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術中心
編輯新加坡的量子技術中心(CQT)是一個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主辦的卓越研究中心。該中心匯集了物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和工程師,進行量子物理學的基礎研究,并在量子現象的基礎上建造設備。量子技術的專家正在將他們的發現應用于計算、通信和傳感領域。
任務說明
編輯CQT的任務是在量子理論及其在信息處理方面的應用進行跨學科的理論和實驗研究。量子物理學允許根本性的新信息處理模式的發現,要求計算、信息和密碼學的經典理論被其量子概括所取代。這些理論帶來了比經典理論更快的計算和更安全的通信的希望。量子技術的一個重點是開發對單個光子和原子進行相干控制的量子技術,探索構建用于密碼學和計算的量子機械裝置的理論和實際可能性。
量子技術中心的歷史
編輯新加坡的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開始于1998年。它是由KwekLeongChuan,LaiChoyHeng,OhChooHiap和KuldipSingh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起的一系列非正式研討會。這些研討會吸引了當地的研究人員,結果,量子信息技術小組(在新加坡語中非正式地稱為量子拉)成立了。2002年2月,在新加坡科學、技術和研究機構(A*STAR)的支持下,該領域的研究工作得到鞏固。這導致了一些教員的任命。2007年,量子信息技術組被選為新加坡xxx個卓越研究中心的核心。量子技術中心成立于2007年12月,10年內將投入1.58億美元的資金。量子技術中心是由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和教育部資助的。它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主辦,但在追求其研究目標和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自主權。該中心有自己的管理委員會和科學顧問委員會,并由中心主任領導。研究量子技術中心在量子信息科學的廣泛領域內進行研究,從理論到應用。量子技術中心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主要期刊上,包括《自然》、《科學》和《物理評論通訊》。該中心有20多個研究小組活躍在一系列的課題中。計算機科學研究領域包括。量子算法,量子網絡通信復雜度,查詢復雜度交互式證明,零知識證明和量子游戲跨學科理論研究領域包括:1:
量子技術中心的糾纏
編輯量子計算和密碼學量子信息冷費米實驗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1:
量子光學
編輯糾纏光子對的來源單原子量子界面量子密碼學和量子黑客冷原子和離子原子芯片離子阱光腔光阱光格子費米子凝聚體研究生課程量子技術中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提供聯合研究生課程。
訪問學者
編輯該中心吸引了來自xxx機構的優秀早期和中期研究人員,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量子信息科學研究的教師進行合作。過去著名的訪問者包括瑪麗-貝絲-羅斯凱和萊因哈德-維爾納。最近,來自科技公司的研究人員也被邀請。
外聯和活動
編輯CQT組織的活動包括座談會、會談、研討會和會議。該中心在Facebook上有一個頁面,在YouTube上有一個頻道,在Twitter上有@quantumlah的推文。
量子技術中心的設施
編輯CQT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內科學路2號3號(LowerKentRidgeRoad附近)S15座大樓的主要占用者。乘坐新加坡國立大學內部巴士"A1"、"A2"、"C"或"D"到CQT,可以隨時到達該大樓。CQT的量子咖啡館和位于主樓后面的大型美食廣場一樣,為游客、員工和學生所熟知。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6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