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溫
編輯色溫是指理想化的不透明、不反光體在某一溫度下發出的光的顏色,以開爾文計算。色溫表被用來對其他光源發出的光的顏色進行分類,而不考慮其溫度。
色溫是可見光的一種特性,在照明、攝影、攝像、出版、制造、天體物理學、園藝和其他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在實踐中,色溫只對那些事實上與某些黑色物體的顏色相近的光源有意義,即從紅色到橙色到黃色到白色到藍白色的范圍內的光;談論綠色或紫色光的色溫是沒有意義的。色溫通常以開爾文表示,使用符號K,這是一個xxx溫度的測量單位。
色溫超過5000K被稱為冷色(偏藍),而較低色溫(2700-3000K)被稱為暖色(偏黃)。暖色在這里是比喻傳統白熾燈的輻射熱流,而不是溫度。暖色光的光譜峰值更接近紅外線,大多數自然的暖色光源都會發出大量的紅外輻射。這種意義上的暖色照明實際上具有較低的色溫,這一事實常常導致混淆。
不同照明的分類
編輯理想黑體所發出的電磁輻射的色溫被定義為其表面溫度,單位是開爾文,或者是微倒數度(mired)。這樣就可以定義一個標準,用來比較光源。
如果一個熱的表面發出熱輻射,但不是一個理想的黑體輻射器,那么光的色溫就不是該表面的實際溫度。白熾燈的光是熱輻射,而且燈泡接近于一個理想的黑體輻射器,所以它的色溫基本上是燈絲的溫度。因此,相對較低的溫度會發出暗紅色,而較高的溫度會發出傳統白熾燈泡的幾乎白色。金屬工人能夠通過其顏色來判斷熱金屬的溫度,從暗紅色到橙白色,然后是白色(見紅熱)。
許多其他光源,如熒光燈,或發光二極管(LED)主要通過熱輻射以外的過程來發光。這意味著,發射的輻射并不遵循黑體光譜的形式。這些光源被指定為所謂的相關色溫(CCT)。CCT是黑體輻射器的色溫,對人類的色彩感知來說,它與燈的光線最接近。因為白熾燈不需要這樣的近似值,所以白熾燈的CCT只是其未經調整的溫度,通過與黑體輻射器的比較得出。
太陽
太陽與黑體輻射器非常接近。由每平方單位的總輻射功率定義的有效溫度約為5780K。大氣層以上的太陽光色溫約為5900K。
從地球上看,太陽可能呈現紅色、橙色、黃色或白色,取決于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太陽的顏色在一天中的變化主要是太陽光散射的結果,而不是由于黑體輻射的變化。地球/大氣層對太陽光的瑞利散射造成了天空的藍色,它往往比紅光更容易散射藍光。
清晨和傍晚的一些日光(黃金時段)具有較低(較暖)的色溫,這是因為大氣顆粒對短波長的太陽光的散射增加--這種光學現象稱為廷德爾效應。
日光的光譜類似于黑體的光譜,其相關色溫為6500K(D65觀察標準)或5500K(日光平衡攝影膠片標準)。
對于基于黑體理論的顏色,藍色出現在較高的溫度,而紅色出現在較低的溫度。這與賦予顏色的文化關聯相反,紅色是熱的,而藍色是冷的。
應用
編輯照明
對于建筑內部的照明,考慮到照明的色溫往往很重要。較暖的(即較低的色溫)光線通常用于公共區域,以促進放松,而較冷的(較高的色溫)光線則用于提高注意力,例如在學校和辦公室。
LED技術的CCT調光被認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LED的分檔、老化和溫度漂移效應會改變實際輸出的色值。這里使用反饋回路系統,例如使用顏色傳感器,以主動監測和控制多個混色LED的顏色輸出。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8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