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飽和度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不飽和度

    編輯

    在分析有機分子的分子式時,不飽和度(也稱為缺指數(IHD)、雙鍵當量或不飽和指數)是決定環數和π鍵總數的計算。有機化學中使用公式來幫助繪制化學結構。它沒有單獨提供關于這些組分的任何信息——具體的環數,或雙鍵(每個一個π鍵)或三鍵(每個兩個π鍵)。最終結構通過使用NMR、質譜和IR光譜以及定性檢查來驗證。它基于將實際分子式與如果結構飽和(沒有環且僅包含σ鍵)與所有原子具有其標準價態的可能的分子式進行比較。在任何一種情況下,氧和其他二價原子都不會影響不飽和度,因為2-2=0。

    不飽和度的解釋

    編輯

    對于碳氫化合物,DBE(或IHD)告訴我們非飽和結構中的環和/或額外鍵的數量,這等于使結構飽和所需的氫對數,僅僅是因為將兩個元素連接到形成環或在結構中添加一個額外的鍵可減少對兩個H的需求。對于非碳氫化合物,一對元素可以包括元素周期表中鋰族和氟族中的任何元素,不一定是所有H。該公式的一種流行形式如下:IHD=C+1+N/2–H/2–X/2其中C、N、H和X分別代表碳、氮、氫和鹵素原子的數量。RHS中的每個術語可以分別解釋如下:

    • 除了末端碳外,每個通過單鍵連接到結構上的碳都需要一對氫原子與之相連——這就是公式中數字C的原因,它實際上代表了所需的氫對數飽和結構中的碳數。(如果將碳添加到結構中也是如此,無論是插入主鏈,連接到末端以替換H,還是從碳分支出來替換H。)

    不飽和度

    • 兩個末端碳中的每一個都需要一個額外的氫——這就是為什么將1添加到公式中的原因。(分支的終端不需要在計算中添加額外的氫,因為必須替換分支連接的氫,這對于以任何元素終止的分支都是如此。)
    • 除了末端氮外,鏈中的每個氮只需要一個H連接到它上面,這是一對氫的一半——這就是為什么+N/2出現在公式中,每兩個氮的值為1。(如果將氮添加到結構中也是如此,無論它是插入主鏈,連接到末端以取代氫,還是從碳分支出來以取代氫。)
    • H/2表示氫對的數量,因為它為每兩個氫原子給出1的值。在公式中減去它來計算不飽和結構中缺少多少對氫原子,這告訴我們缺氫的程度。(如果IHD=0,則沒有氫對丟失,這對應于沒有H缺陷。)
    • X/2的存在與H/2的原因相似。

    在結構中添加氧原子不需要添加氫,這就是為什么在公式中沒有出現氧原子數的原因。此外,該公式可以推廣到CASA族的I族(氫和鋰族)、IV族(碳族)、V族(氮族)和VII族(氟族)的所有元素元素周期表如下:IHD=G4+1+G5/2–G1/2–G7/2或者簡單地說,IHD=G4+1+(G5–G1–G7)/2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52874/

    (14)
    詞條目錄
    1. 不飽和度
    2. 不飽和度的解釋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