學科帶頭人1人,學術帶頭人3人,學術13人,青年教師8人。

      外語系曾先后組織了兩屆外語系科研及教改工作會議。至今,外語系教師已經公開發表的外語類科研論文數百篇, 出版專著和教材近百部, 先后承擔xxx、省級課題研究10余項,院級教改課題16項。外語系還舉辦四屆“外語系教學與研究研討會”,2007年承辦了“第四屆全國典籍英譯研討會”,常年邀請校外專家學者來校開設。

      如今, 外語系正進一步深化教學,實施CPE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英語專業學生“寬、厚、活”三維能力的培養,努力將外語系建設成為學風正、師資強、教學科研水平高的先進集體,為培養更多的復合型、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而努力奮斗

      工商系

    工商管理系成立于2002年4月,她一誕生就獨辟蹊徑,以全新的視角為社會培養現代工商企業人才,成為該校實力雄厚、發展迅速、前景廣闊的系。如今開設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市場營銷(金融營銷)、統計學5個專業(方向),擁有企業管理——校級重點扶持學科;市場營銷——校級名牌專業;金融營銷學——省級精品課程(培育項目);以及管理學、金融營銷學、市場營銷學、ERP實訓、統計學原理五門校級精品課程。

    該系還打造了ERP實驗、ERP沙盤模擬實驗兩個實驗中心;組建了工商管理、國際旅游與經濟管理、休閑產業與高端服務業三個研究所(中心);以及企業理論、金融營銷與信用消費品牌管理與營銷、休閑產業與服務營銷、統計學、工商管理案例六個學術團隊。

      工商管理系貫徹落實學校“以人為本、以培養人才為中心”的辦學旨,“教學為本、特色興校、質量強校、科學發展”的辦學,走“高起點、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辦學道,立“質量意識、特色意識、人才意識”,立足廣東、面向全國、服務社會,培養“基礎扎實,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具有開闊視野和創新意識的中高級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輸送人才資源,把該系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具備較強競爭力和一定影響力的人才培養”。

      如今全系已擁有教工65人,行政和教輔10人,具有高級職稱者28人(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博士(含在讀)23人。教師隊伍8%左右的人來自企業中高管理層,實踐經驗豐富;部分老師英文水平高,在全校率先采用雙語教學。2004年以來,該系老師在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其中,教改論文30余篇);主持各級縱向學術研究課題40多項(其中,主持省級科研項目10多項,主持xxx課題2項);主持或參與教改課題20多項(主持xxx、省級各2項,);出版專著、教材10多部,被采用的科研2項。

      工商管理系形成了“團結、求是、創新、向上”的系文化,打造了“活力工管、特色工管、魅力工管”,工商管理系已經成為經理人的“搖籃”!

      法律系

    廣東金融學院法律系成立于2002年5月,原名為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法律系,2004年5月啟用現名。廣東金融學院的法科專業(專科)始建于2000年,2008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專業。專業是廣東金融學院學科布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本校金融、會計等傳統優勢學科專業的重要支撐。廣東金融學院法律系就是本校的學科布局和專業建設發展的實際需要而成立的。

    廣東金融學院法律系是培養地方財經人才的重要,現開設(經濟法)和(知識產權)兩個本科專業。本校的專業致力于為廣東和華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通經濟金融法律實務和知識產權法律實務的財經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與建設提供提供人才與智力服務。

      廣東金融學院法律系擁有一支基礎扎實、素質較高、結構合理、銳意進取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18人,其中博士9人,在讀博士5人。

      通過多年的辦學實踐和探索,該系現已形成了一條十分清晰的辦學思。這條思可以概述為:“一個中心”(即以育人為中心),“兩扇翅膀”(即指教學與科研是學科專業的兩翼,辦好教育一定要兩翼齊飛),“三大追求”(即“理論上追求至真,人格上追求至善,教學上追求至純”),“四項舉措”(即“質量立系,學科興系,人才強系,品牌榮系”)和“五種能力”(即是指教育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五種能力)。與此同時,廣東金融學院法律系的教育也已凝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特色,那就是始終以能力培養為核心,致力為廣東和華南地區培養應用能力較強的財經應用型人才。

    該系現已凝聚了較為強大的科研力量,初步形成了金融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涉外經濟法、民商訴訟法幾大等科研團隊,先后在《日報》理論版、《經濟日報》理論版、《知識產權》、《國際金融研究》、《金融論壇》等數十種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承擔和參與了國家課題及省級課題10余項,在多種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都有廣東金融學院法律系教師的論文與。

      經貿系

      廣東金融學院經濟貿易系成立于2002年6月5日。自成立以來,該系確立了“發展與創新”并舉的思,呈現出“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好勢頭,形成了自已的專業特色。

      如今,全系在校學生2007人,下設國際貿易、經濟學、信用管理、經濟貿易實踐四個教研室和系辦公室;有專任教師6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82.6%的教師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其中博士24人,碩士33人(在讀博士9人),留學回國人員3人,省級高層次人才1人;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強,充滿朝氣,在年齡、職稱和學歷結構上較為合理的“形”的師資隊伍。

    現設有經濟學(宏觀經濟分析)、信用管理(金融后臺服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四個本科專業;全系教師承擔了xxx項目3項,省級項目20多項,校級重點項目和其他項目10多項,部分課題被廣東省購買采納。國際經濟與貿易和經濟學專業是學院的熱門專業,信用管理專業是廣東省及華南地區如今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xxx專業。經濟學、經濟學、國際貿易被列為院級精品課程。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宏觀經濟分析、信用管理等三個“財政部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項目”,建有10多個校外實習,為培養具有創新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濟貿易系正積極探索CPE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強與社會的合作,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爭取創造新的輝煌。

      勞經系

      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6月,現有教職工3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21人。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14人,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占xxx,在校學生1259人。

    該系現設有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關系)、應用心理學(金融心理)、應用心理學(管理心理)五個本科專業(方向)。其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為學院名牌專業,勞動經濟學為學院重點扶持學科。設有三個教研室,即人力資源管理教研室、勞動與社會保障教研室、應用心理學教研室;設有五個研究所(中心),即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應用心理學研究所、人口與勞動就業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所和領導力研究中心;一個綜合實驗室。

      這五年共獲得科研立項50多項,其中國家及部委課題6多項,省級課題近14項,以及一批橫向科研項目;正式出版或發表了大量論文、專著和教材,其中在國內權威期刊、國外重要刊物及重要國內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近100篇。

    為適應就業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實現“厚基礎、精專業、強能力”的培養目標,該系與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等八個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并獲“院級示范實習”榮譽稱號。

      財傳系

      財經傳媒系于2006年6月16日正式成立。作為廣東金融學院的新生力量,在成立四年多的時間里,全系師生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在教學、科研、學生活動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財經傳媒系現任系主任為楊林教授,系黨總支為宋艷坤,副主任為聶莉副教授。現設中文、傳媒、文秘三個教研室,教職工4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33人,助教4人;博士8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的24人。另有外聘教師10人。他們大部分畢業于國內985、211工程大學,具有深厚的理底、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已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強的教學團隊。

    該系現設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經濟秘書)和漢語言文學(財經傳媒)三個本科專業。根據該系“十二五”專業發展規劃,打好中文這個基礎,進一步提高中文專業課程的質量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辦學能力,組織科研團隊,積極開展科研協作、攻關,以科研促教學,通過科研、考博、上職稱、引進教授、教學研究等措施提高師資水平和辦學水平。全力打造漢語言文學(經濟秘書)特色專業方向,重點加強經濟秘書方向的實踐教學和學生動手能力;認真探討漢語言文學(財經傳媒)特色專業方向的辦學模式,引進新聞高級人才,完善新聞專業課程教學,穩定師資隊伍,廣泛建立與業界的聯系,辦好新聞專業。

    該系注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建設了16個校外實踐教學(投資快報、中國小記者報、深圳發展銀行天河支行、梅州日報、廣東等)和4個校內實踐教學(學校、網絡、校辦、黨辦秘書實習)。專業教學在教授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重點抓學生的寫作訓練,致力于把文學寫作、文學評論、新聞寫作、文化、經濟應用寫作等課程打造成一個特色系列,重點培植有寫作潛質的學生。

      該系全體教職員工正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投入工作,為實現更高層次的辦學發展目標而奮斗。

      公管系

      公共管理系成立于2006年6月,是學校院系調整后新成立的系部之一。現有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兩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人數達977人,主要為管理部門、城鎮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區管理部門、物業管理部門、文化管理部門、公共衛生部門以及中介服務行業培養掌握新興管理理論與技術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公共管理系現有專業課教師29人,擬擔任社會工作本科專業的專業課教學的教師有21人,專業教師隊伍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副高以上教師占62%,11人,其中博士11人(含博士后1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以上學歷占專業教師xxx,師資學歷結構合理,發展趨勢良好,該系教師熱愛本職、熱愛學生,有開拓創新。

    公共管理系近幾年,立項、結項了多項課題,另外,在撰寫著作、發表文章以及科研方面碩果累累。本系教師編寫了數十部著作和教材,并在《自然研究》、《中國行政管理》、《南方農村》、《學術研究》、《金融管理與研究》等公開刊物上發表了數百篇文章。此外,經過本系老師的共同努力,在教學、科研方面項喜人,如《當代世界經濟與》課獲多教學評比二等;《網絡時代高校思想工作問題的探討》獲廣東省思想工作研究會二等;《藝術教育應用多與網絡技術教學研究》獲廣東省文化廳、教育廳、共青團廣東省委論文評比二等;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國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目標模式》在“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評選中獲得二等等。

      公共管理系在為“以不斷變化的公共政策為導向,夯實大學生專業基礎,使其成為專才;以讀書活動為推手,拓展大學生知識面,使之成為通才;在大金融背景下,讓大學生掌握金融、保險等應知應會的技能,使之成為實用之才。”

      應數系

    應用數學系成立于2006年,設有數學與應用數學(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計算與信息科學(金融信息與計算)兩個本科專業。該系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學院“教學為本、特色興校、質量強校、科學發展”的辦學。遵循教學規律,樹立現代辦學,社會經濟發展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和計算與信息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走可持續發展的專業建設之。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培養一流人才為目標,以高素的師資隊伍為保障,不斷研發CPE模式中E模塊課程,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努力把數學學科辦成該院先進的、一流學科。

    如今應用數學系設有金融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數學、公共數學等4個教研室,師資力量雄厚,全系共有數學教師38人,其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學位6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以上學歷老師共占教師總人數的85%,師資結構優化,老中青梯隊合理。應用數學系的教師長期以來積極參與科研與教學研究工作,出版了多部教材,公開發表科研論文326篇。其中在全國權威刊物5篇,核心刊物發表論文55篇;獲得部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3項。如今在研科研項目10多項,其中主持省級課題1項,參與xxx課題6項,參與省部級課題2項,主持金融行業課題3項,主持校級課題2項。此外,應用數學系舉辦該院一年一度的校內數學競賽,在此基礎上組建該院大學生數學建隊,參加數學建模比賽,并獲得全國、省級項近100項,創造了輝煌的佳績。

      廣東金融學院應用數學系——基礎厚、口徑寬、能力強、應用數學人才的搖籃。

       專業介紹 專業介紹 專業類型 專業名稱 專業層次 專業名稱 專業層次 工學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科

    文學類 漢語言文學 本科 英語 本科 類 本科

    理學類 數學與應用數學 本科 信息與計算科學 本科 應用心理學 本科 統計學 本科 管理學類 公共事業管理 本科 工商管理 本科 財務管理 本科 人力資源管理 本科 行政管理 本科 勞動與社會保障 本科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本科 市場營銷 本科 會計學 本科

    ?經濟學類 財政學 本科 經濟學 本科 金融學 本科 保險 本科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本科

    信用管理類 信用管理系 本科

    師資力量

      教師數量及結構:

      教師總數:1028人;專任教師數:938人。

       職稱結構 人數 比例 教授 106
    11.3%
    副教授 242
    25.8%
    508
    54.2%
    助教 78
    8.3%
    未定職稱 4
    0.4%

    資料參考[2]

       教學建設 辦學特色

    學院立足廣東,面向全國,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近60年來,學院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既掌握了金融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實務能力的專門人才,他們遍布全國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的金融機構和經濟部門。學院被譽為“未來金融家的搖籃”。這幾年來,學院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3%。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發展戰略,“教學為本,特色興校,質量強校,科學發展”的辦學。以金融特色學科為品牌,經、管、法、文、理、工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建設一支與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充分發揮該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上的傳統特色和優勢。強化“實訓、實驗、實習”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創新的應用型人才。傳承與銀行、保險、證券業的緊密聯系,打造學校人才培養的特色和品牌。教學科研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積極參與與企業決策咨詢,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建設經濟強省、金融強省服務。58年來,很多的校友已經在經濟金融部門擔任了領導職務和業務,該校因此被譽為“金融界人才的搖籃”。

      學院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創新辦學機制,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本科教育為主體,以金融行業為依托,構建特色鮮明的專業結構體系與優勢學科。學院以商科類、社會科學類學科為主干,以金融、保險專業為龍頭,人文科學和工科等學科協調發展,努力辦成具有高水平的經濟管理類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如今全國僅有的三所金融類本科院校之一,學院將主動適應社會需要,加快發展步伐,為地方經濟教育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發展前景

      廣東金融學院學院立足廣東、面向全國,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創新辦學的機制,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本科教育為主體,以金融行業為依托,構建了特色鮮明的專業結構體系與優勢學科。學院以商科類、社會科學類學科為主干,以金融、保險專業為龍頭,人文科學和工科等學科自然協調發展,辦成具有高水平的經濟管理類應用型本科院校。

       對外交流

    學院重視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并以3+1、2+2學生交流和職業培訓模式與亞洲歐洲、美國、及非洲院校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2002年5月,“歐元之父” 、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蒙代爾教授來校訪問并受聘為該校名譽教授;美國信諾保險公司在華南地區惟一的LOMA考試中心設在該校,如今該考試中心由盈科保險公司提供贊助;美國州立格雷港學院、英國倫敦城市大學、BC理工學院、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等國外高校與該校建立了教育合作關系;英國商聯保險公司、豐泰保險公司、法國安盛保險集團、以及新華集團等一批境外金融機構和知名企業在該校設立了教學金。現如今學院每年有超過200名師生參與到國際交流項目中,隨著學院國際交流合作程度的不斷深入,學院將著力擴大國際間、校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

      校徽

    由漢語拼音“GUANG DONG JIN YUAN”(廣東金院)的首寫字母G、D、J、Y經變形處理構成。主體由一朵木棉花和。中間對稱的木棉花瓣由字母J倒轉而成,花蕊由字母D橫臥而成,和花瓣組成字母G。該圖案涵義豐富,木棉是廣州市市花,表明學校位于廣東;對稱的花瓣像一本翻開的書,表達學校的行業屬性;又像一雙托著鏟形幣的手,象征學校向金融系統輸送大量人才。花蕊由人形的鏟形幣組成,表明學校“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人為本”的。校徽的標準色為紅色,象征吉祥喜慶、活潑健康和熱情奔放,預示學校前途無限。

       校訓

      勤奮 求是 廉潔 開拓

       校歌

      廣東金融學院校歌

      廣東金融學院校歌

      《融下》

      詞曲:陳小奇

      珠江之濱,鳳凰山下,一個個臺階書寫著春秋冬夏。

      艱苦創業,辛勤耕耘,我們在這里鑄學育人成長壯大。

      民族的棟梁,時代的菁華,一代代師生打造出品牌無價。

      勤奮求是,廉潔開拓,我們在這里投身金融報效國家!

      金融學子,意氣風發,廣闊的天地里把理想描畫。

      求真篤善,融下,我們邁著堅定的步伐向未來進發!

       學校領導 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
    職務 時間 沈其倬
    廣東銀行學校黨委
    1984.03—1986.11
    金維城
    廣州金融專科學校臨時黨委
    1986.11—1987.04
    沈其倬
    廣州金融專科學校臨時黨委
    1987.04—1988.07
    沈其倬
    廣州金融專科學校黨委
    1988.07—1992.04
    沈其倬
    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黨委
    1992.04—1994.01
    傅柏松
    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黨委
    1994.01—1995.02
    劉莊
    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黨委
    1995.02—2005.04
    劉莊
    廣東金融學院臨時黨委
    2005.04—2005.12
    劉莊
    廣東金融學院黨委
    2005.12—
    歷任校長
    職務 時間 方皋
    中國人民銀行華南分區行銀行學校校長(兼)
    1950.11—1951.03
    黃忠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銀行學校校長
    1951.03—1954.04
    李濟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干部學校校長
    1954.05.21—1958.03
    趙培鈞
    廣東省財政銀行干部學校校長
    1958.03—1961.07
    莊力辛
    廣東省財貿干部學校校長
    1961.07—1968.10
    王偉民
    廣東省銀行學校負責人(注:未設正、副校長)
    1973.07—1976.05
    王仲達
    廣東省銀行學校校長
    1979.08—1980.05
    王仲達
    廣東銀行學校校長
    1980.06—1984.03.26
    沈其倬
    廣東銀行學校校長
    1984.03.26—1985.07.09
    金維城
    廣州金融專科學校(廣東金融管理干部學院) 校長(院長)
    1985.07—1987.04
    譚梓成
    廣州金融專科學校校長
    1987.04—1992.04
    譚梓成
    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校長
    1992.04—1994.01
    傅柏松
    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校長
    1994.01—2001.08
    張炳申
    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校長
    2001.08—2005.05
    張炳申
    廣東金融學院院長
    2005.05—2008.02
    王華
    廣東金融學院院長
    2008.05—2009.01
    劉莊
    廣東金融學院院長
    2009.05—2011. 08
    陸磊
    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
    2011.08— 2012.07
    陸磊
    廣東金融學院院長
    2012.07——
    現任領導

    黨委
    劉 莊
    黨委副、院長
    陸 磊
    黨委副、紀委
    湯耀平
    黨委副
    馬龍海
    黨委委員、副院長
    郭頌平
    黨委委員、副院長

    黨委委員、副院長
    穆 林
    副校級干部、工會
    廖振亮
    院長助理
    范忠寶[3]
    特色專業高考派 金融學專業詳情>>

      廣東金融學院的金融學專業很不錯,就業情況也比較樂觀。主要學習金融、商業銀行經營學、信用、投資學等方面知識。畢業生適合在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信托公司、信用評估、公司等各類經營性金融中介機構、管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各級部門、學校及相關研究機構從事金融工作。

       詞條圖冊 校園風景(1張)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3823/

    (25)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