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灝,生于1926年,廣東電白縣人。深圳市原市委,深圳特區30年9任市委中,李灝任期最長。他在的一段重要歷史時期,主政深圳,實施了一系列財稅體制、國企股份制、證券市場以及體制等方面的,為全國的積累了寶貴經驗。作為那一時期的深圳xxx,他更是兩次南巡的人。
人物生平
李灝
1947年10月參加工作。
1949年2月加人中國。
1953年從廣東調,先后在國家經委、計委、建委等單位工作。
曾任國務院工交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國家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
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專職委員。
1985年,時任國務院副秘書長、黨組副。
1985年8月,李灝由國務院副秘書長調任廣東省副省長、深圳市市長。
1986年5月李灝任深圳市委兼市長。
1993年4月卸任市委,他是深圳特區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市委。
1992年,李灝曾全程陪同同志南巡。
2005年,李灝發起成立深圳特區經濟研究會,并擔任會長。
相關著作
2010年7月,由深圳市史志辦公室編輯的《李灝深圳特區錄》一書出版,全面記錄了近30年來李灝在不同時期對深圳特區發展所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以及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戰略決策、歷史定位和發展情況。
施政舉措
李灝
1985年8月,李灝來到深圳頭二十幾天,大部分是下去摸情況,搞調查研究,一直到正式任命為深圳市市長。上任伊始,他感到決策得有制度才行,那時還沒有和政協,首先建立市長辦公會議制度。在9月底的市長辦公會上,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四項措施,成立四個機構。
成立外匯調劑中心
這是一項大的突破。根據當時外匯管理條例,企業出口創下的外匯只能到銀行去結匯,按照國家的牌價換算民幣;進口需要外匯,也只能去銀行按照牌價購買外匯。1979年美元公開掛牌價是1.5元,就是100美元兌換150元人民幣,內部結算價是2.8元,外匯結算實行雙軌制。由于換匯成本不斷上漲,幾年漲到三、四元,對進口有利,但對出口不利甚至虧損。為了大量進口,牟取暴利,深圳有的企業就到處想方設法搞外匯,導致外匯緊缺,黑市外匯炒到五、六塊以上。當時五室帶領幾十人,加上省里,有一支近百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深圳,任務就是打擊外匯黑市買賣,還抓了一個貿易公司老總。不改變鼓勵進口、出口的外匯政策,深圳發展外向型經濟就搞不成。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辦,1985年11月,以市名義成立深圳經濟特區外匯調劑中心,委托深圳市人民銀行具體操作。
嚴格,只要是深圳的企業,搞出口創匯,就可以到外匯調劑中心去參加調劑,用匯單位也必須是深圳企業,要嚴格審查,買賣雙方可以到外匯調劑中心參加調劑,價格隨行就市,雙方協商決定,不搞統一價格。這是全國xxx家外匯調劑中心。這項后來得到了中央的首肯,1987年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下文確認。后來,全國40多個城市都這樣做了,一直到1995年中國外匯結算并軌。現在回過頭看,深圳如果沒有這樣的外匯初級市場,要搞外向型經濟,擴大出口,根本是不可能的。
成立投資管理公司
李灝
李灝當市長后,經過調查,發現所有機構沒有不辦企業的,可以說全民辦企業。這問題就大了,不用機構投資,掛上國有企業的牌子,最后出事都要市埋單。市里領導只能說清楚當年財政收入多少,負多少債,但是全市有多少企業,有多少資產,負債多少,誰也說不清楚,連資產負債表的概念都沒有。作為市長,提出成立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就是現在的國資委那一套,把所有市屬國有企業統統歸它管理,一個投資管理公司管100多家國有企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1987年7月全國xxx家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才正式掛牌成立。又花了一年多時間,到1989年才算弄清楚全市國有企業有多少資產,xxx次查清家底,從建特區到1989年深圳國有資產凈資產達到32億元。投資管理公司演變到現在,成為國有資產管理系統。
1985年通過成立深圳投資管理公司的決議,到1987年正式成立,1989年xxx次摸清家底,如果沒有這個機構,沒有人去推動,大家都是一筆糊涂賬。作為市長,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資產,有多少債務,交給后任債務一大堆,還算什么政績?
成立監察局
李灝
這也是全國首例。成立監察局,目的就是把隊伍管好。參考新加坡有反貪局,有廉政的例子,但不照搬。我們的監察局有三個方面的職能:xxx是監督執行黨的線、方針和政策的水平,這是性的;第二監督黨風和政風,監督黨和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是不是實行集中制;第三,監督黨政官員的操守,這才是監督重點。當時搞嚴打、辦案等,動不動都是紀委、委沖在前線,都是以黨的名義出面,這些明明是的職能。紀委應該站在更高的上,制定政策,使用干部,監督執行,應該些。1987年5月,深圳市監察局正式成立。
成立規劃委員會
那時深圳還沒有國土局,規劃作為城市發展的龍頭,一個城市的市長必須把城市規劃權抓在手里,城市經濟總量漸漸大起來,必須對城市的土地利用、發展布局作出更詳細的規劃,否則就亂套啦。市長是當然的規劃委員會主任,主要部門負責人都是規劃委員會的委員,還聘請了國內外有名的專家。這個機構成立最順利,第二年1月,也就是1986年1月,市規劃委員會就成立了,聘請國家建設部副部長周干峙做首席顧問,另外還有來自英國皇家規劃學會、日本東京大學、規劃局在內的30位中外規劃設計權威人士擔任規劃委員會顧問,每年都要召開一次大型的規劃委員會工作會議,審議和批準涉及土地開發、城市規劃的重大事項。
所獲項
在2008年11月30日揭曉的中國30年的相關評比中,他以高票當選人物評選最高項——“中國30年30名杰出人物”,并獲選“中國30年30名社會人物”。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