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驚奇原則
編輯最小驚奇原則(POLA),又稱最小驚奇原則(也是一種法則或規則),適用于用戶界面和軟件設計。它提出,一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的行為應該是大多數用戶所期望的行為。這種行為不應該使用戶感到驚訝或意外。以下是對這一原則的正式表述:如果一個必要的功能有很高的驚奇因素,那么可能有必要重新設計這個功能。至少從20世紀70年xxx始,這個術語就已經在計算機使用方面被使用了。盡管首先在計算機技術領域被正式化,但該原則可以廣泛地應用于其他領域。例如,在寫作中,對作品中另一部分的交叉引用或超鏈接的措辭應準確地告訴讀者應該期待什么。在一本關于釣鱸魚的書中,關于如何烹調漁獲物的食譜,見第4章,不應該把讀者引向關于各地釣鱸魚季節的章節。
最小驚奇原則的表述
編輯教科書上的表述是:人是系統的一部分。設計應該與用戶的經驗、期望和心理模型相匹配。這個原則旨在利用用戶現有的知識,將學習曲線降到最低,例如,在設計界面時大量借用功能相似或類似的程序,而你的用戶很可能已經熟悉這些程序。用戶在這方面的期望可能與某個特定的計算平臺或傳統密切相關。例如,Unix的命令行程序被期望在開關方面遵循某些慣例,而微軟Windows程序的部件被期望在鍵盤快捷鍵方面遵循某些慣例。在更抽象的環境中,如API,期望函數或方法的名稱能直觀地與它們的行為相匹配是另一個例子。這種做法還包括應用合理的默認值。當一個界面的兩個元素發生沖突,或者模糊不清的時候,應該選擇讓用戶最不驚訝的行為;特別是程序員應該盡量考慮讓使用該程序的人最不驚訝的行為,而不是從了解該程序的內部工作原理中自然產生的行為。選擇最不令人驚訝的行為可以取決于預期的受眾(例如,最終用戶、程序員、或系統管理員)。
最小驚奇原則的例子
編輯提供鍵盤快捷鍵的網站通常允許按下?來查看可用的快捷鍵。例子包括Gmail、YouTube和Jira。在Windows操作系統和一些Linux的桌面環境中,F1功能鍵通常可以打開一個應用程序的幫助程序。macOS中類似的鍵盤快捷鍵是?Command+?Shift+/。用戶在按下通常的幫助快捷鍵時,會期待一個幫助窗口或上下文菜單。
如果軟件將這個快捷鍵用于其他功能,而沒有幫助出現,很可能會引起人們的驚訝。一種編程語言的標準庫通常提供一個類似于偽碼ParseInteger(string,radix)的函數,它從一串人類可讀的數字中創建一個機器可讀的整數。弧度通常默認為10,意味著字符串被解釋為十進制(基數10)。這個函數通常支持其他基數,比如二進制(基數2)和八進制(基數8),但只有當它們被明確指定的時候。與這個慣例不同的是,JavaScript最初對以0開頭的字符串默認為基數8,這造成了開發者的困惑和軟件的錯誤。在ECMAScript3中不鼓勵這樣做,在ECMAScript5中放棄了。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7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