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鎮,隸屬于廣州市增城區,位于珠江三角洲東江下游北岸,西鄰廣州市黃埔區,東鄰仙村鎮,南與東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永寧街鎮中心為東經113°36′,北緯23°07′,地域面積85.09平方公里,總人口49.05萬人(2012年)。2013年,新塘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98.51億元,是廣州市增城區的工商業重鎮。
主要景點有湛懷德祠、湛橫云墓、寧遠樓、古海遺跡、天下士祠等。
歷史沿革
新塘鎮駐地宋代為東江大河灣,后漸成河新塘鎮灘。
明代在河灘上壘石圍塘,石堤漸為圩集,故名新塘圩。
二十七年(1938年)增城縣治設于此。
1950年稱新塘鎮。
1955年改區。
1958年成立新塘。
1979年改鎮。
1983年又改為區。
1984年再建鎮。
2004年由原新塘、永和、沙埔、仙村、寧西五鎮合一形成大新塘。
2012年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將五鎮合一的大新塘劃分為新塘鎮、仙村鎮、永寧街,拆分后的新塘鎮面積為85.09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2013年底,新塘鎮駐地府前38號,轄新康、匯美、新灘鎮2013-2020整體規劃新世界、東街、西街、水電二局、西寧、漁村、小逕、中街、衛山、沙埔、翡翠綠洲、順欣等14個社區和南安、南埔、新墩、西洲、東洲、白江、群星、新何、甘涌、坭紫、東華、新街、黃沙頭、石下、瓜嶺、大敦、田心、白石、上邵、塘美、官湖、瑤田、久裕、烏石、巷口、上嶺、長巷、塘邊、崗尾、三安、上基、官道32個行政村。
地理 境域
新塘鎮
新塘鎮,地處東經113°36′,北緯23°07′,位于珠江三角洲東江下游北岸,西鄰廣州市黃埔區,東鄰仙村鎮,南與東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永寧街,地處廣州東向交通咽喉地帶,是廣佛都市圈和深莞都市圈的交集區域。總面積85.0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新塘鎮北部為低丘陵,南部屬珠江三角洲平原,著一些低矮的山崗。
白云山:263.3米,位于新塘鎮和永寧街交界處,西面為廣州市黃埔區。南部陳家林為宋代學者陳大震所居。
石牙頭:219米,位于鳳凰城社區西側,因山上有一塊3米多高的大石,形似月牙而得名。山為花崗巖,曾為采石場。
白眉山:214米,屹立于廣深鐵北側,突出于新塘平原之上,山頂一塊巨石形似人頭,生長著白眉草而得名。
四望崗:85.3米,位于新塘國際牛仔城附近,石新以東、107國道以北。山體周邊以商業建筑和住宅建筑圍繞,是目前新塘鎮城區自然綠地中xxx的山體綠地。四望崗公園將于2016年建成。
水文
東江:新塘鎮隔著東江與東莞市相望。東江增城段河段寬400 - 500 米,最寬800 米,水深坡緩,可通300 噸輪船,新塘以下可通100 噸輪船。
雅瑤河:發源于華峰山,于大敦注入東江。河長21 公里,流域面積129 平方公里。沙埔以南可通航。
官湖河:發源于石徑,經永和、官湖,于久裕流入東江。河長24.4 公里,流域面積106 平方公里。
氣候
全境屬南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溫高、雨量充新塘鎮街景沛、霜日少、光照充足,全年都可栽培作物,平均氣溫為22℃,極端高低溫為37.7℃、-1.9℃。但因季風交替遲早及強弱不同,氣候多變。
受地形影響,地處珠江三角州平原的新塘,雨量較北部丘陵地帶略少,但夏秋常有臺風。
人口民族
2012年,新塘鎮常住總人口49.0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2.8萬人,外來人口36.25萬人。 人口以漢族為主,使用粵語方言,靠近永和、寧西一帶屬粵客混居地。
新塘分布有鐵、外生沉積鋁土礦等資源。
新塘水系屬東江水系,水資源相當豐富。官湖河、雅瑤河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東江北干流150.8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2萬多立方米,居全省前列。東江新塘段還有潮水進入。
經濟情況 綜述
新塘鎮是廣州市增城區南部工業、商業重鎮,廣東省中心鎮。2010年,新塘鎮億元企業有97家,形成了汽車及其零配件、摩托車及其零配件、牛仔服裝三大支柱產業。
2013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98.51億元,超額完成了預期目標任務,比2012年增長18.42%。其中,牛仔紡織服裝行業規上企業完成產值442.68億元,比2012年增長20.58%;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6.91億元,比2012年增長17.91%;房地產銷售面積累計95.63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3.81%,房地產銷售金額累計74.34億元,比2012年增長24.38%;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35.26億元,比2012年增長40.22%;商業銷售總額累計完成171.68億元,比2012年增長49.81%;兩稅入庫35.05億元,比2012年增長32.13%,其中國稅18.47億元,比2012年增長27.45%,地稅16.58億元,比2012年增長37.76%。轄區內注冊的各類生產企業共有4000多家,建有民營制衣、新塘環保、沙埔銀沙等工業建設,形成上述三大支柱產業、建材、家具、造紙、食品、塑料、家電等19個行業為的工業體系。
xxx產業
2005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5.2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6新塘鎮養豬場739元。全鎮耕地總面積21313畝,其中水稻3300畝;蔬菜11000畝;水果種植面積5500畝,甜玉米1500畝。
新塘鎮有清朝貢品水南白蔗、田心馬蹄、雪槐子荔枝、東洲粉葛、西洲香蕉等多種傳統名優農產品。
第二產業 汽車產業
2014年,增城區規劃以新塘新塘的汽車產業為核心的廣州東部(增城)汽車產業,范圍北至南香山、南接荔新公、東至沙寧公、西接新新公,總面積25.71平方公里。
2010年,新塘及周邊已有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共116家,其中整車廠5家,零部件企業101家(規模以上企業42家,規模以下企業59家)、在建企業10家,汽車整車實現產能12.15萬輛,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業完成工業產值323.24億元。
摩托車產業
早在20世紀80年代,新塘逐漸發展成為國內知名摩托車市場和集散地,主要經營、日本的進口摩托車和國產嘉陵等摩托車。五羊本田摩托車廠落戶的歷史機遇,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新塘鎮初步形成了摩托車整車與零部件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成為全中國鄉鎮一級xxx摩托車生產集群。 到目前為止,新塘及其周邊的摩托車及其零部件企業共30家,其中整車企業10家。2009年,規模以上摩托車企業完成工業產值93.57億元,同比增長12.38%,實現摩托車產能199.72萬輛。
牛仔服裝業
2012年,新塘鎮擁有牛仔紡織服裝生產及關聯企業4766家,占新塘工商企業數量近80%,全中國有60%以上的牛仔服裝出自新塘,產品銷往俄羅斯、美國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全中國xxx型的牛仔服裝生產、出口集聚地區。
2012年,新塘鎮擁有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各類服裝紡織制衣設備7萬多臺套,形成了紡紗、染色、織布、整理、印花、制衣、洗漂等完善的產業鏈,每天可加工生產250萬件牛仔服裝。有廣東省名牌企業,具有1000多個國內外注冊品牌,被評為中國牛仔服裝名鎮、中國百佳產業集群之牛仔服裝產業集群。
農業加工業
新塘大力引進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先后引進6家大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年創產值近2億元。
第三產業 牛仔商貿業
新塘發達的牛仔制造業,建起了以占地13萬平方米的新塘牛仔商貿城和占地4萬多平方米的沙埔牛仔面輔料商貿城為產業龍頭的大商業格局。新塘還建立了牛仔服裝商貿信息平臺,打造牛仔城服裝品牌專業街,通過每年舉辦新塘國際牛仔節,組團參加廣交會等形式,培育品牌服裝企業,推動產業升級。 新塘牛仔電商產業園(東區)是全國xxx采取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和實體零售批發專業市場相結合的綜合性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
百貨零售業
新塘鎮有天和、新客隆、嘉榮、真美、家家樂、人人樂等大型百貨進駐,發展了新興步行街、群星步行街等商業區,形成了鋼材、家電、摩托車、小商品等大型批發市場,促進了商業和物流業的發展。有集旅游、飲食、休閑、娛樂于一體的上檔次的碧桂園鳳凰城酒店、xxx、新好景、凱旋門等酒店。眾多大型房地產項目落戶,加上國際貿易中心等大型商業中心,形成第三產業的大商業格局。
2014年,新塘鎮規劃建設廣州中小廣州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區微企業金融服務區,截止到當年,已有40多家企業機構有意進駐金融服務區,已有32家企業機構簽訂了租賃合同,包括19家金融類機構和5家管理咨詢公司。金融服務區計劃引進金融機構100家,小貸公司30家,實現2000人次以上就業。
地方交通 公交通
新塘鎮擁有廣深高速、廣惠高速、廣園東快速、107國道等交通主干線與珠三角交通網相連,成為廣佛、莞深的半小時生活圈。在境內通過的省道或市道的公有荔新公、新新公、石新公、朱寧公、朱仙公。鎮內擁有新塘大道東西向延長線、新沙公、東洲大道、港口大道北延等標準市政道。
軌道交通
新塘同時擁有國家鐵、城際鐵、城市地鐵三種軌道交通方式,交新塘軌道交通樞紐示意圖匯于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該中心位于新塘城區北部,廣州開發區以南,與增城開發區銜接,是廣深鐵、廣汕鐵、穗莞深城際鐵和廣州地鐵13號線、地鐵16號線等5條軌道交通線的交匯點。 廣州東部交通樞紐,按照6臺13線(即6個站臺、13條線)的規模進行規劃設計,定位為廣州鐵交通的輔助站,將設計為承擔廣州火車東站的部分始發終到功能。 廣州地鐵13號線和穗莞深城際鐵預計2017年建成。
水陸交通
新塘鎮有客運和貨運碼頭,船可直達、澳門和連接國內航道。新塘港口碼頭年均貨物吞吐量115.09萬噸。
公共交通方面,2014年,新塘開通有11條鎮內交通,鎮際交通8條,3個汽車客運站和多條通往珠三角主要城市、廣東省周邊地區城市的客運班線。
社會事業 市政
2008年,新塘城區面積19平方公里,投入近7億元進行市政基礎設施和水利建設,大力實施道暢通工程、城市美化和凈化工程、城市設施配套工程的規劃建設,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32.5平方米。
2013年,擁有新塘公園、四望崗公園、萬田花園、濱江公園、白江公園、市政廣場、坭紫公園、東區公園、石下公園,其中面積xxx的新塘公園占地150畝,成為新塘市民文化活動中心。
民生
2012年,新塘圖書館、廣東文聯藝術館新塘藝術中心免費。 新塘擁有大型群星、宏達大型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擁有日供水量達80萬噸的大墩、新和水廠、6座11萬伏及22萬伏的變電站及6.3萬千瓦的發電站。鎮內設有新塘海關、邊檢、動植檢、高檢等外檢部門,提供進出口貿易等一條龍服務。
2009年,新塘鎮共有公辦學校45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高中新塘中學2所,鎮級文化技術學校1所,初中7所,小學34所,在校小學生22842人,小學教職工1149人。新塘中學是廣東省xxx示范性普通高中。 民辦學校11所,學生12062人,教職工1236人;幼兒園36所,在園幼兒8129人,教職工1117人。
衛生
1996年通過新塘鎮通過廣東省衛生先進鎮驗收。2012年,擁有廣東省水電醫院(二級甲等)、新塘醫院(二級)和暨華醫院等大型醫院,新建增城市中心醫院。
社保
2013年,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9.96%,住院醫療救助年度上限由1.5萬元提高到4萬元,重特大醫療救助年度上限由1.5萬元提高到10萬元;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35歲以上農村居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xxx,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15.4%,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增加201元;免費為2925人提供孕前優生健康檢查。
歷史文化 名稱
建設朝代 地址 等級 湛懷德祠
明末 新塘群星村約后街巷 廣州市文物單位 湛治中、湛果成墓 明代 新塘白江村東寧社大橋頭社 廣州市文物單位 湛橫云墓 明代 新塘瑤田村東頭豐岡嘴 廣州市文物單位 寧遠樓 新塘瓜嶺村 廣州市文物單位 古海遺跡 現代 新塘群星村 廣州市文物單位 天下士祠 明代 新塘群星村 增城市文物單位 黃氏大祠 清代 新塘白石村 增城市文物單位 復昌橋 清代 新塘石下村 增城市文物單位 新塘地區黨支部舊址 新塘新何 增城市文物單位
新塘鎮自古有禮義鄉之稱,文勝古跡不少。2013年,定為文物單位的有廣州市級的5處、增城區級的4處。
民俗
湛懷德祠
新塘龍船景
新塘賽龍舟已有悠久的歷史,據《增城縣志》新塘2010年龍舟例景記載,自宋朝以來即有賽龍舟:入五月則濱江村鄉多備龍舟以端午前后數日競渡……好事者懸錦標酒食以賞勝者,旌旗招展,甚是可觀。每年農歷五月十二日,是新塘賽龍舟的旺景日。這天家家戶戶包粽蒸糕,殺雞宰鴨,招呼親朋戚友前來觀景,熱鬧程度尤過春節。
農歷五月十二的新塘大景,在鎮中心東江江面舉行。每年參加新塘大景的龍舟都有一百多艘,觀眾達數萬,除本地各村的龍船外,還有從廣州市郊各鄉鎮,以及東莞、番禺、南海、順德、博羅等地趕來這里趁景。
旅游景點 古海遺跡
古海遺跡位于新塘口岸碼頭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上,是古代海陸變遷所形成的一座巖洞,為增城新八景之一,名為古海遺蹤。該地區在古代是海灘地帶,幾經滄桑,形成沖積平原,原海中島嶼(今海蝕洞所在的小山丘)上的巖石留下許多被海浪沖刷的痕跡,其中一處巖石被沖刷成古海遺跡一個隧洞,學名為海蝕洞(當地人稱石巷)。該洞長20米,闊與高約為2.5米,可容納百多人,洞頂有狹長的裂縫,能窺望天空。這是迄今已知的我國沿海xxx的一個海蝕洞,它形成于距今約7000多萬年前的晚白堊紀紅色沙巖、礫巖組成的山丘中,是重要的海陸變遷,具有較高的科學、歷史研究價值。與海蝕洞洞門連接的是一隅比洞口更高更大的石巖,巖下有石臺,猶如神殿,人們便用這一天然殿臺建一,名倚巖寺(又稱天后宮)。寺與洞相連又相通,游人出入其間,別有一番情趣。寺后山丘上還有一亭,名翼亭。登亭騁目,的東江平原的景觀盡收眼底。
寧遠樓
廣州地區惟一的水碉樓,可以稱在廣州地區目前所發現的碉樓中是建筑最為奇特和堅固的,因為碉樓是鋼鐵混凝土結構,建筑風格是結合。寧遠樓四周都是水,四樓的廁所排污可直接排到水面寧遠樓遠遠望去,碉樓共有4層,可是2層以上的墻外部多加了建筑,呈倒錐形,但二個孔及下面一個孔組合望去好像是人的臉孔一樣.臉孔就是碉樓3、4層建筑的機槍,大炮口.當走近碉樓時,發現全部是青磚的建筑立于四周深約5米深的環形水池中,水池的寬度約4米左右,樓高21米,寬5.2米.,碉樓的西邊有一座鐵吊橋搭于水池之上,這是惟一能進碉堡的通道,碉樓每層樓角都有此圓孔,是用于指揮碉樓各層的人進行喊話和指揮作戰,站在吊橋上,發現碉樓一樓外面的墻壁上有匾牌,寫著廣州市文物單位寧遠樓2002年7月公布廣州市人民等字樣。
據說增城瓜嶺村在公元1856年前后,就有當地村民乘坐三支桅船到海外謀生,加入到美洲的淘金熱潮,到20世紀30、40年代,更有大批村民到等地謀生。瓜嶺村是典型的嶺南水鄉風格。水道、荔枝林、碉樓、祠堂、民居的布局在戰亂時代,有戰略性意義,水道環繞全村,起到護村的作用,岸邊有全村最高的建筑碉樓(相當于現在9層樓高),可以觀察遠方的敵人;對岸有生長上100年的荔枝林,相當茂密,豐收的季節,場面應該十分熱鬧。
瓜嶺村的總祠堂叫松皋黃公祠,下有六座房祠、分別名為羅峰黃公祠、愛閑黃公祠、壯逸黃公祠、圣匡黃公祠、四房黃公祠和名國黃公祠,黃公祠和近洲私塾座北朝南一字排列,南有曾經清輝可挹的瓜洲小河,東西北設三個門樓,更有寧遠和棠蔭兩座鋼筋水泥澆筑的炮樓并聳于村落的西南和東北角,還有期翼文教昌明的魁星樓和護佑瀕水民生的北帝廟。
著名人物
陳大震(1228-1307),南宋名臣。增城沙村(今新塘南安村)人。曾任代理雷州知州等職。判案嚴明,有蘧翁山判之譽。后轉任朝奉大夫知全州(今廣西境內),元兵壓境時請辭回沙村,不就任宋端召為尚書吏部侍郎。元初,元世祖授司農卿、廣東儒學提舉:借病不赴任。晚年與呂桂孫篡編《南海志》,著有《蘧覺集》。
湛若水(1466-1560),號甘泉,新塘鎮沙貝村人,明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吏、禮、兵部尚書,有《甘泉文集》存世。湛甘泉是xxx批入選南粵先賢的人物,又是增城xxx入選《辭海》的歷史人物。他以隨處體認為核心的哲學思想,所到之處必修書院,培育近四千人。
陳恭尹(1631-1700),明末清初人,書法家。為清初詩壇嶺南三大家之一。號獨漉子。廣東順德人。早年隨父陳邦彥抗清,受清廷追殺,獲湛粹幫助而借居新塘聯絡南北抗清力量,在新塘寫下大量充滿人民性的詩篇。南明敗亡,返廣州,賣文為生。其詩歌感懷家國,悲壯蒼涼。精書法,尤以隸書名世。著有《獨漉堂集》。
吳秀峰(1898-1993)外交家。增城新塘雅瑤村人。我國最早期留生,博士。1924年在巴黎加入中國。曾任國際反侵略運動總分中國分會駐歐代表團秘書長等職,出版《孫中山先生之生平及其主義》。二戰后,參與籌建中國委員會美洲分會,任聯合國國際勞工局副秘書長,1950年到訪問,領銜民革駐歐特派員,負責華僑和留學生工作,著有英文版《新中國》。1959年回國,任國務院參事。為中國外交和工作作出貢獻,全國政協第五、六屆委員。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