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朱崇實,教授,博士生導師。1954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廈門大學經濟系畢業,1990年5月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大學國際經濟系畢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廈門大學校長。
人物履歷
1973——1976,加入中國,成為福建建陽中(土布)大隊知青;
1976——1978,福建省建陽縣委黨校教師;
1978——1982,廈門大學經濟系學習,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2——1985,廈門大學經濟系經濟學專業研朱崇實究生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畢業后任廈門大律系助教;
1983.08——1984.01,,大律系“國家教委經濟資班”學習;
1985——1990,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大學學習,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0——1991,廈門大律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1——1995,廈門大學師資與職稱處副處長、處長;
1995——2003,美國富布賴特學者,于大學院、哈佛大學院;廈門大學副校長、教授;
2003.05 ——廈門大學校長;
2004.07 ——國務院任命為廈門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2009年7月——兼任廈門大學漢語國際推廣南方理事長。
承擔項目
朱崇實1、《外商投資的社會經濟效益評價》——國家社科基金八五項目;
2、《銀企關系及若干法律問題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十五規劃重點項目;
3、《資產證券化的法律保障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第一批研究項目(2001-2004年度);
4、《金融創新的基礎法律保障研究》——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第一期項目(2002年度);
5、《資產證券化的法律保障研究》——福建省高等學校社科研究課題(2002年度);
6、《中國金融監管法律基礎理論與新興問題研究》——司法部部級科研項目(2002年度);
7、《美國銀行法研究》——美國富布賴特基金會項目(1999-2003年度)。
學術觀點
朱崇實經濟法是調整以國家為一方主體同其他各方主體在各類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即所調整的社會經濟關系主要有:
——國家在調整市場主體行為、公平競爭的過程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
——國家在實行宏觀經濟調控、促進經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
——國家作為公共物品的供給者,在完成公共收入和支出的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
——國家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在國有資產的投資和管理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
——國家作為社會公平的者,在實踐二次分配和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
學術 主持課題
朱崇實朱崇實教授長期從事金融法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課題:
——“銀企關系及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資產證券化的法律保障研究”;
——“金融創新的基礎法律保障研究”;
——“中國金融監管法律基礎理論與新興問題研究”。
出版著作
個人獨著 1部,合著8部。
《外商投資的經濟社會效益評價》
《經濟法》
《金融法教程》
發表論文
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論資產證券化的若干基本問題》,《現代》,20朱崇實01年第5期
《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廈門大律評論》,2001年第2期
《再論經濟法的調整對象》,《現代》,1998年第7期
《論經濟特區的重新規范》,《經濟研究》,1997年第5期
《國際經濟與國際經濟法》,《廈門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論國民待遇原則及中國外資法的完善》,《金融研究》,1995年第7期
《商業銀行股份化過程中的若干法律問題》
《日本證券化發展之研究》
主要項
“孫冶方經濟科學”
“國家首屆人文社科優秀”
“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
2010“中國最具魅力校長”稱號
教育觀點 談教育創新
朱崇實結合廈門大學歷史,以及響應時代的號召,提出學校要在創新型人才上不斷進行探索。
主張:
——確立本科教學工作的基礎性地位,教學與科研相統一。
——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努力推進人才培養的多樣化。
談本科教育
朱崇實朱崇實認為,本科生教育是整個高等教育的基石,提出建設廈門大學要有機融合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以求得“質”的飛躍。
主張:
——正確的教育質量觀,確立多元的精英教育質量標準。
——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構建靈活彈性的人才培養機制。
——以教師為主導的師生觀,推進教行機制。
圍繞這一中心問題,學校打破平均主義,以構建本科教行機制為契機,鼓勵“一人多課”和“多人一課”,從而吸引本科生主動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業活動。
社會兼職
廈門市社會科合會
福建省社科聯副
中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
廈門大學漢語國際推廣南方理事長
主講課程
金融
美國金融法
中的經濟學分析
經濟學
人物事件 就餐
2014年07月08日,廈門大學女教授發表“廈門大學謝靈教授給朱崇實校長的!”炮轟校長就餐。
如下:
主題:致朱崇實校長
朱崇實校長:你好!
廈大幾年來盛傳在教工餐廳就餐要選擇二個時段,一是剛開飯時,二是校長來吃飯時。因為本人很少到教工餐廳就餐,起初我還以為這只是老師們的調侃,18日、19日中午我親身體驗了這個傳說。
18號中午12點5分,我帶了幾個我指導的今年要畢業的學生到教工餐廳吃飯,這個時點幾乎沒什么像樣的東西,學生們感嘆教工食堂還不如學生食堂,但等你出現時,服務員馬上端來豐盛的菜肴。19日中午12點10分我還到教工餐廳吃飯,幾乎沒有東西了,我問服務員還有沒有菜,她不予理睬。等到12點35分,你出現了,服務員立即端出菜來,廚師也出來招呼。我用手機拍下了這一幕,并大聲質疑,這是校長餐廳還是教工餐廳?怎么吃頓飯還吃出了階級差別?本來我以為只要有點普通常識的領導,在這個時候至少應該表個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校長你一言不發,只顧吃飯,但是臉已經紅到脖子根,一副窘態。
本來想把這組照片發到互聯網上,并配首打油詩。但轉眼一想如果不直接你就這么干似乎不太厚道,違反我的一貫原則,所以還是寫這封信給你提個醒,如果你置之不理不予糾正,我再放到互聯網上去出你洋相還不遲。
的說,教工餐廳這樣的做法可能并非你的本意,但你錯在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下屬的溜須拍馬和教工權益的做法,對此你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
教工餐廳的這件事本是小事一樁,不足掛齒,但由此反映了廈大官本位的嚴重程度和對老師人格的。在官員面前,作為校長的你低頭哈腰,諂媚取上、人格;在教授們面前,你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把老師當成農民工,論文指標化,職稱名利化,教學標準化,急功近利、鼓勵學術……。而你憑借校長的職權得到了美國特拉華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居然還是“教育界有創新和魄力的領導者”。請問你這位有魄力的領導者是否明白大學的是追求真理?是否理解、平等、是大學的魂魄,是創新的前提?你能否向給你頒發名譽博士學位的美國特拉華大學介紹一下你用創新和的行政高壓手段治校的寶貴經驗?你是否能向國內各高校校長傳授你那創新的高爾夫球、爬樹課精英教育的教育?[2]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