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校園風光
2011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首批建設的國家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示范學校。學校以當地產業經濟為依托,緊密結合實際,不斷,積極探索,多層次、多規格培養人才,形成了鮮明的立交橋特色辦學模式,輻射廣泛,成為全省中職教育三大辦學模式之一,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效益。近年來,學校創立了專業對接產業鏈的廣東中職沙溪模式,即專業拓展對接產業鏈、實訓中心對接產業鏈、專業教學對接產業鏈,以先進姿態向中職教育高位發展。
沙溪理工學校占地187畝,建筑面積9萬多平方米,在校生5000多人,教職工300多人。學校高樓林立、花木蔥蘢、書香裊裊、生機勃勃,是一間校園精美、專業精細、師資精銳、設備精良、文化精優的現代化中等職業學校,是廣東省服裝職業教育集團掛靠單位、全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首批試點單位,先后榮獲全國農村教育先進學校、全國教育示范、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綠色學校、中山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中山市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中山市園林式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設置有服裝設計與工藝、紡織品檢測、汽車運用與維修、工藝美術、會計、計算機網絡、動漫、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物業管理等十大專業近二十個專門化方向,其中,服裝設計與工藝、汽車運用與維修、廣告設計與制作、電子商務等四大專業由國家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示范學校創建項目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服裝設計與工藝、廣告設計與制作等專業學生可通過職業院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直升高職院校深造;服裝設計與工藝、汽車運用與維修、會計三大專業是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重點建設專業;紡織品檢測專業目前在全國中職學校范圍內屬xxx。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出國培訓20多人次,打造了既有全國百杰校長、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優秀技能指導教師、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又有廣東省名校長、中山市名教師、中山市十杰市民,還多次受到國家、省市嘉的教書育人模范團隊。各項教學設施完善,設備先進,實訓、實訓中心、一體化實習室、CAD、CAM、計算機應用以及多電化教學設備等均具有先進的現代化水平。學校建成了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服裝專業實訓,打造了中紡院深圳測試中心中山站、中紡標CTTC中山檢測中心,承辦了服務當地經濟轉型升級的中山市休閑服裝工程研究開發中心,并與多家企業合作,將企業生產線、名師工作室引入校園,進一步拓寬產、學、研一體化辦學之,研發了亞麻系列、世博變溫T恤、中小學生校服等深受歡迎的服裝產品。學校還建成了師生作品與名家名作同堂輝映的美術館、的陶藝車間、激發創意的手工藝作坊和建筑模型制作室,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沙溪創意設計園,將進一步提升實訓教學水平和校企合作實效。
學校根據培養目標不斷加強專業學科,加強與廠企和社會實踐的結合,學生的思想素質、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學校以人為本、多元人才培養的,不拘一格育人才,校風好,教學質量高,在專業技能考證、高職類高考等方面成績突出,專業技能競賽屢創佳績:2007至2012年連續五年,學校師生選手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服裝技能大賽,共獲得10個一等、11個二等、13個三等和技能展示全國特等,是參賽學校中成績xxx的學校之一;連續兩屆榮獲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作品展洽會特等和一等,并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中職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展;學校多次承辦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技能大賽;2008至2011年連續四年榮獲中山市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一等中的xxx名。2008年被廣東省社科院評定為全省中職學校綜合競爭力十強學校。2008、2009年連續兩次包括、在內的中央十大新聞來校專訪報校職業教育辦學經驗和成就。2011年12月,由教育部主辦的廣東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對接暨與粵港澳服裝業對話論壇在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舉行,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兩度視察學校后,高度稱贊學校已經達到國家示范水平。
至今,學校一生了三名中山市十杰市民,培養了三萬多名既全面又專業,既擅長合作又能獨當一面的中高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成為市內各廠企爭先聘用的重點對象,每年就業率均達xxx,且每位畢業生均有多份工作可供選擇,40%的學生還能考入大學繼續深造。他們中既有像全國勞動模范、奧運會火炬手苗這樣的杰出人才,也有勇救落水女的中國、中山市十杰市民陳嘉慶,并有抗洪英雄的優秀村官余志榮、優秀駐村干部陳岳榮和愛國奉獻標兵楊勁濤,又有廣東十佳服裝設計師陳雅潔、林永健,還有身家過千萬、樂于慈善的成功企業家李慶偉和李偉聲,更有豐田4S店的機修超人陳子超等大批在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術和管理人員,成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學校走科研興校,科研促教之,取得顯著:科研項目《優化立交橋》曾獲廣東省珠三角教育現代化模式創建研究二等、廣東省教育創新三等;《職中特色的學分制研究》獲廣東省教育管理科學吳漢良二等;《模塊式整體推進,建設優質中等職業學校》獲廣東省中小學教學創新二等;《電影課在職業教育中大有作為》榮獲JYSD杯廣東教育十五科研課題二等;《建設高水平實訓,提高中職學校教育質量》課題榮獲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專項課題研究一等。學校先后被授予十一五規劃(教育科學)xxx課題《學科電影研究》全國電影課示范學校、全國科研興教示范。2011年,《創建xxx服裝實訓的行動研究》課題榮獲中山市教育科研立項課題一等,《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課題榮獲市級二等,《營造校園心育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獲廣東省立項課題。
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為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技能人才,為當地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理工師生在成績面前不自滿,上不停步,創造幸福立新功,我們將抓住機遇,早日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示范學校。
文化自信下的職教自強之
文化自信是職業教育之魂,它著職教學校在經濟社會的瞬息變化中,不斷創新進取,發展特色,以實現學校自身和受教育者的強大。
從1991年建立至今,我校全體師生員工在敢為人先的孫中山鞭策下,不斷浸染包容、務實、浪漫創新的香山文化,歷經磨練卻始終品啜自強不息、和諧發展的文明精髓,走出了一條有個性思想、有生命依托、有合作團隊、有行為體現的職教自強之,使得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讓中職教育大有所為、中職畢業生大有作為。
一、 有作為,才有地位
90年代初,鎮在僑商僑胞的傾情支持下投入巨資建成學校xxx期工程,并借鑒理工大學的名稱,xxx性地命名為沙溪理工學校,成為鎮辦的中山市xxx家中等職業學校。1996年我校榮膺首批xxx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正式特色職教文化的自強之。
文化由強者引領,強者由自信造就。在創立初期的大下,職業教育并未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我校地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工業之基,將大有可為,我們要勇于創新,追求卓越,做大做強以證明自己的價值。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中山市工商業迅速發展,技能人才需求井噴。我校也從一所僅有兩個教學班、一百多生員的小型學校,在近二十個競爭激烈的年頭里,發展為一所具有80多個教學班、5000多學生的全國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這是一個充滿了、創新、
開拓、進取的的歷程,是在三十年大背景下沙溪鎮、中山市乃至廣東省職業教育自強不息的一個有力的體現。
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始終不忘教育的根本:讓學生學會,學好技能,為學生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基礎。我們知道,培養一個優秀的中職生和培養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同樣重要,但前者更為,因為中職生的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其不良行為習慣的糾正難度更大。這種感為我校的辦學,促使我們不斷探討新經濟條件下人才結構的改進,全面育人的思,即既重視加強學生的技能,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內在品質,著眼于學生總體素質的提高,讓中職生走出落后陰影,重拾自信和陽光,靠優良的技能獲得人生的幸福,靠美好的品德贏得社會的尊重。
我校發展成長的歷程,也是一屆一屆的沙溪理工人肩承、兢兢業業、銳意進取、開拓攀登的歷程:我們經歷了初創期的艱辛,迎接了中職教育低迷期的,戰勝了中職教育激烈競爭期的挑戰。學校創立初期,我們xxx立交橋,亮出一個并舉四個結合的立交橋辦學特色,即職教與成教并舉;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結合,長期與短期培訓結合,課堂教學與社會生產實踐結合,主修專業與兼修專業結合,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辦學,成為廣東職教三大辦學模式之一。新世紀以來,為適應時代需要,我們加快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再創專業對接產業鏈的中職沙溪模式,即專業拓展對接產業鏈、實訓中心對接產業鏈、專業教學對接產業鏈,讓辦學與市場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使學校始終走在職教發展的快車道上。
文化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學校的投入從硬件建設轉入人才引進和開發,從常規教學儀器投入轉向高端的專業設備。近年來我校投入大量資金,安排90%的教師參加公派培訓,選送優秀教師參加全國教師培訓,并到、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學習職業教育管理和專業教學經驗,由此打造了一支高、中級教師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還引進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張肇達等22多位知名的服裝設計師、大學美術學院染服系主任肖文陵教授等20多位全國知名學科帶頭人擔任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專家顧問,開設學生與名師直接對話的名師講堂,培養了一大批專業素質過硬、思想觸角敏銳,與企業文化高度融合的技能人才。目前,我校建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的xxx服裝實訓、xxx紡織品質檢中心和中山市休閑服裝工程研究開發中心,引進當今企業使用的最先進設備,其中不乏價值上百萬元的美柏服裝CAD系統等最新技術的硬件和軟件,且學校的主干網絡全部達到1000兆光纖傳輸,實現了實訓的專業教學現代化。汽車維修專業也模仿豐田6S模式,引入企業最新管理和流程,借助多打造了高仿真的實訓工廠,讓學生平時的每一次實習都是高要求的實戰。
我校的自強和辦學質量贏得了全社會、上級和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支持。2008年,為適應中山市職業技術教育超常規發展,解決招生增多、校舍不足的難題,我校在上級的支持下,成功引進社會資金1600萬元,建成一座涵蓋了圖書館、名師工作室、設計師俱樂部、國家紡織品質量檢測中心等功能的教學服務大樓。如此大規模引進民用資金解決學校資金瓶頸,這在廣東省公辦中職學校中為xxx,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近兩年,沙溪鎮為支持學校建設,加緊收購學校周邊工廠,并劃撥土地,增強學校的辦學實力。群眾也處處支持學校發展,如為建設學校東大門和后山中山設計師村,格亨村的鄉親二話不說遷走自家祖墳,讓學校師生尤為。
二、上學就是上班,上課就是上崗
沙溪理工學校這艘職教之舟,能夠在順流、逆流之中,始終鼓滿風帆,破浪前進。這是因為我們始終職業教育是大有奔頭的,中職學生是大有前途的,也以事實向證明這一點。我校與中國紡織科學院、中山市科技局、廣州美院等十余間高校、100多間企業等開展全面、深度和高端的產學研合作,使得學生上學就是上班,上課就是上崗,在學校做學習知識的主人翁,在企業做創造財富的主人翁。
1、專業建設完全融入產業鏈
我校專業建設的過程,是職業教育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產業創新的生動體現。在早年多元化的立交橋辦學模式基礎上,學校結合珠三角區域產業升級需要,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緊貼人才需求,打造了服裝設計與工藝、汽車運用與維修、會計等三個廣東省重點建設專業。隨著中山沙溪服裝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學校先后融入服裝產業鏈的展示、檢測與營銷環節,增設了模特專業、紡織品質量檢測專業。其中2010年建立的紡織品檢測專業是廣東省乃至全國所開設的xxx一個紡織品質量檢測專業。
2010年5月,上海世博會開幕,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與企業聯手開發的變溫色差面料制作的服裝博會上獲特許經營,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至此,學校服裝專業完成了服裝產業鏈的全程參與,實現了專業建設完全融入產業鏈。
2、實訓實習學生拿薪服務企業
我校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加強實踐教學,著力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緊密銜接。以服裝模特專業為例,實訓實習直接以服務企業的方式來實現:2009至2010年一個學年,學校為胡氏、三番、五洲等9家服裝公司提供了季度產品訂貨會時裝表演、晚會時裝表演、模特攝影等服務。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每一學期,都為企業服務,開發設計產品,舉辦作品發布會,企業則直接購買學生的設計方案,然后直接為企業產品,生產出來后拿出去銷售。
學校也從中借助企業的管理經驗和文化資源,在著名企業開辦培訓班,如霞湖世家店長班、豐田精英班、英仕學生實訓專線等,拓寬了學校的管理思和辦學資源。其中學校在英仕公司的實訓專線生產的晚裝銷售價高達1300美元,學生實習期間就正式頂崗,月薪已達2000多元,xxx減少了家長的供學負擔,更增強了學生就業的信心。
3、產學研結合更加直接高效
我校除每年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外,還主動走出去,成功策劃和組織了五屆全省服裝技能大賽,多次主辦的專業比賽和產業高峰論壇。
2010年11月12日,主題為時尚中國、環保未來2010年天竹杯休閑服裝設計大賽暨天竹產業聯盟鏈接會、中國·沙溪產學研高峰論壇在我校落幕,這是國內服裝界首次主打環保牌的休閑服裝設計大賽,也是我市職校首次舉辦高規格的服裝界活動。本次大賽由全國有40多家核心企業、擁有國內著名環保纖維天竹品牌的中國天竹產業聯盟冠名贊助并提供設計用料。中國天竹產業聯盟承諾,凡是進入大賽總決賽的優秀的準設計師,聯盟的企業會優先錄用他們。業內人士認為,本次大賽由企業提供設計面料,學校師生出作品,專業機構專家出謀獻策,獲的設計作品被企業現場認購,快速投入生產并銷售,以實現經濟效益,這種產學研合作更加直接、高效。
產學研一體化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但我校追求的產學研一體化不是單一、膚淺和低水平的,而是全面、深度、高端的產學研一體化。學校從辦學機制、培養模式、教學方式到評價體系,全方位地推進了產學研一體化,讓產學研不再是貌合神離,而是利益密切相關,文化深入交融。學校還特別重視與高水平產業與研究機構結盟,實現教學的高質量,如新投入900萬元建成xxx紡織品檢測中心,并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所出具的紡織服裝產品檢測報告將全國有效,將帶領我校的專業建設全面融入產業鏈的品質檢測環節,實現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的功能,促使中山服裝行業產業鏈向高端延伸發展。
三、升學有通道,就業有選擇
有一位教育界的資深學者這樣評價我校:難能者,本校能之;難得者,本校得之。這樣的評價對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來說,尤其深入。從不努力,進理工,到要努力,才能進理工,再到現在進理工,能成功。一走來,所有的平淡和輝煌,一一凝聚著學校師生鳳凰涅盤般的。無論時局如何變化,競爭如何激烈,沙溪理工學校始終以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認識,不問能給我什么,只問我能做什么的膽量和胸懷--以底氣贏取財政資金支持、以實力在全國技能大賽上爭金奪銀、以誠意到世博會推廣自主研發的變溫T恤,以自信博舞臺上展示龍騰獅躍鶴舞的文化魅力,其中鶴舞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引人入勝--沙溪理工人敢拼敢當、越戰越勇的與行動讓人肅然起敬。
理工崛起,我的責任。上到學校行政班子,下到各部室、各科組,每一位教師把青春和理想植根于學校的發展中,精誠團結,日夜拼搏,以學校為家、以事業為榮、以工作為樂、以學習為命的教職工比比皆是。校興,我榮;校衰,我辱,已經內化到學校師生的骨子里;你好,我好,學校好,學校好才是真的好,已經成為學校師生的集體追求。自信、積極的文化讓我校名師薈萃,不但造就了多名全國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南粵優秀教師數名,現中山市名校長名教師中職業教育領域的有四位,其中三位就來自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
在教的評價方面,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推行多元制。學校成立了由學校領導、企業人士、資深教育專家等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定期交流校企信息,根據企業需求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建設方案,評價教學行為,商討教學。
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推行學分制,有效體現彈性化、個性化學習的特點,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解決一向困擾中職教學的厭學問題。在學分制實施過程中,設立了學生創新能力的評估機制,并增加相應學分,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踴躍投身各種創新活動和社會實踐。與此同時,大抓校園文化建設,建立龍獅隊、管樂團等校園組織近二十個,為學生搭建發展個性、增長才藝的舞臺,大力安全校園、和諧校園、綠色校園建設,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全方位育人的成長。為不斷激發文化創意,學校新建成了學生作品與xxx名家名作同堂輝映的美術館,不知校的歷史,就不知校的現在與未來,文化濃郁的校史室為此修葺一新,并正致力于打造名師薈萃的中山市設計師村,讓學生走進校園如走進文化大觀園,處處可以感受文化氣息。
多元文化的創造了多元人才。我校在專業技能考證、高職類高考等方面,學校成績突出;學科技能競賽屢創佳績:2007年至2010年,連續四年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我校服裝專業學生代表廣東省參賽,在大賽獲得7個一等、9個二等、11個三等的優異成績,排在全國前列。2010年,沙溪理工代表廣東省參賽并勇奪全國特等(大賽僅設五名)。在專業技能考證方面,十多年來學校一直保持在全省遙遙xxx的優勢,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全國英語等級考證、全省計算機高新技術考證、會計資格考證以及其它各專業技能考證中,取證率均居全市xxx名、全省前列,大部份專業技能考證取證率達到了xxx,且3+專業技能課程證書高考連續14年高居高職類高考全市xxx。
至今,學校一共培養了3萬多名既全面又專業,既擅長合作又能獨當一面的中高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成為就業市場的搶手貨,每年畢業生就業率均達xxx,且每位畢業生均有2-3個工作崗位可供選擇,40%的學生還能考入大學繼續深造。他們中既有像全國勞動模范、奧運會火炬手苗這樣的杰出人才,又有像陳雅潔、林永健這樣頗有知名度的服裝設計師,還有像李慶偉和李偉聲等自主創業的后起之秀,也有像余志榮這樣的農村基層管理干部,更有大批在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術和管理人員,成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他們是學校生動的文化符號,為當地經濟文化建設注入了鮮活的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08、2009年連續兩次,包括《》、中國教育等10家新聞組成的中央新聞采訪團前來我校采訪報道,把我們優質的文化作為社會和諧發展的范本進行宣傳。2010年,我校作為廣東省13所中職院校中的xxx名列入全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示范校,學校的特色文化又在全國的舞臺上被集中關注和學習。
長風破浪,云帆直掛。自信自強,永不止步。我校將以大教育的目光與胸懷,以和諧發展的高度與廣度,不斷吸收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優質成分,博采眾長以新時代的職業人才,走出一條有沙溪理工特色的學校文化建設之。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