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黃金剛鸚鵡
編輯藍黃金剛鸚鵡(Ara ararauna),也被稱為藍金金剛鸚鵡,是一種大型南美鸚鵡,上半身多為藍色,下半身為淺橙色,頭頂上有漸變的綠色色調。它是被稱為金剛鸚鵡的大群新熱帶鸚鵡中的一員。它棲息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的森林(特別是varzea,但也在陸地或無水森林的開放部分)、林地和大草原。它們在鳥類養殖中很受歡迎,因為它們的顏色醒目,能夠說話,在市場上隨時可以買到,而且與人類有密切的聯系。它們的壽命也可以達到65-70年。
分類學
編輯這只金剛鸚鵡現在是法國博物學家伯納德-熱爾曼-德-拉凱佩德在1799年建立的阿拉屬中的八個現存物種之一。該屬的名字來自于巴西圖皮語中意為金剛鸚鵡的ará。這個詞是基于它們的叫聲的一個擬聲詞。特定的表征詞ararauna來自圖皮語Arára úna,意思是風信子金剛鸚鵡的大黑。
描述
編輯這些鳥可以達到76-86厘米(30-34英寸)長,體重0.900-1.5公斤(2-3磅),使他們成為他們家族中一些較大的成員。它們的外觀很生動,除了頭部是石灰色外,身體頂部的羽毛都是明亮的水藍色。然而,底部則是豐富的深黃/淺橙。它們的喙是黑色的,下巴下面的羽毛也是黑色的。它的腳是灰色的,除了黑色的爪子。這只鳥的皮膚是白色的,臉上幾乎沒有羽毛,只有幾根黑色的羽毛,彼此間隔開來,在眼睛周圍形成一個條紋圖案。虹膜是淡淡的淺黃色。
藍黃金剛鸚鵡在野外可以活30到35年,在3到6歲之間達到性成熟。
在整個范圍內看到的羽色變化不大。有些鳥的底部顏色更偏向于橙色或黃油色,尤其是在胸部。這在特立尼達鳥和其他加勒比地區的鳥中經常看到。藍黃金剛鸚鵡用它強有力的喙來打破堅果殼,以及爬上樹并掛在樹上。除了堅果,它還會以種子、水果、蔬菜、樹皮和樹葉為食,也會吃昆蟲、蝸牛和小動物。
分布和棲息地
編輯該物種分布于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巴西、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和巴拉圭。其分布范圍略微延伸到中美洲,在那里它被限制在巴拿馬。雖然大多數繁殖在農村和森林地區,但也有少量繁殖在城市,如Rondonópolis(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在城市道路旁為觀賞目的而種植的枯死棕櫚樹上筑巢。1999年至2003年間,野生的藍黃金剛鸚鵡被從圭亞那轉移到特立尼達,試圖在納里瓦沼澤周圍的保護區重新建立該物種;在波多黎各發現了一個由引進鳥類組成的小型繁殖群體,另一個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棲息在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戴德縣。
繁殖
編輯藍黃金剛鸚鵡一般是終身交配的。它們幾乎只在枯萎的棕櫚樹上筑巢,大多數巢都在Mauritia flexuosa棕櫚樹上。雌鳥通常會產下兩到三個蛋。雌鳥將蛋孵化約28天。一只雛鳥占主導地位,獲得大部分的食物;其他的雛鳥則在巢中死亡。雛鳥在孵化后97天左右從巢中飛出。雄鳥的顏色預示著繁殖的準備。顏色越亮越大膽,獲得配偶的機會就越大。
保護和威脅
編輯藍黃金剛鸚鵡在巴拉圭處于滅絕的邊緣,但它在南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仍然廣泛存在,相當普遍。因此,該物種被國際鳥盟列為最不關注的物種。
它目前的野生種群數量估計在10萬至20萬只之間。
養殖
編輯即使是精心照料的藍黃金剛鸚鵡,也會發出尖叫聲以吸引注意力,并發出其他響亮的聲音。大聲的發聲,特別是群體的叫聲,以及破壞性的咀嚼是它們行為的自然組成部分,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應該是可以預期的。由于它們的體型較大,它們也需要有足夠的空間來飛來飛去。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8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