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式
編輯微格式(μF)是一組定義良好的HTML類,作為一個元素的一致性和描述性元數據,指定它代表某種類型的數據(如聯系信息、地理坐標、事件、博客文章、產品、食譜等)。它們允許軟件可靠地處理這些信息,因為集合類指的是一種特定的數據類型,而不是一種任意的數據。微格式在2005年左右出現,主要是為搜索引擎、網絡聯合和聚合器(如RSS)設計的。
盡管自網絡誕生以來,網頁的內容已經能夠進行一些自動處理,但這種處理是困難的,因為用于在網絡上顯示信息的標記元素并不描述信息的含義。微格式可以通過附加語義來彌補這一缺陷,從而避免其他更復雜的自動處理方法,如自然語言處理或屏幕刮擦。微格式的使用、采用和處理允許對數據項進行索引、搜索、保存或交叉引用,從而使信息可以被重復使用或組合。
截至2013年,微格式允許對事件細節、聯系信息、社會關系和類似信息進行編碼和提取。
微格式s2的縮寫mf2是微格式的一個更新版本。與早期使用RDFa和microdata的方法相比,Mf2提供了一種更容易解釋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結構化語法和詞匯的方式。
背景
編輯微格式是在2005年左右出現的,是一場草根運動的一部分,目的是使可識別的數據項(如事件、聯系信息或地理位置)能夠被軟件自動處理并直接被終端用戶讀取。基于鏈接的微格式首先出現了。這些鏈接包括投票鏈接,表達對鏈接頁面的意見,搜索引擎可以將其算作即時投票。
CommerceNet是一個在互聯網上推廣電子商務的非營利組織,它幫助贊助和推廣這項技術,并以各種方式支持微格式社區。CommerceNet還幫助共同創立了microformat s.org社區網站。
無論是CommerceNet還是Microformats s.org都不是作為一個標準機構運作。微格式社區通過一個開放的維基、一個郵件列表和一個互聯網中繼聊天(IRC)頻道運作。大多數現有的微格式源于microformats.org維基和相關的郵件列表,通過收集網絡發布行為的例子,然后對其進行編纂。其他一些微格式(如rel=nofollow和unAPI)已經在其他地方被提出或開發。
技術概述
編輯XHTML和HTML標準允許在標記元素的屬性中嵌入和編碼語義。微格式利用這些標準的優勢,用以下屬性來表示元數據的存在。
classClassnamerelrelationship,描述錨元素中的目標地址(<a href=... .rel=... >... </a>)反向關系,描述被引用的文檔(在一種情況下,否則在微格式中被廢棄)。
例如,在文本中The birds roosted at 52.48, -1.89是一對數字,從其上下文可以理解為一組地理坐標。在span(或其他HTML元素)中包裹一個特定的類名(在這里是geo、latitude和longitude,都是地理微格式規范的一部分)。
軟件代理可以準確地識別每個值所代表的內容,然后可以執行各種任務,如索引、在地圖上定位,以及導出到GPS設備。
例子
在這里,格式化的名字(fn)、組織(org)、電話號碼(tel)和網址(url)已經用一個特定的類名來標識,而且整個東西被包裹在class=vcard中,這表明其他類形成了一個hCard(HTML vCard的縮寫),而不僅僅是巧合的命名。其他的,可選擇的,hCard類存在。軟件,比如瀏覽器插件,現在可以提取信息并把它轉移到其他應用程序,比如地址簿。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0298/