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脫羧法
巴頓脫羧法是一種自由基反應,在該反應中,羧酸被轉化為硫代羥肟酸酯(通常稱為巴頓酯)。然后在自由基引發劑和適當的氫供體存在下加熱該產品,以獲得脫羧產品。這是一個還原性脫羧反應的例子。利用這一反應,可以從烷基中去除羧酸基團,并以其他官能團取代。(見方案1)該反應以其開發者、英國化學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Derek Barton爵士(1918-1998)的名字命名。
該反應由自由基引發劑(在此情況下為2,2'-偶氮二異丁腈(AIBN))加熱后的同質裂解引發。然后從氫源(本例中為三丁基錫烷)中抽出一個氫,留下一個三丁基斯坦尼爾自由基,攻擊硫代羥酸酯的硫原子。硫代羥胺酯的N-O鍵發生均質分解,形成一個羧基,然后發生脫羧作用,二氧化碳(CO2)流失。剩余的烷基自由基(R-)然后從剩余的三丁基錫烷中抽取一個氫原子,形成還原的烷烴(RH)。(見方案2)三丁基錫自由基進入反應的另一個循環,直到所有的硫代羥酸酯被消耗。
巴頓酯的N-O鍵裂解也可以在加熱時自發發生,或通過光照射啟動反應。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自由基引發劑,但仍需要一個氫原子(H-atom)供體來形成還原烷(RH)。三丁基錫烷的替代H原子供體包括三級硫醇和有機硅烷。通過使用氯仿作為溶劑和H原子供體進行反應,可以避免錫、硫醇或硅烷試劑的相對費用、氣味和毒性。
也可以通過使用其他自由基捕集物(X-Y + R- -> R-X + Y-)來使烷基自由基功能化。反應的進行是由于形成了穩定的S-Sn鍵和硫代羥肟酸酯的芳香性不斷增加。由于氣體的形成,推動了反應的進行,熵也有了整體的增加。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6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