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稱:Tokyo Stock Exchange---TSE
地點:日本東京
坐標:北緯35度40分57.60秒,東經139度46分43.71秒
成立時間:1878年
重要人物:西室泰三()齋藤惇(代表役社長)飛山康雄(代表役專務)
貨幣:JPY
指數:TOPIX日經平均指數
東京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取引所)是日本的證券交易所之一,簡稱東證,總部位于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兜町。其事業體分為「株式會社東京證券交易所」及「東京證券交易所自主規制法人」等兩個法人。東京證券交易所發展的歷史雖然不長,但卻是世界上xxx的證券交易中心之一。東京證券交易所與大阪證券交易所、名古屋證券交易所并列為日本三大證券交易所,其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三大,同時也是日本最重要的經濟中樞。僅次于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市場。
東京證券交易所雖然是全球第二大的證券交易所,但是卻不是一個大的國際融資中心,在東京證交所上市的海外企業相當少,基本上以日本的企業為主,而紐約等其他國際性的證券交易所,則有相當大數量的外國企業。
概況
東京證券交易所是會員制的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心有資格成為交易所會員的只限于達到一定標準的證券公司。現擁有會員證券公 司一百余家,其中約五分之一為外國的證券公司。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股票交易大廳里對xxx部的250種大股票和外國股票進行的交易。交易大廳中有六個U形交易臺,其中五個為國內股票交易臺,一個為外國股票交易臺,站在臺外邊的是正式會員公司派駐的交易員,站在臺里邊的是中介人會員。交易時,正式會員公司的交易員根據場外公司傳來的指令,向臺里邊的中介人會員征徇,談判買賣。中介人會員的任務是把各正式會員移交的買賣委托,按交易規則加以撮合,使買賣成交,成交結果由計算機儲存處理。第二種方式是通過電腦成交。除在xxx部交易的股票外,所有的上市股票都是用這種方式成交。各會員公司通過電腦的指令輸入裝置向交易所內的中央處理機發出指令,通過電腦的交易室內的專用終端裝置,由交易所經紀人按照顯示的報價情況加以撮合成交。
東京證券交易所對于買賣交易制定了許多詳細的規則。其中,最基本的是交易市場的集中原則和競爭買賣的原則。市場集中交易原則,即把盡可能多的有價證券買賣集中于證券交易所交易(部分債券例外),旨在達到形成價格;現貨交易原則,即只進行現貨交易,不準進行期貨交易。在東京交易市場易和買賣的有價證券,事先要經過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資格審查。經審查認為符合上市標準的,呈報大藏大臣認可,方能上市。對于上市的有價證券,還要不斷地進行嚴密地監督和審查,以決定其是否繼續上市。
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國內股票分為xxx部和第二部兩大類,xxx部的上市條件要比第二部的條件高。新上市股票原則上先在交易所第二部上市交易,每一營業年度結束后考評各上市股票的實際成績,據此作為劃分部類的標準。
東京證券交易所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對應外國企業開設了外國部、Mothers兩個市場。企業根據公司的規模及企業形象可選擇任意一個市場。Mothers市場面向具有很高成長性的公司和國外新興企業為對象,外國部則面向全球大型外國企業和業績優良的企業。
歷史
它在1878年5月15日創立,同年6月1日開始交易,創立時的名稱為「東京股票交易所」(日文:東京株式取引所)。二次大戰時曾暫停交易,1949年5月16日重開,并更名為東京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樓層於1999年4月30日關閉,全部改為電子交易,而新的TSE Arrows(東證アローズ)於2000年5月9日啟用。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前身是1879年5月曾成立東京證券交易株式會社。由于當時日本經濟發展緩慢,證券交易不興旺,1943年6月,日本合并所有證券交易所,成立了半的日本證券交易所,但成立不到四年就解體了。二次大戰前,日本的資本主義雖有一定的發展,但由于軍國主義向外侵略,重工業、兵器工業均由國家壟斷經營,紡織、海運等行業也由國家控制,這是一種xxx經濟體制并帶有濃厚的軍國主義色彩。那時,即使企業發行股票,往往也被同一財閥內部的企業所消化。因此,證券業務難以發展。日本戰敗后,1946年在美軍占領下交易所解散。1949年1月美國同意東京證券交易所重新開業。隨著日本戰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東京證券交易所也發展繁榮起來。目前有上市公司1777家,其中外國公司 110家,市場資本總額將近45000億美元。
上市標準
東京證交所有4個市場:市場1部、市場2部、外國部和保姆部(創業板),后兩個市場對外國公司。
外國部上市標準為:
上市股票數2萬交易單位以上
成立3年以上
日本國內股東數:海外已上市1000人以上,海外未上市2000人以上
利潤額:申請前兩年1億日元以上,申請前一年4億日元以上;上市時市價總值20億日元以上。
保姆部(創業板)上市標準:
有高度成長性
在日本上市時公開發行量超1000交易單位
日本國內股東數,新股東超過300人
上市市價總值超10億日元。
發展特點 發行市場尚未充分發展
長期以來,大量的儲蓄都東京證券交易所依賴金融機構進行間接投資,使證券交易具有整批性、數量大等特點,同時也造成發行市場狹小,僅面向少數金融機構,使股票、債券的發行市場形成抽象的無形市場,與發達的流通市場相比較落后。
債券市場比較發達,股票市場相對落后
雖然日本只有一部分債券在交易所上市,但債券發行條件靈活,發行期長,個人認購額大,所以債券流通市場高度發達,促使債券市場得以迅速發展。日本大量過剩資本也吸引外國在日本發行日元債券籌集資金。因此,每年通過債券市場籌集的資金xxx超過股票市場。
間接投資相對發達
一方面積累資金大部分存入金融機構;另一方面銀行借助窗口指導,xxx促進了經濟高速增長,使企業嚴重依賴銀行xxx,形成大量債務資本。經濟高速發展使單一資金來源遠遠不能滿足要求,于是證券市場得以迅速擴展,成為新的籌資渠道。
國家資本的直接投入占較大比重
由于日本是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跳躍式發展的大量資金必須依靠國家籌集和分配。因此,大量國債仍將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主要交易對象。
發展趨勢 交易業務國際化
7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實力大增,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為適應日本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的國際化需要,日本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成為必然趨勢。為此,日本自70年代以來全面放寬外匯管制,降低稅率,以鼓勵外國資金進入日本證券市場,使國際資本在東京證券市場的活動日益頻繁。1988年,日本允許外國資本在東京進入場外交易;1989年,又允許外國證券公司進入東京證券交易所,使東京證券交易所在國際上的地位xxx提高。
市場管理化
1975 年以后,日本逐步放寬對銀行和證券公司的管制,允許銀行參與證券業務。1987年6月,大藏省允許都市銀行、地方銀行、長期信用銀行、信托銀行、信用金庫、信用組合從事股票信用買賣業務,使證券市場管理趨向化。
證券投資機構化
戰后一段時期,個人投資者一直是推動證券交易的主體,日本機構投資者購買股票、債券的比重逐年增加。1987年,機構投資者所占比重已達50.5%,xxx超過了個人投資者(占36.1%)。隨著證券市場上競爭日益激烈和風險不斷增大,機構投資者的地位將進一步上升,逐步取代個人投資者成為證券交易的主體。
債券市場進一步擴大
1)伴隨著日本經濟發展速度的放慢,一方面要求大量的公共投資以刺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又由于稅收減少,公共投資缺乏資金來源。為了填補這一投資缺口,日本勢必逐年增加國債發行量,促進債券市場以國債為中心進一步擴大。
2)轉換公司債的大量流行,將取代部分股票成為股份公司的籌資手段,并因其轉換股票的靈活性而進一步得到推廣。
重組計劃
東京證券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和大阪證券交易所(Osaka Securities Exchange Co.)2011年11月23日合并,此舉將打造出全球第三大交易所運營商。
根據協議,東京證券交易所股東持有的每股公司股票將獲得0.202股大阪證券交易所股票。東京證交所將為每股大阪證交所股票支付480,000日圓。合并后,大阪證交所將不會退市。
據世界證券交易所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公布的10月底數據顯示,如果這兩家交易所成功合并,上市企業的股票市值合計將達到3.6萬億美元左右,因而將超過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 PLC (LSE.LN),成為全球第三大交易所運營商,排名僅次于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SE Euronext, NYX)和Nasdaq OMX Group Inc.。
兩家交易所預計,合并后每年可節省約70億日圓與交易系統集成相關的成本。東京證交所將專注于股票現貨交易,而大阪證交所將運營一個衍生產品交易平臺。
兩家交易所計劃創建一家控股公司并最終設立多個專注于現貨產品、期貨交易和自律管理的部門。東京證交所總裁齊藤敦(Atsushi Saito)預計將擔任新公司首席執行長。大阪證交所總裁米田道生(Michio Yoneda)可能將擔任首席營運長。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7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