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態邏輯
編輯多模態邏輯是一種模態邏輯,它有一個以上的原始模態算子。它們在理論計算機科學中找到了大量的應用。
多模態邏輯的概述
編輯一個模態邏輯有n個原始的單項模態算子被稱為n-模態邏輯。鑒于這些運算符和否定,人們總是可以添加模態算子,定義為也許雙模邏輯的xxx個實質性例子是ArthurPrior的時態邏輯,有兩個模態F和P,分別對應未來的某個時間和過去的某個時間。一種具有無限多模態的邏輯是動態邏輯,由VaughanPratt在1976年引入,對每個正則表達式都有一個單獨的模態操作符。1977年引入的用于程序驗證的時間邏輯版本有兩個模態,與動態邏輯的[A]和[A*]模態相對應,用于單個程序A,被理解為整個宇宙在時間上向前走了一步。
多模態邏輯這個術語本身直到1980年才被引入。多模態邏輯的另一個例子是Hennessy-Milner邏輯,它本身是表達能力更強的模態μ-微積分的一個片段,也是一種定點邏輯。多模態邏輯也可以用來形式化一種知識表示:認識論邏輯的動機是允許幾個代理(它們被視為能夠形成信念、知識的主體);管理每個代理的信念或知識,這樣就可以形成關于它們的認識論斷。模態運算符.對于基于可能世界語義學方法的意義形式化,可以使用克里普克語義學的多模態泛化:不是單一的共同可及性關系,而是有一系列的它們在代理集合上的索引。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7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