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世界
編輯一個可能的世界是一個完整的、一致的世界是或可能是的方式。可能的世界被廣泛地用作邏輯學、哲學和語言學中的一種形式裝置,以便為延拓邏輯和模態邏輯提供語義。它們的形而上學地位在哲學中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像大衛-劉易斯這樣的模態現實主義者認為它們是字面上存在的另一種現實,而像羅伯特-斯塔爾納克這樣的人則認為它們不是。
可能的世界的邏輯
編輯可能的世界是模態邏輯和擴展邏輯的基礎概念之一。這些邏輯中的公式被用來表示關于什么可能是真的、什么應該是真的、什么人相信是真的等等的陳述。為了給這些陳述一個正式的解釋,邏輯學家使用了包含可能世界的結構。例如,在經典的命題模態邏輯的關系語義中,公式?P{displaystyleDiamondP}(讀作可能的P)實際上是指(讀作可能P)實際上是真的,當且僅當在某個可以從實際世界進入的世界是真的。可能的世界在語言學家和哲學家的形式語義學工作中都發揮著核心作用。當代形式語義學以植根于蒙塔古語法的形式系統為載體,而蒙塔古語法本身就是建立在理查德-蒙塔古的擴展邏輯之上的。當代語義學的研究通常使用可能世界作為形式工具,而不承諾對其形而上學地位的特定理論。即使是那些不重視形而上學意義的人也會保留可能世界這個術語。
論證方式
編輯可能世界經常被懷疑,這就是為什么它們的支持者一直在努力尋找有利于它們的論據。一個經常被引用的論點被稱為"方式論"。它將可能世界定義為事物可能發生的方式,并將其前提和推論依賴于自然語言的假設,例如。(1)希拉里-克林頓可能贏得2016年美國大選。(2)所以事情還有其他可能的方式。(3)可能的世界是事情可能的方式。(4)所以有其他可能的世界。這個論證的核心步驟發生在(2),在這里,合理的(1)被解釋為涉及對方式的量化。許多哲學家,繼威拉德-范-奧曼-奎因之后,認為量化包含本體論的承諾,在這種情況下,是對可能世界的存在的承諾。奎因本人把他的方法限制在科學理論上,但其他人也把它應用于自然語言,例如,阿米-L-托馬森在她的論文《本體論變得簡單》中。方式論證的強度取決于這些假設,并可能通過對本體論的量子化方法或自然語言作為本體論的指導的可靠性提出質疑。
哲學問題和應用
編輯形而上學
可能世界的本體論地位引發了激烈的辯論。大衛-劉易斯(DavidLewis)著名地主張一種被稱為模態現實主義的立場,認為可能世界是真實的、具體的地方,其存在的意義與實際世界的存在完全一樣。在劉易斯的觀點中,現實世界的特殊性只在于我們生活在那里。這一學說被稱為實際性的索引性,因為它可以被理解為聲稱實際這個詞是一個索引,就像現在和這里。劉易斯為這一立場提出了各種論據。他認為,正如原子的現實性在物理學中是由其解釋力來證明的一樣,可能世界在哲學中也是由其解釋力來證明的。他還認為,可能世界必須是真實的,因為它們只是事物可能存在的方式,沒有人懷疑這種事物的存在。
最后,他認為它們不可能被還原成更多本體論上值得尊重的實體,比如最大化一致的命題集,而不會使模態理論變成循環。(他把這些理論稱為冒牌的模態現實主義,試圖以廉價的方式獲得可能世界語義學的好處)。模態現實主義是有爭議的。W.V.Quine拒絕了它,認為它是形而上的奢侈。斯塔納克對劉易斯的論點做出了回應,他指出,事物可能存在的方式本身并不是一個世界,而是這樣一個世界可能具有的一個屬性。既然屬性可以在不適用任何現有物體的情況下存在,那么就沒有理由得出結論說像我們這樣的其他世界存在。Stalnaker的另一個論點攻擊了劉易斯的實際性索引理論。Stalnaker認為,即使英語單詞actual是一個索引,這也不意味著其他世界的存在。作為比較,人們可以使用索引性的我而不相信其他人實際存在。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7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