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士俊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黃士俊

      早年經歷

    ?黃士俊(1570-1661)福建莆田桂州刺史開國公謚忠義黃岸三十世裔孫。少負偉志,好學上進,尤敦孝悌。督學許尚志十分贊賞他的文章和品行,預言他必能大魁天下。27歲時黃士俊奪廣東鄉試xxx,在赴京會試途中,聞兄長病重嘆道:惡得急而緩吾兄哉!遂放棄會試機會,回鄉為其兄尋醫問藥,盡心調治。

    萬歷三十四年(1607),黃士俊再度赴京,參加會試,榜上有名。殿試時,黃士俊以條對稱旨,卷字精楷,被神擢為xxx甲xxx名,時年33歲。

    登第后,黃土俊任翰林修撰。天啟三年(1623),以太子xxx升為詹事兼侍讀,不久又升為禮部右侍郎。黃士俊為官耿介剛直,曾因得罪奸相魏忠賢并與內閣諸臣意見相左,引病辭歸。有清正黃尚書之美譽。

    崇禎元年(1628),朱由檢登基,誅滅魏黨,召黃士俊回朝,授吏部右侍郎。翌年晉升為禮部尚書。不久,因父親年邁多病,請求辭官奉養父親,崇禎不準。崇禎三年(1630),黃士俊的父親百歲大壽,他再次請求辭官回家服侍父親,得到批準,并特熙朝人瑞的稱號。

    崇禎七年(1634),黃士俊奉召回朝。九年(1636)召拜東閣大士,入閣參與機務。十年(1637)又晉升為太子太傅、戶部尚書。因復興朝政的主張與當朝宰相有分歧,因而借病辭職。崇禎知他為官,積蓄不多,便撥給他費,并囑咐他病愈后歸朝。途經杭州西湖,侍從提議在西湖散散心,黃士俊說:吾對當官看得很輕,對國家的安危卻看得很重,當今內外患頻仍,西湖風景再好,我哪有心情觀賞。我欲趕回家寫奏章。侍從無不為之。

    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黃士俊被晉封為柱國、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又一次派人召他回京,但他還來不及上,李自成領導的農民xxx軍已攻入,崇禎帝吊死煤山。黃士俊聞訊后,將平日的奏章、著作悉數,并居樓不下,以示志節。后他又積極參加反清斗爭,數年后逝世。王夫之曾為他題詩道:順德黃閣老士俊,四十年狀元宰相。

    因為他大地位高,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中了狀元,崇禎九年(1636)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狀元兼宰相,三人中僅他一人。還有他是在、階級矛盾十分尖銳、明王朝行將就木的大動蕩的時代登上相位的,隨時可能發生的變故他都必須認真面對。再有,他的是位想有所作為而又為力的崇禎,要當好頭號仆人委實不易。

    黃士俊當京官三十載,沒有革故鼎新的偉績,也無遭人的劣行,倒由于他學識淵博,工作勤奮,處事,因而獲得清正的美譽,在當時烏煙瘴氣的,確是難能可貴。處于透頂的而能獨善其身因然可贊,而保持頭腦不陷入朋黨傾軋的漩渦也不失為聰明之舉。黃士俊三次辭宇航局也可列入聰明人之列:xxx次是天啟三年(1623),他已升禮部右待郎,因不愿與魏忠賢之流同流合污,憤然辭官歸里,較正真的楊璉、左光斗等在餞行時贊他能知先機;第二次是崇禎三年(1630),已是禮部尚書的他,因父老多病再辭官回家;第三次是崇禎十一年(1638)年,他本已入閣參預機務,由于國事日非,其主張與當進臺閣首鋪有分歧,難以有所作為,便慨然辭官告歸。三次辭官,第二次是確因父親年老(百歲),其余兩次可算聰明之舉。因鄉的第五年正月,他已是75歲的老翁了,崇禎帝又一次召他回京任宰相,還來不及整裝起行,三月,李自成的大軍已占,崇禎帝吊死在煤山了。

       晚年經歷

    明朝后,抗清斗爭并未停息,由五位明朝藩王先后建立的南明還在苦苦掙扎,南京的弘光、福州的隆武、紹興的魯王、廣州的紹武,都象泡沫般快生快滅,只有肇慶的永歷時間較長。黃士俊與蘇觀生等在廣州擁立朱钅粵 為帝(紹武),但不到三個月便被降將李成棟攻滅,紹武帝、蘇觀生等,而黃士俊則剃發易服,變節降清。次年(1648)李成棟反正,歸附永歷,黃士俊出入閣為相。這個小朝延,大敵當前,卻忙于派系爭斗,1650年,清軍再破廣州,永歷帝遠走廣西、云貴,80老翁只好回鄉隱居,死時85歲。

    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年號隆武,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召黃士俊,黃士俊未及復任,隆武便歸。他又投奔降清明將李成棟,后因李成棟不滿清廷封賜,又與黃士俊一起投降了后明桂王,入閣參預機務。當時黃士俊已老耄難以任事,多次受到,于是辭官閑居,數年而卒,享年85歲。從狀元到宰相,幾代升沉,無奈生不逢辰,有人說:他人以不壽為不幸,而黃士俊晚年又以多壽為不幸。

       黃氏大譜

    易庵汝良族兄囑予曰“家之有譜,所以紀祖聯子孫也。吾族譜系失修,尊卑無序,是吾憂也。茲既耋矣!汝良族兄孝悌至深至切,至仁至德其推所學以成吾志”也。溯吾莆陽黃氏乃軒轅之后。破蚩尤于涿鹿之山,遂平治天下,以土德王,曰:軒轅黃帝訪道于崆峒,膝行見廣成子,示以超凡入圣之道,退而求天下處此道,得洞庭湖中之山。出乘龍而升,諸抱龍泣,隨龍須而去。文公曰:云暗鼎湖為龍去,遂名其湖為鼎、其山為昆。故住居湖廣武昌府江夏縣,有周公及黃宅莊名也,此則其所繇來也,厥后繇唐虞歷裔。周至春秋時,晉有淵公,衛有夷公,齊有周公。又戰國時,楚有春申君歇公,為相愛賢,下士門客嘗三千人,其后子孫散處江湖間。漢興,濮陽夏人霸公,入谷為二百石吏,轉遷穎川太守,歷尉為御史大夫,位至丞相,封建成侯;子思侯名賞,繼為關內都尉;賞子忠侯名輔,繼為衛尉九卿,傳爵六世。明帝有江夏人公,以文學孝行益名,贈尚書令。子瓊公為尚書仆射。父子名重朝庭,時京師為之語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聲譽江夏郡。瓊孫琬,亦能以文學世其家,官至五官郎中將太尉。至東漢安帝,朝有黃憲,德器過人,袁閎進之,不仕而退。三國蜀有承彥,以女妻于諸葛孔明;吳有黃蓋以火戰周瑜赤壁之功,稱江表虎。東晉有閩國公晉安郡守元方入閩居福唐黃巷。唐有開國公謚忠義岸公之后進士御史滔公孫后唐丁亥科黃仁穎登狀元端明殿掌院學士,從兄璞公一門五學士子仁澤公唐乾寧乙卯科武狀元,善文能武,為節度判官。至大宋,又有岸公之后廣東岡州初祖諱由公字子由又字居正號盤野,江蘇長洲人。淳熙八年狀元。歷仕紹興府通判、嘉王府贊讀、禮部尚書兼吏部,成都、紹興知府。宋嘉定三年,任正奉大夫刑部尚書兼直學士配胡氏巫氏二夫人,居岡州者皆巫氏夫人出也公后以刑部尚書致仕徙于南雄珠璣巷卒后贈少師,墓在吳縣鄧尉山。芝英世濟又有黃公度、黃定、黃樸俱狀元及第,黃徹登進士為平江令,其弟黃龍登進士為龍溪令;太師黃府、學士黃安石父子俱為進士,宋潭州知府黃豐子黃燾、黃勛,皆進士教授,迨至明戶刑二部尚書黃光升、榜眼南京禮部尚書黃鳳翔、禮部尚書黃汝良、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黃景昉、武狀元南京兵部尚書黃鉞,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黃鳴駿。出將入相俱以詩名世,嗣胤繁興。嗚呼!岡州南雄諸裔皆唐桂州刺史開國公黃岸派也。黃岡群鳳源遠流長,星分野處,散居四海。其初一人之身,分而至于萬人之身,秀者士而樸者為農為工為賈無以窮盡。若夫積也不厚,則流也不遠,猶覆杯水于堂構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安望其散居州縣鄉村,始知億人之身者,而悉由一人之身而傳之也。人之有祖,猶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水有源則流長;木有本則枝茂。人能子孫自蕃,此理勢之必然者。統集吾祖莆陽黃氏大譜而閱之,世系明晰、歷歷在目,溯祖德,緬先人,繼家業,承家規。茲編復從殘篇蠹簡、荒碑斷碣中,畢力搜求,訛者正之,缺者補之,顛越者敘次之,于以信今而傳后,殆不無小補也。則自今以往,或數十年或數百年,有篤于親誼者,思祠以舉修而防萎廢。永繼祖之德謹為序。

      皇明崇禎十七年孟秋谷旦岸公三十世孫居正十七世裔孫狀元大學士黃士俊頓首拜撰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5637/

    (18)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