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識別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自動識別

    編輯

    自動識別是一種新的范式,描述了計算機網絡自我感知的能力。它被認為是自律性網絡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自動識別的引言

    編輯

    當今互聯網成功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其基本設計原則:一個簡單而透明的核心,邊緣有智能(所謂的端到端原則)。基于這一原則,網絡攜帶數據而不知道該數據的特性(如語音、視頻等)--只有終端擁有特定的應用知識。如果數據出了問題,只有邊緣可能能夠識別,因為它知道應用和預期行為是什么。核心沒有關于應該如何處理這些數據的信息--它只是轉發數據包。盡管這是一個有效和有益的屬性,但這個設計原則也導致了今天的許多問題、限制和挫折。目前,大多數終端用戶幾乎不可能知道為什么某些基于網絡的應用不能很好地工作,以及他們需要做什么來使其更好。另外,以低級別的術語(如路由器配置)與核心進行交互的網絡操作員在將高級別的目標表達為低級別的行動時也有問題。在高層方面,這可以概括為整個系統的網絡和應用層之間的弱耦合。作為互聯網端到端原則的結果,一個特定的應用所經歷的網絡性能很難根據單個元素的行為來歸因。在任何特定的時刻,任何兩點之間的性能衡量通常是未知的,應用程序必須盲目地操作。作為進一步的結果,對特定元素配置的變化,或端到端路徑的變化,不容易被驗證。除了最簡單的設計規范外,優化和配置不能自動化。人們對自律性網絡的研究越來越感興趣,并堅信從目前的網絡現狀中進化是必要的。盡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實際的實施來證明有效的自律性網絡范式的好處,但對于這種實施需要證明的特性似乎有了共識。這些特點包括持續監控、識別、診斷和修復基于高層政策和目標的問題。作為自律性網絡概念的主要部分,自律性網絡打算把網絡帶到一個新的認識水平,并消除目前網絡中存在的可見性不足的問題。

    自動識別的定義

    編輯

    自動識別是一種新的范式,它描述了計算機網絡在部分和整體上具有自我意識的能力,并通過自主監測、識別、診斷、解決問題,隨后驗證任何補救措施是否成功,并報告對應用程序使用的影響(即提供對網絡變化及其影響的可見性)來動態地適應運行在其上的應用程序。盡管與網絡意識的概念類似,即網絡設備和應用意識到網絡特性的能力(見下面的參考文獻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自動識別將這一概念更進一步。主要區別在于自動識別的自動部分,它需要網絡設備對網絡特性有自我意識,并有能力通過持續的監測和診斷來調整自己。

    自動識別

    自動識別的路徑

    編輯

    自動識別,或者換句話說,深度自知,可以xxx地描述為網絡了解自己和在其上運行的應用程序的能力。這種知識被用來自主地適應動態的網絡和應用條件,如利用率、容量、服務/應用/用戶體驗的質量等等。為了實現自動識別,網絡需要一種手段來。

    持續監測/測試網絡的特定應用性能

    編輯

    分析監測/測試數據,以發現問題(如性能下降)診斷、識別和定位性能下降的來源自動采取行動,通過補救/配置來解決問題驗證問題已經解決(如果無效,可能會回滾變化)隨后繼續監測/測試性能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76697/

    (1)
    詞條目錄
    1. 自動識別
    2. 自動識別的引言
    3. 自動識別的定義
    4. 自動識別的路徑
    5. 持續監測/測試網絡的特定應用性能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